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此两句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此两句在此文中应该是重点,因为其后便道,“缘督以为经,可以……尽年”,这便是接近于养生的真谛。可就是这一句话,各家解法都不相同。
  傅佩荣《解读庄子》一书将此两句译作“善于养生的,不会赢得长寿的虚名;不善于养生的,也不会走到伤残的地步。”OMG,傅先生还特地在“解读”中注道:“为善”与“为恶”在此是针对养生而言。若是按照一般说法,则庄子岂而教人为恶之理?
  OMG……,傅大师的书,从《解读老子》开始就让青泠郁郁,这一说更是让我几近哑口无言。这大约是道教的思想吧?我一直对葛洪如何从《道德经》中悟出金丹大道之法颇为好奇,傅大师此译倒是让我管中得窥一斑。当然,青泠非道教信徒,平生唯愿于老庄门下作一道家走狗,那就从一己拙见来看吧。
  从道家的哲学思想来看,《养生主》不应该是谈长寿那种养生之道,而应该是谈人如何处世,即使是养生,也是一种修心的功夫。所谓“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也都是谈的如何“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而不是说要活得长些。
  这一点应该相当明显,因为接下来在著名的“庖丁解牛”之后,还有一个关于独足右师的天出人也的讨论,最后却是秦失吊老聃的故事。青泠以为最能代表庄周思想的一句话便出自这个故事。
  庄子借秦失之口评价老子之死道“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所以,“安时而处顺”,便应该是顺天,而可免遁天之刑。
  这句话如此重要,以至于庄周在《大宗师》中再次提及,借子舆之口道“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而《大宗师》一篇,便是我们所熟悉的谈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颜回谈谈坐忘的一篇。
  由此可见,要说《养生主》谈的是长寿养生之方,多少有些牵强,应该谈的还是如何安时处顺,顺应天道。
  那么此句传统的解释是什么?傅大师说按照一般说法,此句便是庄子在教人为恶。那我们就来看看一般的说法是什么。解读庄子,最有名的当是郭象注。
  郭象注曰:“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世说新语》中曾记,“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这不但是为善无近名,而且也是为恶无近刑了。向秀已卒,倒也不必为剽窃一事烦恼。此乃闲话,别过不提。
  所以,以郭象注法,应该是说,不要过多地关注于事物的善恶,任万物由其本来面目而行,闷头不作声地与物与天合一,管他生前之事,身后之名。

 


  再看另一个很有名的注者如何说,成玄英,唐初道士,唐太宗曾加号为“西华法师”,精研老庄,著有《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注疏》。他的注道:“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近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这是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里引用成玄英的注疏,从字面意思一看会吓一跳,那就是说为善的没有不近于名誉,为恶的没有不近于刑戮。其实再看发现那是说的世俗之人,正因为世人为善是为求近名,不为恶是害怕近刑,所以才疲役心灵。关键在于成玄英注的“缘督以为经”,他说“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这也就是说,正因为善也不见得有近名,恶也不见得有近刑,所以要善恶两忘。
  从上面两种译法来看,我都没看到庄子宣扬行恶之说。
  陈鼓应的译文倒是让我也为之一愣,觉得自己古文实在没有学好,他的译法是“做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恶’事不要遭到刑戮之害”。这译文,前一句我衷心同意,而后一句则让我发晕。陈鼓应先生的译文,后一句想必是说,“做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恶’事不要担心会遭到刑戮之害”。恐怕所谓“庄子教人行恶”一说便来自这里?
  那我们来看看陈鼓应先生和庄子休先生是不是在教人行恶。
  此句之解,窃以为首先是教人不要在乎名利刑戮。为善,不要图近名,看到为恶的人,也不要期望他会遭到近刑。这样就会存一颗安静平和之心。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什么?老子道,“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恶本来就是相对的,勉强区分出善来,剩下的便是不善,但不善真的就是不善吗?所以,这里的善,其实是“世俗上的人所认为‘善’”,恶也就只是“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恶’”,做什么,不必去考虑世俗之人会认为他是什么,更不用考虑近名还是近刑,如此才能善恶双忘,刑名双遣。最终得以养生。
  这里的善恶相对,只怕还可以与“近”联系起来。世人认为的善,是长久的善吗?现在的善,到了将来还是善吗?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将来还是“有”吗?既然如此,只怕更应该将善恶抛开,只求安时而处顺。
  


  最后,在网上查了一下,查到了程朱理学的朱先生的看法,
  “然其为善无近名者,语或似是而实不然。盖圣贤之道,但教人以力于为善之实,初不教人以求名,亦不教人以逃名也。盖为学而求名者,自非为己之学,盖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己而不敢尽其为学之力,则其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于恶矣。至谓为恶无近刑则尤悖理。夫君子之恶恶臭,非有所畏而不为也。今乃择其不至于犯刑者而窃为之,至于刑祸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计私而害理。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违苟且之两间为中之所在而循之,其无忌惮亦益甚矣……。庄子之意,则不论义理,专计利害。(《朱子文集大全》卷六十七)
  这恐怕便是傅佩荣先生所言的来历。被朱子批驳很正常,他老人家毕生追求一个理,儒道之别,本就在此。用儒家的眼光看道家的清静无为遁世,批的远不止此一句。
  
  老庄一说,本是悟道,老子曾道,“言者不如知者默”,因此他老人家写东西也是极简,庄子其文,汪洋恣意的同时,也是极晦。那就只能凭各人理解,各自悟各自的道罢。
  道可道,非常道。青泠胡说八道,不求近名,不怕近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颜读庄子:《养生主》之二
养生主
庄子:不必在乎世俗的善恶,跟对人走对路是关键
行恶无道论
庄子善恶观探本
老子和庄子的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