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周康王的就职演说

3、周康王的就职演说

【原文】王若曰:“庶邦侯甸男卫!惟予一人钊报诰,昔君文武丕1平,富2不务34,厎5678,用昭明于天下。则亦有熊罴9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10命于上帝。

“皇天用训11厥道,付1213四方。乃命建侯树屏,在我后之人。今予一二伯父尚胥14暨顾15,绥16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奉17恤厥若,无遗1819子羞!”

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20,丧服。

【译文】康王这样说:“众多侯甸男卫邦君!听我姬钊一人答复你们的劝告,从前先君文王武王尊奉公平,完备事物而不致力于责怪,平均周密平等真心,用文王武王光辉普照天下。还有象熊罴一样的勇士,没有二心的大臣,保护并治理我们国家,用正派的命运对待上帝。

“光明的上天用教育来指出我们的道路,使我们归附并给予四方。于是我命令建立诸侯树立屏障,只是在我君王之人。如今伯父们必须互相关怀照顾,安抚先王的大臣要使先王之臣臣服于先王那样。虽然分封后你们身在朝廷之外,但你们的心不可不在王室,我会给予你们同样的抚恤,不要把羞辱给我这个幼稚的人。”

三公和诸侯百官们都听康王之命,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脱去吉服礼帽,返回丧室,穿上丧服。

【说明】所谓《康王之诰》,到本节才是重点。前两节都是描述康王即位时的典礼,及官员们的祝贺,那么周康王的就职演说是什么呢?首先他表明要尊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治国理念,尊奉公平,完备事物而不致力于责怪,平均周密平等真心,然后他把权力收归于自己一人,即只有他才能分封诸侯,树立屏障。也就是说,周康王在周成王大封诸侯后,又一次分封诸侯,而且他这次的分封,关键在于周成王的兄弟,他的伯父们。周成王的分封,基本上还是按照原先殷商国遗留下来的自然部族聚居,而周康王这次的分封,则是以姬姓为主,让他的伯父们都到外地去对各部族进行统治,从而使周国有了许多的同姓诸侯小国,成为周国的外围屏障。

所谓成康之治,就是周的分封诸侯,分封在武王时即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其子康王(名钊)的时期。据传周初所封有七十一国,其中与周王同为姬姓的占四十国。王季之兄太伯、仲雍的后人封于吴(今江苏苏州);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分别封于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今陕西宝鸡东);文王之子分别封于管(今河南郑州,早灭)、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邴(今山东汶上西北)、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卫(今河南淇县)、毛(今地未详)、聃(今湖北荆门东南)、郜(今山东成武东南)、雍(今河南修武西)、曹(今山东定陶西)、滕(今山东滕县西南)、毕(今陕西咸阳西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酆(今陕西长安西北)、郇(今山西临猗西南);武王之子分别封于晋(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应(今河南平顶山)、韩(今山西河津东北);周公之子分别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凡(今河南辉县西南)、蒋(今河南固始西北)、邢(今河北邢台)、茅(今山东金乡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祭(今河南郑州东北);召公之子则就封于燕(今北京)。此外,还有许多异姓诸侯国,如姜姓之齐(今山东临淄北)、子姓之宋等等。

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从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加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分封制还为维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周初所封诸侯,均由中央控制。成王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诸侯由召公管理,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周公死于成王在位时,召公则活到康王的时代)。康王之世,周曾命诸侯对边远方国进行战争,例如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的征讨。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成康时期,周朝最为强盛。

——————————————————

【注释】1.丕:(pī批)《书·金滕》:“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书·多方》:“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汉书·郊祀志下》:“丕天之大律。”颜师古注:“丕,奉也。”这里用为尊奉之意。

2.富:(fù副)《诗·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管子·宙合》:“多内则富,时出则当。”《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庄子·天地》:“有万不同之谓富。”《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韩康伯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郑玄注:“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也。”《说文·宀部》:“富,备也。”这里用为完备之意。

3.务:(wù雾)《管子·立政》:“君之所务者五:一曰山泽不救于火。”《论语·雍也》:“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荀子·解蔽》:“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这里用为专心致力于某件事之意。

4.咎:(jiù旧)《书·康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管子·版法解》:“凡祸乱之所生,生于怨咎。”《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人既咎。”这里用为责怪、责备之意。

5.厎:(di)《书·禹贡》:“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书·大诰》:“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左传·桓公十七年》:“日官居卿以厎日,礼也。”《孔子家语·正论解》:“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厎其远近。”《玉篇·厂部》:“厎,平也,均也。”这里用为平、均之意。

6.至:(zhì志)《易·井·辞》:“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谲井;羸其瓶,凶。”《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荀子·君道》:“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章炳麟《文始》:“《诗传》曰:‘周,至也。’《说文》周训密,此尤今言周到,至亦有密意。”这里用为周密、周到之意。

7.齐:(qí奇)《书·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中庸》:“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荀子·脩身》:“齐明而不竭。”毛注:“无偏无颇也。”《韩非子·安危》:“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史记·平准书》:“齐民无藏盖。”这里用为平等之意。

8.信:(xìn)《易·困·辞》:“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诗·卫风·氓》:“信誓旦旦。”《管子·势》:“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老子·八章》:“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论语·学而》:“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孟子·尽心下》:“有诸已之谓信。”《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说文》:“信,诚也。”这里用为真心诚意之意。

9.熊罴(pí啤):人名。《书·舜典》:“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

10.端:(duān)《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荀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倾。”《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说文》:“端,直也。”《广雅·释诂一》:“端,正也。”这里用为正直、正派之意。

11.训:(xùn)《书·洪范》:“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书·顾命》:“大训。”《诗·大雅·抑》:“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国语·晋语》:“是为明训。”《说文》:“训,说教也。”这里用为教育、教导之意。

12.付:(fù副)古通“附”。《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管子·正》:“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这里用为归附、附着之意。

13.畀:(bì毕)《书·洪范》:“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书·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诗·小雅·信南山》:“畀我尸宾,寿考万年。”《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这里用为给与之意。

14.胥:(xū须)《书·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书·梓材》:“无胥戕,无胥虐。”《诗·小雅·角弓》:“兄弟昏姻,无胥远矣。”《周礼·士师》:“以比追胥之事。”这里用为相互之意。

15.顾:(gù固)《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诗·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这里用为照顾、关怀之意。

16.绥:(suí随)《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17.奉:(fèng)《书·益稷》:“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管子·国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芸。”《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庄子·说剑》:“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这里用为送、给予、赐予之意。

18.遗:(wèi)《书·盘庚》:“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书·大诰》:“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韩非子·说林下》:“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史记·魏公子列传》:“欲厚遗之。”《汉书·李广苏建传》:“置币遗单于。”这里用为给予之意。

19.鞠:(jū居)《书·康诰》:“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尔雅·释言》:“鞠,稚也。”这里用为幼稚之意。

20.反:(fǎn)古通“返”。《诗·周颂·执竞》:“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微子》:“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墨子·鲁问》:“三年而反。”《孟子·梁惠王上》:“则盍反其本矣。”《庄子·逍遥游》:“旬有五日而后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这里用为返回、回归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脚气集
4、太甲皤然醒悟
钦定四库全书 路史卷十~卷十三
29-弘道录卷之二十八
周礼集说 提要 原序 卷首
《尚书》注译《文侯之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