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知识不可匮乏的问题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及壮,发书之言曰:“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

【译文】晏子生病,将要死前,凿开厅堂前的柱子将遗书装在里面,告诉妻子说:“柱子里的话,待孩子长大后再给他看。”等到儿子长大,取出遗书,书上的话说:“布帛不可匮乏,匮乏了就不能装饰身体;牛马不可匮乏,匮乏了没有使用的;读书人不可匮乏,匮乏了就不可以保护自己;国家不可匮乏,匮乏了就不会有私下的家庭。”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知识不可匮乏的问题。晏子的遗书说的是真理!在当时那样的农业社会,布帛是靠粮食交换来的,粮食是靠牛马耕种来的,没有了牛马,仅靠人去耕耘,那是非常辛苦的。有了牛马,再加上辛勤劳动,粮食也就有了,有了粮食,就可以交换布帛及其它日用品。生活不愁后,就可以去交结读书人做朋友,有知识有智慧的朋友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国家的保护,如果没有国家或某个组织的保护,任何一个比你身强力壮的人都可以欺侮你、打击你、消灭你,你连申冤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会受到欺辱打击?是因为人类社会里有“法”。法律法规,社会行为规范,实际上是在保护着我们。虽然它同时也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但目的却是为了使人们的社会行为趋同,人们的社会行为趋同,也就表示了人与人的平等。所以我们不能缺少国家,尤其是不能缺少国家的保护。没有了国家的保护,我们还有什么私下的家庭呢?

本篇《内篇杂下》是接《内篇杂上》的,这两篇都是围绕着表述晏子的行为方式,晏子自己做得怎么样呢,本篇收集了晏子的三十个故事,借以说明晏子自己也是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的。只有第五节是说明齐国立国的姜太公是选择了最佳行为方式。

“义”——最佳行为方式这个问题很不容易说清楚,后来的孟子认为人是要追求幸福快乐的,但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快乐?唯有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所以《孟子》一书,大都也是围绕着最佳行为方式来论述的,所举的例子,也是围绕着最佳行为方式而展开的。最佳行为方式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定理定律,本书也一样,只要靠举例,让人们从中悟出最佳行为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子春秋集释吴则虞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命子壯示之第三十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28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德厚受禄所以明上德薄辞禄可以洁下)29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30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
帝王策35:中央集权,利出一孔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突破——比较分析型选择题
晏子的“富有如布”观
卷八百二十 ◎布帛部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