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时涉及的问题

 

谦者,兼也,同时涉及也。坤为地在上,艮为山在下,地在山上,山上有地。大山之上有大地,大地之上有大山,即使是在平原大地上,这个平原大地也是在山上的,因为如果没有海水,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深谷,而我们就是站在山上。因此,大地、高山是很难分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大地,是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大地,还是高山。所以本卦提出的“谦”,乃是要将大地、高山同时涉及,同时兼顾。在《损》、《贲》、《蒙》等卦中,我们知道周文王是将山比喻为国家政权的,大地是比喻为人民的;在本卦中,同样如此。现在大地在高山之上,也就意味着人民要在国家政权之上,其实,究竟国家的建立,也是由人民来组成的,没有人民大众的组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国家。因而,周文王认为,要由人民大众来领导国家政权,不能再由一个残暴的统治者来独裁国家政权。所以,地在山上,就是意味着要让人民大众来参与国家的建设,来参与国家政权的领导。

全卦就地下有山,山上有地,须同时涉及兼济、兼顾、兼并、兼容之意而展开,卦辞与九三爻辞所提出的“君子有终”,即强调了君子之道是有穷尽的,是有限度的,因而要行王者之道,才能“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孟子语)。周文王这种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确是值得后人敬仰。

 

【辞】谦1,亨,君子有终2

【译文】同时涉及,是亨通的;君子之道也是有穷尽、有限度的。

【说明】大地临于山上,山上有地,就意味着人民大众要参与国家政权,作为大君之子的君子,既要顾及大地(人民),又要顾及大山(国家),因此他的历史使命是有穷尽的,有限度的。周文王在本卦中就明确地表现出他目前只能满足于只作为一个君之子的地位,他认为他的历史使命就要结束了,就要穷尽了,他将用王者之道,使后来的小邦周担负起领导天下人民的责任。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译文】能兼济兼顾兼并兼容的大君之子,涉越高山大河,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为全卦之始,一开始就提出兼济、兼顾、兼并、兼容,同时涉及大地与高山,同时涉及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其宗旨就是要视大地与高山,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为一体,不能只顾及自己独处一方,独善其身。要视天下为一体,就要“用涉大川”,走遍天下各地,先天下之忧而忧,视万民百姓为己民,为天下万民而奋斗,才能是吉祥的,否则,与独夫商纣王何异?纵然目前可以苟且偷安,然其下场亦与独夫一样,最终成为人民百姓的罪人。

 

【六二】鸣3谦,贞,吉。

【译文】著称、称说同时涉及,贞问,吉祥。

【说明】本爻紧接初六爻,称说兼济、兼顾、兼并、兼容,同时涉及之意,是周文王为“谦”的再次说明。并同时举行贞问,也得吉祥之兆,这是周文王为说服众人而提出的。也就是说,小邦周有一部分人已满足于目前较为富裕的生活状况,不愿意去为其他仍处于贫穷的诸侯小国、贫苦的人民百姓而努力争取幸福的生活。他们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周文王是极力反对的。

 

【九三】劳4谦,君子有终,吉。

【译文】效劳于同时涉及,君子是有穷尽的,但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紧接六二爻,是周文王继“鸣谦”之后而加以说明“谦”的本义的,劳动、效劳于兼济、兼顾、兼并、兼容,效劳于大地与高山,效劳于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这应该是一国之君主的事情,而作为一国之君主的君之子,如果说要同时涉及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之事,其已超越了一个君子的权限。所以说“君子有终”,意思就是说,君子的使命是有穷尽的,是有限度的,我这个“君之子”,使命就要穷尽了,而“我”要作为一国之君主,用王者之道来领导万民百姓与国家政权,才能使天下万民百姓安居乐业,这才能是真正吉祥的。

 

【六四】无不利,撝5谦。

【译文】没有什么不利的,辅佐于同时涉及之。

【说明】本爻紧接前三爻所叙,其“谦谦君子”、“鸣谦”、“劳谦”等都没有什么不利的,换言之,都是吉祥的。所以本爻提出辅佐于同时涉及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之事,是说明周文王此时代商纣王行使征伐之事,实际上是周文王辅佐于国家政权的建立,也就是小邦周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将取代商纣王朝的国家政权,而用王者之道。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译文】不要富裕其邻国、邻邦,利于使用侵略、征伐之举,没有什么不利的。

【说明】本爻亦紧接六四爻,既是辅佐,就要利用商纣王授予的征伐权力,在对殷商王朝的诸侯邦国,其邻国、邻邦的举措上,周文王采取的方针是“不富以其邻”,也就是说,要逐渐弄垮殷商王朝的羽翼,而且要利用商纣王授予的征伐权力,去侵略、征伐这些羽翼邦国,削弱殷商王朝的势力,才能达到我们推翻商纣王的目的。本爻的“不富以其邻”与《小畜》卦九五爻的“富以其邻”用意完全不同,《小畜》卦的“富以其邻”是谓小邦周的邻国、邻邦,而本爻所描述的则是大邦殷的邻国、邻邦。对此,周文王是采取了不同的方针的。

 

【上六】鸣谦,利用行66,征78国。

【译文】著称、称说同时涉及,利于使用言说及效法,用这些来征服其他诸侯邦国城镇。

【说明】本爻亦紧接六五爻,所谓的侵略、征伐,并不一定是用武力、暴力去征服别国的人民百姓,而是要向邻国、邻邦的人民百姓说明兼济、兼顾、兼并、兼容,同时涉及的意义,还要向人民言说先进的、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使人民百姓都明白人生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从思想上征服人民,征服那些邦国城镇。这种文治思想后来即被老子发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被孙子发挥为用兵的上上之策。

 

【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9多益1011,称12物平施13

【译文】大地当中有山,就为同时涉及;作为君子,应该减去、减少其他拥有多余的,而丰饶、富裕其他拥有很少的人们;称量、衡量物品的多少而平均给予人民大众。

【说明】象传对卦辞加以说明,其宗旨就是要减损大邦殷的力量、用度、财富,而要让天下所有诸侯、人民百姓都能同时富裕;达到权衡物品而平均给予所有人民百姓的目的。其实质就是要推翻穷奢极侈的商纣王,让天下人民百姓都能富裕起来,都能安居乐业。这种为民请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在商纣王残暴统治下,在天命观、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是振聋发聩的。在殷商初期,是封建共和制,发展到商纣王,由于私有制的极度膨胀,就逐渐演变为独夫独裁制,商纣王自恃武力,为满足其私欲,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天下人民百姓怨声载道。周文王即是在此情形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殷的。周文王的这种思想,也可以说是来自殷商早期的封建共和思想,甚至于是来自夏朝时期的封建共和思想。也正因为周文王的这种“称物平施”的思想指导,周国才能得以建立。

 

【彖】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译文】同时涉及,是亨通的。天之道路是下降济润而显出其光明的,大地之道路是低居卑微而地气源源上升的。天的道路是有盈有亏而补益兼济的,大地的道路是变易丰盈而流行兼顾的,鬼神的道路是危害盈满而让福灾兼并的,人类的道路是憎恶盈满而爱好兼容的。兼济、兼顾、兼并、兼容是尊贵而光明的,真正卑下的人,不可逾越其位,而作为君之子,其道亦有穷尽也。

【说明】彖传是对全卦的一个说明,同时也是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农民们既然不能散居在各自的土地上,就必须要建立起紧密团结的社会团体,而要建立起紧密团结的社会团体,就要懂得兼容的意义。因为只有做到彼此的兼容,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团结。而得到真正的团结,才能真正地强大,才能有力量抵御外部族的侵略和掠夺,才能有力量发展生产。所以,君子作为一个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其道也是有穷尽的,只有大多数人团结起来,力量才可能强大,其道才不会穷尽。

 

【全卦总要】

本卦是紧接《大有》卦而阐述下来的,火在天上而大为获有之后,人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呢?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兼济人民百姓?按照周文王的思想,当然是要兼济天下,兼济人民百姓。大有所获之后,人们都获得了丰收,除了留下自己家庭一年的用度后.多余的物品、粮食就要拿出去以物易物,或是上交纳赋,以维持国家、政府的财政日用。若是无交,自己屯留,固守家中,一是会缺少其它日用物品,二是未尽人类群体一分子之责任及义务,这就不对了,也就会有咎害了。然而,当时的社会情形是什么呢?除了在周国人民百姓是能基本上安居乐业外,在殷商国家及其它各诸侯国家,人民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统治者们为了自己的骄奢淫侈,荣华享受,就拼命收括民间财物,民脂民膏,弄得民不聊生。殷商王朝是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几乎垄断了全部社会财富。商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也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还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商王朝的奴隶相当多,主要来源于战俘和罪犯,奴隶的种类也很多,卜辞中见到的“众”、“众人”,就是农业奴隶,数量最多。畜牧奴隶多是俘虏来的羌人,即“羌刍”。手工业奴隶称为工。家内奴隶则称为“臣、妾、僮、仆、奚”等。奴隶除了从事各种繁重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外,还要担负土木劳役,在狩猎和战争中充当徒役。他们的生产劳动果实,除了维持最低生活以继续简单再生产的那一份外,全部为奴隶主占有。奴隶主还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来赏赐、交换和屠杀,而人殉和人祭是最野蛮和最残酷的。奴隶主对奴隶的野蛮压迫和残酷的屠杀激起了奴隶们的反抗,甲骨文中有“丧众”、“王途众人”等记录,《商书》中还记录有“不服田亩”,“不听罪”之记载。在殷商时期,社会上还有一部分是平民阶层,他们就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他们虽然是自由的,有自己的经济,但还要为统治者纳贡、当兵和服徭役。而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更多的平民则逐渐下降为自由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依附阶层。

就是在这种社会情形下,周文王提出了不仅要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同时也要涉及、兼济普通人民百姓利益的“谦”,用大地在山上这种寓意,实有着异乎寻常的伟大意义。全卦六爻,分别描述了人民要求组成国家政权的愿望。初六爻之“谦谦君子”,即要兼济、兼顾、兼并、兼容,要“用涉大川”,才是吉祥的。六二爻是周文王著称、称说同时涉及之意,是为了说服周国的某些“独善其身”之人,要想着天下的万民百姓。九三爻则是周文王效劳于同时涉及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之事,并强调了君子之道是有穷尽的,以后即将是用王者之道了。六四爻则是周文王辅佐于同时涉及人民百姓与国家政权之事,是说明周文王此时代商纣王行使征伐之事,实际上是周文王辅佐于国家政权的建立,也就是小邦周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他将取代商纣王朝的国家政权。六五爻则是讨论怎样削弱殷商王朝的势力,而且要利用商纣王授予的征伐权力,去侵略、征伐殷商王朝的羽翼邦国。上六爻则是说明所谓的侵略、征伐,并不一定是用武力、暴力去征服别国的人民百姓,而是要向邻国、邻邦的人民百姓说明兼济、兼顾、兼并、兼容,同时涉及的意义。

《论语》、《孟子·梁惠王》等篇说周文王行仁政,先从经界(划分田地)开始。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得私田百亩。大小官都有分地,子孙继承,作为公禄。商贾往来,关市不收税,水泽里捕鱼不禁止,一人犯罪,妻子不连坐。孟子所说,是否真实,无可稽考,但从《诗经》叙述文王及西周初年事的诗篇里看来,当时确已实行着封建制度,开始逐渐打破了延续千年的奴隶制。文王施行仁政,就是说文王推行封建制度。这在当时,周国的政治对邻国自然发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召诰》说:“殷民带着妻儿想逃出国境,被纣禁止”,足见商及其他小国的庶民、奴隶和失意贵族不少逃入周国。

“从理论上讲,早期国家的形成,通常具有两大要征,一是它与先前社会发展阶段相连续,随之继承了许多传统制度的特征,但在新的条件下又相继得到一定修改,而不是崩溃或被废除。二是它的社会阶层的众多性和不稳定性,其阶级形式尚未最后形成,阶级结构还没有稳定,特别是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个数量较多,经济上相对独立、享受着个人自由的平民阶层。……‘周道之兴’也呈现出这两大早期国家的要征,”是对“传统制度的‘修’”(《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下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492页)。

因此,周文王时,封建制度虽已形成,但只是一些原始制度。周本是西陲小邦,但几十年功夫,居然成为大邦周,这自然是由于殷商奴隶主贵族的极端腐化堕落,势必崩溃,但同时也是由于周国在周文王的努力下,已形成新制度的一种社会形态,而新制度社会必然要战胜旧制度社会,新的同时涉及、兼济普通人民百姓利益的“谦”的思想,必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

———————————————————

【注释】1.谦:qiān)古通“兼”。《礼记·大学》:“此之谓自谦。”《墨子·明鬼下》:“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犹谦释之,恐失有罪。”王念孙杂志:“由、犹皆欲也。谦与兼同。言欲兼杀之,兼释之也。”这里用为同时涉及之意。

2.终:(zhōng)《易·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礼记·儒行》:“孔子对曰:‘遂数之,不能终其物也。’”孔颖达疏:“终,尽也。”《广雅·释诂一》:“终,极也。”《广雅·释诂四》:“终,穷也。”这里用为穷尽、到达事物的最大限度之意。

3.鸣:(míng)《易·豫·初六》:“鸣豫,凶。”《庄子·德充符》:“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广雅·释诂三》:“鸣,名也。”王弼《周易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这里用为称说,著称之意。

4.劳:(láo)《诗·大雅·民劳》:“无弃尔劳,以为王休。”《论语·子张》:“君子信,而後劳其民。”《墨子·鲁问》:“子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吕氏春秋·疑似》:“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这里用为劳动、效劳之意。

5.撝:(wei)《太玄·数》:“事貌用恭撝肃。”范望注:“撝,犹佐也。《尚书》五事,一曰貌,貌曰恭,恭作肃。肃敬以佐恭也。”《集韵·支韵》:“撝,佐也。”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5.行:(háng)《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6.师:(shī诗)《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

7.征:(zhēng)《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书·胤征》:“胤征。”孔传:“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这里用为征服之意。

8.邑:(yì艺)《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周礼·地官·里宰》:“掌比其邑之寡众。”郑玄注:“邑,犹里也。”贾公彦疏:“邑是人之所居之处,里又训为居,故云邑犹里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淮南子·时则》:“是月可以筑城郭,建都邑。”《释名·释州国》:“邑,犹悒也,邑人聚会之称也。”这里用为诸侯城镇之意。

9.裒:(pou)《诗·小雅·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文子·上德》:“天之道,裒多益寡。”《小尔雅·广诂一》:“裒,略也。”《玉篇·衣部》:“裒,减也。”这里用为减去之意。

10.益:(yì艺)《易·益·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诗·小雅·天保》:“俾尔多益,以莫不庶?”《老子·五十五章》:“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论语·为政》:“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吕氏春秋·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高诱注:“益,富也。”《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说文·皿部》:“益,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溢也。”这里用为丰饶、富裕之意。

11.寡:(guǎ剐)《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管子·枢言》:“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尔雅·释诂下》:“寡,罕也。”《论语·为政》:“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说文·宀部》:“寡,少也。”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12.称:(chèn)《书·洛诰》:“肇称殷礼,祀于新邑。”《管子·明法》:“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荀子·荣辱》:“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说文·禾部》:“称,铨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13.施:(shī失)《老子·五十三章》:“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礼记·中庸》:“忠怒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国语·吴语》:“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论衡·奇怪》:“夫令鸠雀施气于雁鹄,终不成子者,何也?”《广雅·释诂三》:“施,予也。”这里用为给予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夷
听牛弹琴(诗 0202):周文王、周武王 两首
姜太公教你分析天下形势,运用形势,抓住时机 |《六韬》管理之道
爻辞
史上最简捷的白话版《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