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复重复的问题

 

复者,反复也,重复也。坤为地在上,震为雷在下,地下有雷。本卦所谓的“雷”,是指大地之下的震响、震动,实则是指地震。据现代科学研究,地震是突然而来,但决不会嗄然而止,其余震会重复多次,反复发生。本卦与《震》卦不同的是,《震》卦详细描述了地震发生时的各种情状,本卦则是借地震之余震的反复发生、重复发生来形容事物都有其反复性、重复性。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其反复性、重复性都要详加分析判断,并且要在事物发生的反复与重复过程中发现事物的本质问题,并同时治理之。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掌握好这个规律,其事物的多次反复、重复也就不可怕了。

在此,周文王举例说明,用庞大的行动着的军队来反复与重复,终是会有大败的。而如果以其国君来反复与重复,亦有凶。如果过分看重事物的反复与重复,就算是周密、周到地计划十年,也不能完成征伐之事。因此,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反复与重复的发展变化规律,一定要认清其各自独特、特异的规律。

 

【辞】复1,亨,出入无疾2,朋3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译文】反复、重复,是亨通的,其往来出入没有憎恶,其群聚而来,是没有过错。其运动的反反复复是有其道路的,它只有七天的往来反复,然后我们就利于有所前往了。

【说明】这个地下之雷,是讲地震时的地下轰响,夏商周时代的古人们不知道这是地球壳面的板块运动,他们只知道地下轰响,然后地面震动,便知道这是地震。经过几千年来的口口相传以及他们详细的观察,到了周文王时,便对地震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知道了地震的反复运动的规律。既然大地震动都有这个规律,那么,将这个规律应用到人世间也是适宜的。因为人世间的事物也总是反反复复,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办好,因此,利用这种反复、重复的规律,逐步办好事情,就是周文王写作本卦的宗旨。

 

【初九】不远4复,无祗5,悔;元吉。

【译文】不远离、不避开事物发展的反复、重复性,没有正好适宜的,虽感到悔恨;但这是从初始以来就是吉祥的。

【说明】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着反复性、重复性,只要认清楚这一点,就能适应这个人世间的发展规律。然而有些人却不能适应这一点,他们害怕、远离、避开,总想万事万物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本爻所提出的“不远复”,实则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害怕、远离、避开事物发展的反复性、重复性,而应该去适应这种反复、重复的变化规律,真正认识清楚这种反复、重复的变化规律。因为这种反复、重复的变化规律从初始以来就存在,就是这个样,所以它是吉祥的。我们只能去适应这个变化规律,而不可能让这个变化规律来适应我们,万事万物都没有正好适宜的,所以悔恨也是没有用的。

 

【六二】休6复,吉。

【译文】美好的反复、重复性,是吉祥的。

【说明】周文王为了让人们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反复性、重复性,而且还要表现自己也懂得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便非常肯定而赞美、歌颂事物发展的反复性、重复性。这是对万事万物都有着反复性、重复性变化规律的肯定。

 

【六三】频7复,厉8,无咎。

【译文】连续不断地反复、重复,是危险的,但是没有过错的。

【说明】本爻亦紧接六二爻,虽然赞美、歌颂了万事万物都有的反复性、重复性,但周文王并不是盲目地歌颂与赞美,所以在本爻周文王紧接着说明连续不断的反复性与重复性是具有危险性的,因为在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都不一定相同,各有其独特的发展、变化规律。只要能仔细观察,掌握了其各自独特的变化规律,也就没有过错了。

 

【六四】中行9,独10复。

【译文】中等地言说,独特、特异的反复与重复。

【说明】本爻亦紧接六三爻,这时用中等的言说,即不要因害怕不说,也不要过分地言说,肯定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独特、特异的变化规律。此“独复”也就肯定了六三爻的“频复,厉,无咎”是正确的。也是周文王对六三爻的补充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不远复”,从而才会无悔、无咎。

 

【六五】敦11复,无悔。

【译文】治理这个事物的反复与重复性,没有悔恨。

【说明】既然我们知道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而且我们掌握了其规律,我们就有可能治理这个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也只有这样做,才会没有悔恨。因为不掌握,不了解,就拿这些万事万物都没有办法,就只能顺其势而服从、而适应;而一旦我们认清了,掌握了,知道了它的来龙去脉,我们肯定就可以治理它。所以,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一定要认识、了解、掌握并治理之,才会没有悔恨的发生。

 

【上六】迷12复,凶,有灾眚13;用行师14,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15于十年,不克1617

【译文】困惑于反复、重复中,有凶,亦有灾异、过错。使用言说来效法、学习,并反复与重复,终是会有大败的;若以其国之君来反复与重复,也是有凶的。周密、周到计划十年,终是不能完成征伐之事。

【说明】本爻乃全卦之总结,前面既然已经明白、懂得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反复发展变化的规律,那么,如果再困惑、迷乱于反复与重复之中,肯定就不好了。既然困惑、迷乱于反复与重复之中,使用言说的效法与学习来使之反复与重复,目前虽然看不出有什么过错,但最终会有大败,因为效法与学习仅仅停留在言说上,没有实际行动,如果反复、重复几次,则民心就会衰竭,从而导致事情的失败。所以世间万事万物的反复与重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各有其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在国家的管理上,在对人民的统治上,就最好少来反复与重复。而其国君,亦不能困惑、迷乱于反复与重复之中。作为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他要对千百万人民百姓负责,因此他做事也不能反复与重复。他只能面对反复与重复之事慎重思考,一旦决定某件事,就要一以贯之,决不能反复与重复,否则,亦有凶眚。因此,如果困惑、迷乱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复与重复之中,就算是周密、周到地计划十年,也不能完成征伐之事。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事物发展的反复与重复的,独特、特异的变化规律,并对这个规律加以治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弄清六四爻的“独复”,着重于六五爻的“敦复”,才是最重要的。

 

【象】雷在地中,复;先王18以至19日,闭20,关21商旅不行,后22不省2323

【译文】雷震响在大地之中,往来反复、重复着;先辈的君王在夏至或冬至之日,立秋或立冬之日,通告经商的旅人不要言说,这时君主不会去观察、审视各邦国。

【说明】地震都有余震,而余震则是往来反复与重复的,因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反复与重复性。先辈的君王知道、了解这个道理,因此在夏至或冬至之日,立秋或立冬之日,通告经商的旅人不要言说,讨论关于万事万物的反复与重复性,尤其是自己不要去反复、重复地做事;也不要害怕国君有反复与重复的政令。因为国君知道反复与重复地四处巡视、观察各地方,会给各地方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在夏至或冬至之日时,立秋或立冬之日,君王不会去观察、审视各地方。古代农业社会,人们都是秋收冬藏,秋收乃大忙季节,冬季乃人民休养生息的季节,所以君王不应该在这些时候去打扰人民百姓。在夏商周时代,还是封建奴隶共和制社会,尚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所以各地方的税收、征赋制度都不完善,也不统一。大国依赖小国的进贡,小国依赖地主的进贡,地主依赖奴隶的生产。因此,大国之君王下到地方,并没有很大的威信,相反会引起恐慌。因此,一般大国之君都不轻易去观察、审视各邦国。而各邦国在治理自己的小国家上,大部分是自治,并不完全听命于大国之君。这就是不要反复与重复的意思。

 

【彖】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译文】反复、重复是亨通的,是阳刚的反复运动;其运动是以顺势而行,是以往来出入没有憎恶之意,其群聚而来,是没有过错的。其运动的反反复复,是有其道路的,它只有七天的往来反复,这就是天的、大自然的运行法则。此后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日益盛长。反复、重复的规律,就是天地生育万物的用心吧?!

【说明】这是彖传对本卦反复与重复的说明,其宗旨在于说明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天的运行法则。因此,懂得这些法则,则就能更好地在这个天地间生存。

 

【全卦总要】

本卦紧接剥卦,在分辨释解清楚什么才是君主的权威问题后,周文王进而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反复与重复性。言下之意就是说,暂时还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君主的权威问题,不要引起商纣王的疑心,更不要对大邦殷采取战争行动。因为形势的发展还有反复与重复性,如果我们操之过急,就将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化。后来的事实证明,武王伐纣,就出现了反复的情形。

本卦以地震之余震的反复与重复为契机,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反复与重复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颇值得研究,因此,周文王在本卦六个爻中剖析了反复与重复的意义。初九爻之“不远复”,是要人们不要远离,不要避开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六二爻则是周文王赞美、歌颂事物发展的反复与重复性。六三爻则又警告人们,事物发展的反复与重复是有危险的,要人们谨慎以待。六四爻则详细说明了世间万事万物独特、特异的反复与重复是有各自的变化规律的。六五爻则着重提出要治理事物的反复与重复性,也就是说,要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治理这个规律,使其符合我们人类的需要。上六爻之“迷复”,则是周文王批评某些人困惑、迷乱于事物的反复与重复中,跟随着事物的反复与重复而自己做事也反复与重复,他们没有弄清楚事物的发展变化各有其独特、特异的运动变化规律,每件事、每个人的发展变化规律都不一样,如果困惑、迷乱于这些反复与重复中,就必然不好,有凶,有灾难。

因此,既然困惑、迷乱于反复与重复之中,使用言说的效法与学习来使之反复与重复,目前虽然看不出有什么过错,但最终会有大败,因为效法与学习仅仅停留在言说上,没有实际行动,如果反复、重复几次,则民心就会衰竭,从而导致事情的失败。所以世间万事万物的反复与重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各有其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在国家的管理上,在对人民的统治上,就最好少来反复与重复。而其国君,亦不能困惑、迷乱于反复与重复之中,作为一国之君,一言九鼎,他要对千百万人民百姓负责,因此他做事也不能反复与重复。他只能面对反复与重复之事慎重思考,一旦决定某件事,就要一以贯之,决不能反复与重复,否则,亦有凶眚。因此,如果困惑、迷乱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复与重复之中,就算是周密、周到地计划十年,也不能完成征伐之事。

这是周文王制定的对殷商王朝的重要策略之一,全卦深入地剖析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各有其独特、特异的反复与重复性,既要认清各自独特、特异的发展变化规律,又要对其治理之,不能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反复与重复性而困惑、迷乱于这些反复与重复性中,认清、了解并掌握这些反复与重复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加以治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

【注释】1.复:(fù服)《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诗·小雅·蓼莪》:“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毛传:“复,反复也。”《老子·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尔雅·释言》:“复,返也。”《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韩非子·五蠹》:“释其来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说文·彳部》:“复,往来也。”这里用为反复、重复之意。

2.疾:(jí极)《易·明夷·九三》:“得其大首,不可疾贞。”《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3.朋:(péng)《易·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书·益稷》:“朋淫于家,用珍厥世。”孔传:“朋,群也。”《书·洛诰》:“孺子其朋。”《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这里用为群聚之意。

4.远:(yuǎn)《书·康诰》:“远乃猷,裕乃以。”《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犹辰告。”《管子·兵法》:“远用兵则可以必胜。”《论语·颜渊》:“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皇侃疏引蔡谟云:“何谓不仁者远?远,去也。”《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广韵·愿韵》:“远,离也。”这里用为远离、避开之意。

5.祗:(zhī支)《易·坎·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诗·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祗搅我心。”郑玄笺:“祗,适也。”《广雅·释言》:“祗,适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示部》:“祗,为语辞,适也。凡此训,唐人皆从衣从氐作祗,见《五经文字》、唐石经、《唐韵》、《集韵》,宋以后俗本多作祗,非古也;至各体从氐,则尤缪极矣。”这里用为“正”、“恰”之意。

6.休:(xiū羞)《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书·洪范》:“休徵。”《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周颂·载见》:“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管子·小匡》:“休德维顺,端悫以待时使。”《尔雅·释诂》:“休,美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7.频:(pín)《易·巽·九三》:“频巽,吝。”《后汉书·杨终传》:“频年服役。”《后汉书·李云传》:“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广韵·真韵》:“频,数也。”《字汇·页部》:“频,连也。”这里用为连续之意。

8.厉:(lì丽)《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丑厉。”《论语·宪问》:“深则厉,浅则揭。”《玉篇·厂部》:“厉,危也。”这里用指倾危,危险之意。

9.行:(háng)《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书·酒诰》:“亦罔非酒惟行。”《诗·魏风·十亩之间》:“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尔雅·释诂下》:“行,言也。”《论语·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10.独:(dú读)《庄子·人间世》:“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郭象注:“不与民同欲也。”成玄英疏:“其年少壮而威猛可畏,独行凶暴而不顺物心。”《吕氏春秋·制乐》:“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这里用为独特、特异之意。

11.敦:(dūn)《易·临·上六》:“敦临,吉,无咎。”《诗·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诗·周颂·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老子·十五章》:“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荀子·荣辱》:“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12.迷:(mí弥)《易·坤·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诗·大雅·板》:“威仪卒迷,善人载尸。”《尔雅·释言》:“迷,惑也。”《玉篇·辵部》:“迷,惑也,乱也。”这里用为困惑、迷乱之意。

13.眚:(shěng)《易·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眚,过。”《广韵·梗韵》:“眚,过也。”又“眚,灾也。”这里用为过错,灾异之意。

14.师:(shī诗)《易·师·辞》:“师,贞,丈人,吉,无咎。”《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师干之试。”《诗·大雅·常武》:“南仲大祖,大师皇父。”《诗·周颂·酌》:“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荀子·正论》:“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

15.至:(zhì志)《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章炳麟《文始》:“《诗传》曰:‘周,至也。’《说文》周训密,此尤今言周到,至亦有密意。”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16.克:(kè客)《易·同人·九四》:“乘其墉,弗攻克,吉。”《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小雅·小宛》:“饮酒温克。”《老子·五十九章》:“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左传·宣公八年》:“庚寅,日中而克葬。”杜预注:“克,成也。”这里用为完成之意。

17.征:(zhēng)《书·允征》:“奉辞伐罪曰征。”《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周礼·太卜》:“一曰征。”《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这里用为征伐之意。

18.先王:《易·噬嗑·象》:“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勅法。”《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里是泛指先辈的帝王、诸侯王,意即列祖列宗。不是专指某一个君王。

19.至:(zhì志)夏至、冬至的简称。《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20.闭:(bì碧)《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注:“分,春秋分;至,冬夏至也;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这里专用为立秋、立冬之日之意。

21.关:(guān)《周礼·秋官·条狼氏》:“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孙詒让正义:“此不关,亦谓不通告于君也。”《荀子·臣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史记·封禅书》:“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王先谦考证:“关,犹通也。所欲饮食,巫先白之。”《资治通鉴·汉哀帝元寿元年》:“欲关公卿示慎重。”《广雅·释诂四》:“关,驿也。”《古今韵会举要·删韵》:“关,通也。”这里用为通告之意。

22.后:(hòu)《书·舜典》:“班瑞于群后。”《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23.省:(xǐng)《书·太甲上》:“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诗·大雅·常武》:“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管子·小匡》:“乃召而与之坐,省相其质。”《尔雅·释诂下》:“省,察也。”邢昺疏:“省谓视察。”《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荀子·王制》:“省农功。”《礼记·乐记》:“省其文采。”《说文·眉部》:“省,视也。”这里用为观看、观察、审视之意。

24.方:(fāng)《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书·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方者,殷、周称邦国之辞,……故干宝云:‘方,国也。’是也。”《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这里用为“各邦国”之意。亦为“各地方”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鬼谷子智慧:为什么有人能够做大事,成大业呢?是运气吗?
当代《道得经》(一)(附译文)
至目前对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解释(修改版)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
道德经首篇新解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