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六腑病变的情况

【原文】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

歧伯答曰:面热者足阳明病,鱼络血者手阳明病,两跗1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2。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译文】黄帝说:希望听听关于六腑的病变情况。

岐伯回答说:面部发热是足阳明经有了病变,手鱼部出现郁滞的血斑是手阳明经有了病变,两足背上的冲阳脉出现坚实或虚弱的现象也是足阳明经发生了病变。这是测候胃气的要脉。

大肠发病,肠中剧痛,并发出一阵阵肠鸣,如是在冬天再感受寒邪,就会出现腹泻和脐部疼痛,甚至不能久立。因为大肠连属于胃,与胃同候,治疗时应取巨虚上廉穴。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六腑病变的情况,卫气者,乃阳明之悍气,上通于头面,循目眦耳前,散行于三阳,复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故曰:面热者足阳明病,盖以证卫气之悍热太过,而上行于头面也。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盖以证阳明之气,合于颔脉,以下行至跗上也。阳明之气,下合于胃脉,故曰:此胃脉也。夫五脏六腑之经脉,外合六气,则为阳明为太阳为太阴;内合于脏腑,则为胃脉为心脉为肾脉也。盖脏腑之气,内合五行,五行外合于六气者也。胃腑所出之血气,别走于脉外者,注脏腑之大络,从大络而外渗于孙络皮肤,循手阳明之经,大会于尺肤以上鱼际,犹脉内之血气,大会于手太阴之尺寸也。盖以证脉外之血气,大会于手阳明也。是以黄帝问六腑之病,而岐伯先答手足之阳明,然后论及六腑,盖以申明脉外之气血,出于手足之阳明也,本经多因病假针,以明阴阳血气之生始出入,脏腑经脉之外内贯通,学者识之无忽略。大肠者,传道之官,故病则肠中切痛而鸣响。阳明秉清金之气,故冬日重感于寒即泻,当脐而痛。大肠主津液,津液者,淖泽注于骨,故病而不能久立也。大肠属胃,故与胃同候,取胃经之巨虚上廉。

——————————————————

【注释】1.跗:(fū夫)脚背。《庄子·秋水》:“蹶泥则没足灭跗。”《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2.濯:(zhuo浊)《诗·大雅·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诗·大雅·常武》:“不测不克,濯征徐国。”《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国语·周语》:“王乃淳濯飨醴。”《仪礼·特牲礼》:“视壶濯及豆笾。”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广雅》:“濯,洒也。”这里用为洗涤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腑之病取之于合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下)》学习笔记七十七
针灸甲乙经
素问·咳论 第三十八注解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六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