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民众落后,民众愚蠢,民众不值得辛勤效劳!

11、民众落后,民众愚蠢,民众不值得辛勤效劳!

【原文】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1首则腹痛,不揊23则寝4益。剔首、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子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5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6。禹利天下,子产存郑人,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译文】如今不懂得治国方法的人必然是说:“要得到民心。”想要得到民心而以为就可以治国,那么伊尹、管仲也就没有用了,只要听取民心就行了。民众的智慧不可以采用,就象婴儿的想法不可采用一样。那婴儿如果不用针砭挑剌他头部的穴位那么就不能制止他的腹痛,不挑破他的肿疮那么疾病就不会停止。挑剌头部、割治肿疮,必须要有一个人抱住他,由仁慈的母亲给他医治,然而他仍然哭泣不止,这是因为婴儿不懂得使他受一点点小的痛苦能使他得到很大的好处。如今君主上级急于让农民耕田开荒来增加民众的产业,而民众却认为君主残酷;君主上级整治刑罚加重惩罚用来禁止邪恶,而民众却认为君主严厉;君主上级征收赋税钱粮来充实国库,将用它来救济灾荒准备战争,而民众却认为君主贪婪;君主上级要求国内民众懂得披甲上阵而不要去投靠权贵免除兵役,必须同心协力奋勇作战,为的是擒获俘虏敌人,而民众却认为君主残暴。这四种情况,是用来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而民众却不懂得喜欢它们。之所以要寻求圣明通达的人才,是因为民众的知识不值得效法和采用。从前大禹开江挖河,而民众却堆积了瓦片石块来打他;子产开垦田地种桑养蚕,而郑国人却咒骂指责他。大禹的行为利于天下,子产的措施保存了郑国人,但都因此遭到诽谤,民众的智慧显然不足是很明显的了。所以选拔人才而寻求贤能智慧的人,以期处理政事时能适应民众,其实都是混乱的祸根,是不可以用来治国的。

【说明】韩非这段论述更是明目张胆地为封建独裁统治寻找理论依据了,治理国家,处理政事,不适应民众,那么应该适应谁呢?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吗?当然,某些先进的理念大部分民众确实不懂,但这并不是借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吗?是为了使统治地位更加稳固吗?都不是!治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一切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不要小瞧了“安居乐业”这四个字,让每一个人都有房住,每一个人都有职业,能自食其力,从古至今,这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有做到。凡是统治阶级,上台执政之前都会高喊为人民利益,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民的国家不成其为国家。而上台之后,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稳固问题,然后考虑自己的利益问题,根本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但凡说到人民的利益,他们都与韩非的这个意见一致,认为民众落后,民众愚蠢,民众不值得他们辛勤效劳!只有孙中山先生大胆提出了“民主、民生、民权”这个三民主义。然而“民主、民生、民权”这个三民主义,直到如今仍未能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政治原则。不亦悲乎?

本篇《显学》,是指当时的儒家和墨家两大学派,韩非以法治为纲要,为借口,狠狠批判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批判了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他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只能放在民间人际关系上用一用,千万不能在治国方针、治国政策里使用,否则就是祸乱的根源。这说明韩非根本没有弄懂“仁义礼智信”的真正含意。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也就此烟消云散,成为后期人们唾骂的对象。

——————————————————

【注释】1.剔:(tī梯)《书·泰誓上》:“刳剔孕妇。”《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这里用为挑、拨之意。

2.揊:(pì僻)这里用为割破、剖开之意。

3.痤:(cuó矬)《荀子·君道》:“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韩非子·解老》:“夫内无痤疽瘅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山海经·中山经》:“金星之山多天婴,可以已痤。”《素问·生桉通天论》:“郁乃痤。”《说文》:“痤,小肿也。”本意人皮肤上的肿疮之意。这里用指为众人都厌恶的脏病之意。

4.寝:(qǐn)《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管子·立政》:“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字汇·宀部》:“寝,息也。”这里用为停息、停止之意。如寝谋(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寝罢(废除、停止);寝废(停止、废弃、废除)等意。

5.师:(shī诗)《易·师·辞》:“师,贞,丈人,吉,无咎。”《书·皋陶谟》:“百僚师师。”《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师干之试。”《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荀子·正论》:“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韩非子·八说》:“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

6.訾:(zi)《诗·小雅·小旻》:“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诗·大雅·召旻》:“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訾小忿。”《吕氏春秋·审应》:“公子沓訾之。”《礼记·丧服》:“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说文》:“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这里用为诋毁、指责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非子》卷50显学诗解5求圣通士民智不知犯所小苦致其大利
8、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治理国家的最好的座右铭
刘立夫 | 从商鞅到韩非:法家思想的分化与合流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为何斗不过讲“仁义礼智信”的儒家?
揣事情循势理引绳墨明是非之千古散文名篇《和氏献璧》
王威威:《管子》中德教与法治的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