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道路的本性

22.道路的本性

【原文】是故圣人内修道术1,而不外饰仁义;不知耳目之宣,而游于精神之和。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2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若夫真人3,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外方,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5

【译文】所以圣人注重内在的人生道路,而不在乎外表装饰仁义。不宣泄情欲、显示聪明而遨游于精神的和谐。这样他可以下探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四方上下、积累贯通天下万物。这些就是圣人的行为表现。至于那真人更飘动在虚无的区域,遨游于无形的境界;他骑着蜚廉神兽,带着敦圄侍从,驰骋于世俗之外,休闲在宇宙之中,让十个太阳照明,使风雨听从使唤,让雷公当臣子、夸父为役仆,纳宓妃为妾,娶织女为妻。天地之间哪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所以说虚无是道的立足点,平易是道的本性。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道路的本性,所以圣人注重内在的人生道路,而不在乎外表装饰仁义。不宣泄情欲、显示聪明而遨游于精神的和谐。这样他可以下探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四方上下、积累贯通天下万物。这些就是圣人的行为表现。这几节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作者阐述了万物一体的思想,认为天地万物同出一源。从道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都汇集在阴阳和气之中,包容于宇宙天地之间。因此达观之士应和同万物,正确对待荣辱得失。第二层,作者对仁义这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做了批评,认为仁义不等于道德、仁义立而道德废。因此真正的圣人内修人生道路,而不外饰仁义,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

【注释】1.术(shù树)城邑中的道路。《管子·度地》:“州者谓之术,不满术者谓之里。”《管子·度地》:“缮边城,涂郭术。”《礼记·月令》:“审端径术。”《说文》:“術,邑中道也。”《广雅》:“术,道也。”《汉书·刑法志》:“园圃术路。”《汉书·燕刺王旦传》:“横术何广广兮。”

2.揲:(shé舌)积累。《淮南子·俶真训》:“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3.真人:依本性、本原而行为的人。《文子·微明》:“是故,真人托期于灵台,而归居于物之初。”《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4.蜚:(fē飞)传说中的灾兽。《山海经》:“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淮南子·俶真训》:“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

5.素:(sù诉)本质、本性。《楚辞·七谏》:“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贤不肖各反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文选·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又春《庄子·大宗师篇》解说
庄子箴言录丨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庄子口义》卷三
(2)逍遥游子——庄周
2.规律与道德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