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时而动的问题

 

随者,从也,相跟随也。兑为泽在上,震为雷在下,泽云下有雷,雷鸣而泽雨随从而下,泽云翻动而惊雷随从而鸣,两者相随从也。随:《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说文·定部》:“随,从也。”《广雅·释诂一》:“随,行也。”《广雅·释诂三》:“随,逐也。”《玉篇·阜部》:“随,随从也。”为相跟随之意。从泽随雷降,雷随泽鸣的启示中,人们懂得了“随”、“时”之意。也就是说,白昼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天下光明,黑夜随着太阳的降下而大地黑暗。人们随着四时的变化而耕耘、收获,人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长,而衰老。当然,本卦是讲泽与雷的,从水随着地势向低洼的地方流走,才是本卦抗洪治洪的本意与宗旨。

全卦的描写,虽然也是在说上天降灾惩罚罪人,但完全不提拜神求鬼,大设祭祀等。君子、诸侯、人民都想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推逶。虽然馆舍遭了水灾,但人人都出门在抗洪救灾中建功立业,最终将水拘束之,使水顺着水渠网络而畅快地流走。人民没有被大自然的灾害压住,没有惊惶失措,没有四散奔逃。这比清朝、民国期间遭受水灾的灾民四处流浪、乞讨要好得多。可惜这个好的传统没有代代流传下来。

 

【辞】元,亨,利贞;无咎。

【译文】从一开始是亨通的,利于贞问;没有什么过错。

【说明】泽云动而雷鸣,预示着又一场暴雨即将来临;贞问是为了准确地预测雷雨之大小,以便做好准备,以保一方平安。本卦是描述泽、雷相随而来的,开始固然是亨通,但中间呢?后来呢?是否都是亨通、无咎?卦辞开始讲亨通,就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问题。后来到底怎样?雷随泽云而来,泽雨随雷鸣而降,雷雨交加,但最后终于还是无咎的。

 

【初九】官1有渝2,贞,吉。出门交3有功。

【译文】雷雨交加使房屋馆舍受到了雨水的侵袭,水患泛滥,有人赶紧贞问,得吉之兆,但要出门去;要走出家门,与民众合力护堤修坝,建功立业。

【说明】既然雷雨并作,水患发生,就不应该只顾自己的家,只顾自己的房屋馆舍,应合同民众一起治理水利,这其实也是“随”的本义。如果水患泛滥,整个城镇都保不住,何况一两幢房屋馆舍呢?观察形势,随同形势,以大家为主,保住大家,实际上也就保住了小家。

 

【六二】系4小子5,失6丈夫7

【译文】此事关联着我小子(文王自称),过失不在百官、百姓。

【说明】古代的人认为,凡是不正常的风、雨、雷、电、地震等都是由于人间有人触犯了上天之神,或是没有治理好政务所引起的,所引来的上天的惩罚。因此,本卦出现的雷随泽鸣,雨随雷降的不正常天象,君王、诸侯应主动承认自己有过失,这些不正常的情况是关联着自己的,不关人民的事。这种勇于向人民承认错误的思想即使在现代也是难能可贵的。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8,得9。利居10贞。

【译文】百官、百姓认为这是关联着他们的,过错不在君王、诸侯。既然天象为随时之意,就应寻找其原因,这是天道的客观规律,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利于辨别而有所贞问。

【说明】本爻紧接六二爻,百官、百姓听了君王、诸侯的自我批评,都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关联着他们的,君臣互相都想承担责任,但其实这并不是谁的责任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问题,广泛地开荒耕种,从而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这是无可非议的,所以统治者想要承担责任,而人类的活动,是天道自然的客观规律的问题。在尚神尚鬼的殷朝,这种思想无疑是很先进的,很科学的。

 

【九四】随,有获11;贞,凶。有孚12,在13道,以明何咎。

【译文】雷随泽鸣,泽随雷降,有人在大声叫唤。于是又贞问,得凶之断。我们有诚信,观察其道路,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到底有什么过错。

【说明】停了一阵的雨又开始降下,似乎还大了,引起了人们的惊慌,甚至也贞问得凶之兆。这并没有影响另外一部分人的思想,他们仍然认为这是自然规律,只要保持诚信的信心,这种反常天象是会弄明白的。我们既然都没有过错,这个反常的天象就不是惩罚我们的。我们只要尽到我们的责任,就一定会取得胜利。虽然当时很多人说是上天降灾惩罚罪人,但周文王并没有这样认为,他认为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人类自己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从而导致灾难的发生。因此,我们诚信于善美,创建善美的生存环境,才能是吉祥的。

 

【九五】孚于嘉14,吉。

【译文】诚信于善美,是吉祥的。

【说明】恶劣的天气,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情绪。这个表面上很凶险的雷随泽鸣、泽随雷降的情形,又有谁能知道其后果不是吉祥的呢?人们努力了,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该堵的,该疏的,人们都做了。因此.诚信于善、美,创建善美的生存环境,肯定是吉祥的。

 

【上六】拘束之,乃从维15之:王16用亨17于西山18

【译文】水被两岸的堤坝拘束住,不再横流泛滥,顺从水道的网络流出去。商纣王特地到周国的西山——岐山来查看通畅的水情,并享受周国献上的宴席。

【说明】本卦除初九爻“出门交有功”外,一直没有直接描写大众抗洪抢险的情况。但本爻与初九爻却是遥相呼应,其间不言而喻的是,人民大众一直都在坚持护堤筑坝,最后使洪水按人们的意愿顺着河道流走,不再横流泛滥而成灾。所以本爻用“拘束之,乃从维之”来形容河水的驯服。本爻又为全卦的总结,其与卦辞“元,亨,利贞;无咎”紧密相扣,尽管“有渝”,但在人民大众的努力奋斗下,终是无咎的。天降灾祸虽然可怕,虽然无法制止,但只要人们努力,奋发图强,不论什么灾祸,终会被有智慧的人民治理住的。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本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本卦还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并没有一味地崇拜鬼神,并没有愚昧地屈从于天地、大自然,没有屈从于鬼神,而是在想方设法地让洪水顺从人民的意愿,为人民服务。正是从那时候的抗洪治水开始,人们逐渐在治水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才有了今天的科技进步,水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所使用。至于“王用亨于西山”,则是周文王对商纣王到周国的一次记载,没有特别的意义。在《升》卦中,周文王也记载了一次商纣王到周国的享宴。

 

【象】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1920入宴21息。

【译文】泽云中有雷,为随时而来之意。君子应趋向于象是夏历每月最后几天的月亮,至晚就休息,不再露面,停止活动。

【说明】雷随着泽云而响,泽雨随着雷鸣而降,相互随从。君子应该懂得随时之意,顺时而动,顺势而动,随时势而动。如果天气晴朗,光是雷鸣是不会下雨的,如果泽云高集于天,没有雷鸣,雨也是很难降下的。这说明,大自然的性质,都是一样跟随着一样的(这就象我们现代所说的生物链、环保链,一环扣一环)。白昼随着黑夜的消失(太阳出来)而降临,黑夜随着太阳的下山而笼罩大地。君子懂得这个“随时”之意。凡事都应“随”时运而作,这其实就是“顺其自然”了。

 

【彖】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译文】阳刚之震雷动而居于柔之下,相随从动而悦喜;随而从,大为亨通,贞问而无咎。如果天下之人、物都随时运而动,这种随时而适宜的意义是多么弘大啊!

【说明】这种随时运而动的思想并不是人人都具有,很多人不懂得时势,时运,就想凭自己的意愿,凭着自己那一点点知识逆潮流而动。对于大的自然现象,如春夏秋冬,人们基本上知道夏穿薄冬穿暖,但对于社会发展形势,很多人就茫然了。就象云层不积聚到一定程度是不会降雨一样,他们总是等不到时运的发展就想盲动,看到一点云彩就以为要降雨了,这种不会随时运而动的思想害了许多人,也坏了许多事。所以彖传极力称颂“随时之义大矣哉”

 

【全卦总要】

本卦亦是紧接豫卦,在为封建制度作了预备之后,周文王用震为雷在下,泽云下有雷,雷鸣而泽雨随从而下,泽云翻动而惊雷随从而鸣,两者相随从之现象来告诫人们,要随时运而动,随时机而动,随时势而动。因为只有随时运、时机、时势而动,才能“出门交有功”,才能对泽水真正做到“拘束之,乃从维之”。这种做法在当时来说是科学的,因为,如果是在干旱的情况下,人们挖沟筑渠,如果没有水平仪,这样的沟渠就不能排水;而通过大地上水流淌的情形,人们挖沟筑渠才会有目标与方向,才能把积水真正排出。

卦中六爻,基本上没有描述人们抗洪治水的情形;初九爻先是描写了大雨降临,水灾泛滥,但要求人们,尤其是官员们要出门与人民大众合作而建功。六二爻则是周文王自我检讨。六三爻是百官、百姓不同意周文王的看法,应该去寻找天地的客观规律的原因。九四爻是描述人们探讨天象突变的情形。九五爻则描写了人们的诚信最终是可以获得吉祥的。上六爻乃是描述了人们终于把水治理住,使“渝”之水顺着人们的意愿流走;并且,商纣王最后还来到周国,查看了周国人民治水的成果。

所以,时运、时机、时势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很关键的。只有抓住时机,才能与时俱进,而时机不到,则就不能轻举妄动了。那么,时机、时势、时运是什么呢?就是六三爻所说的“得”,“得”就是“德”,“德”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出现了时机,规律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就是时机还没有到。古人有时也将规律称之为“命”,天之命我们不知道,人之命人人都知道,人有少、青、中、老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少年时期,是读书学习时期,主要精力是用来学习的,此时想干一番事业的时机尚未到来,因此就不要盲目地去干事业。盲目地去干了,只有失败的结果。这就导致出一个问题,人类的活动不能盲目,尤其是不能盲目地去向大自然进行掠夺,以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富裕。如果时机已到,适当地、合理地去开垦一些荒山野土,则就不会导致大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也就不会使灾难发生了。

因此,在论述了随时运而动之后,周文王利用商纣王来周国视察水利之机,接着制定和阐述了“蛊”的意义。

——————————————————

【注释】1.官:(guān)《管子·问》:“而造修之官,出器处器之具。”《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说文》:“官,吏事君也,从宀,从阜。犹众也,此与师同义。”《字汇·宀部》:“官,官舍曰官。”俞樾以为“官”乃“馆”之古文,以宀覆阜,犹众也。扬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官字从宀,凡从宀之字皆以屋室为义。官字下从阜,盖象同卢列舍之形,谓臣吏所居,后乃引申为官职之称。《周礼》官府都鄙并称,是其本义也,”这里用指为周时贵族所居之房屋、馆舍之意。

2.渝:(yú于)《易·讼·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墨子·非乐上》:“湛浊于酒,渝食于野。”《文选·木华<海赋>》:“沈踔湛薬,沸溃渝溢。”李善注:“渝,亦溢也。”这里用指为雨水泛滥之意。

3.交:(jiāo)《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荀子·哀公》:“勤行不知所务,止交不知所定。”《战国策·赵策》:“交浅而言深,是忠也。”《广雅·释诂二》:“交,合也。”这里用为“合作”之意。

4.系:(jì计)《易·坎·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从棘三岁,不得,凶。”《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郑玄注:“系,联缀也。”贾公彦疏:“谓王者於邦国之中立法,使诸侯与民相和耦而联缀不使离散。”《逸周书·作维》:“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郊山。”孔晁注:“系,因皆连接也。”《春秋左氏传序》:“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类篇·系部》:“系,连也。”这里用为联缀、维系、连接之意。

5.小子:商周天子、诸侯的自称。《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书·文侯之命》:“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此小子,谓周文王自称。

6.失:(shī湿)《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周礼·地官·司救》:“掌万民之袤恶过失而诛让之。”《管子·五辅》:“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增韵·质韵》:“失,过也。”这里用指为错误、过失之意。

7.丈夫:《管子·乘马》:“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说文·夫部》:“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簮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徐灏笺:“男子已冠之称也。”这里用指为成年男子之意。

8.求:(qiú囚)《诗·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诗·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玉篇·裘部》:“求,索也。”这里用指为寻找、探索之意。

9.得:(dé德)古通德。《易·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吉。”《荀子·解蔽》:“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俞樾平议:“古得、德字通用。”这里用为德之意,这里用为“天地客观规律”之意。

10.居:(jū拘)《易·咸·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11.获:(huò惑)《文选·宋玉》:“啗■嗽获,死生不卒。”李善注:“《声类》曰:‘嚄,大唤也。’获与嚄,古字通。”这里用为叫唤之意。

12.孚:(fū夫)《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书·洛诰》:“答其师,作周孚先。”《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尔雅·释诂上》:“孚,信也。”邢昺疏:“谓诚实不欺也。”《说文·爪部》:“孚,信也。”这里用为诚信之意。

13.在:(zài)《易·小过·六五》:“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诗·周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管子·侈靡》:“三尧在,臧于县,返于连。”《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大戴礼记》:“存往者,在来者。”这里用为省视、观察之意。

14.嘉:(jiā加)《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诗·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尔雅·释诂》:“嘉,善也。”《说文·壴部》:“嘉,美也。”这里用为“善、美”之意。

15.维:(wéi)《鹖冠子·世贤》:“虽幸不死,创伸股维。”《集韵·脂韵》:“维,网也。”《正字通·系部》:“维,络也。”这里用为“网络”之意。

16.王:(wáng)这里用指为商纣王,当时称王者只有商纣王,余均称为公侯伯等。《易·师·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17.亨:(hēng)古通享,古者亨通之亨,享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享,飨也。《易·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音义》:"亨,许庚反,通也。下同。众家并享两反,京云:献也。干云:享,宴也,"这里用为贡献、献宴享受之意。

18.西山:谓岐山。因周文王东迁至丰,歧山在丰以西,故称歧山为西山。

19.向:(xiàng)《书·多士》:“向于时夏。”《管子·版法解》:“凡人君者,欲众之亲上乡意也。”《荀子·仲尼》:“嚮方略。”《史记·汲郑列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集韵·漾韵》:“向,趣也。”这里用为“趋向、亲近”之意。

20.晦:(huì会)《易·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左传·成公十六年》:“陈不违晦。”杜预注:“晦,月终,阴之尽。”《说文·日部》:“晦,月尽也。”这里用为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之意。

21.宴:(yàn)《诗·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风俗通·思礼》:“若宫车宴驾,何以过兹。”这里用为晚迟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读《周易》第二十一数 火雷噬嗑
64第六十四卦 未济卦
上升的智慧——解读《易经升卦》
第十七随
《易经》导读(三十七)——第17卦《随》卦(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