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家将之十二寡妇战雄州(永昌)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986年(宋雍熙3年)起,在今宁夏一带的党项(西夏前身)首领李继迁在取得了辽的支持后,开始不断对宋用兵。公元1003年(咸平6年),李继迁佯言要进攻环、庆(今甘肃环县、庆阳),暗中则移兵攻打凉州,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击破凉州,杀死宋朝派到这里的知府丁惟清,并把凉州府库的积存,搜掠一空。自此,北宋王朝与西夏势力开始武力争夺河西。这就是古浪、武威、永昌一带杨家将传说故事的历史背景。既然这样,十二女将又是从何说起的呢?在明朝人熊大木所著的《杨家将演义》中,有数处与古浪民间传说相似的地方。

该书第四十六回“达达国议举伐宋,杨宗保兵征西夏”,讲的是北宋在取得对辽“大破天门阵”之战后约十五六年,西夏屡屡兴兵进攻宋朝疆域,宋王朝派杨宗保为“征西元帅”,西征西夏。第四十八回“杨宗保困陷金山,周夫人力主救兵”讲的是正当杨宗保大军节节胜利时,被西夏兵设计困在了雄州一个叫金山笼的险要地方。朝廷闻讯,无将可派,遂派了以大郎杨渊平之妻周夫人为“平西大将军”的杨家十二女将西救雄州。这里有一个关键地方——雄州雄州在什么地方?去雄州要不要经过古浪一带?答案就在这里。据武威文史专家王宝元《凉城沧桑》一书所载,今金昌市永昌县在中唐至宋、西夏、元的几百年间,曾名雄州。

《永昌县志》则载:“(永昌)县在金山之阳……金山,县北二十里”可知,雄州即今永昌县;金山,则永昌至今有存。如果历史上还有其它地方也叫雄州的话,那么,该书第四十七回“束天神大战宋将,百花女锤打张达”一回,则可以明白回答那一个雄州就是永昌。书中叙述西夏兵不敌杨家女将,向黑水国求援,说“黑水,森罗二国已各出兵……”。古黑水国就在今张掖黑水流域一带。永昌作战,在几百里外的张掖一带借兵,不是很合情理的吗?由此看来,杨家十二女将自东而来,西救雄州,路经古浪与西夏兵作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十二女将应是:大郎渊平妻为“平西大将军”,穆桂英为先锋官,其它十位是:大郎次妻孟四娘、二郎妻邹兰秀、三郎妻耿金花、四郎妻单阳公主、五郎妻马赛英、六郎次妻重阳女、黄琼女、七郎妻杜夫人、杨延昭胞妹杨七姐、杨宗保长女杨满堂。英雄喋血滴泪崖 当年杨家十二女将过黄河,出金城,进祁连,越乌鞘,不日来到了古浪峡,也就是当年的虎狼关。虎狼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势极其险要,两山夹水,双峰如壁,林木茂密,路径坎坷,峡风劲利,谷水滔滔,地势峻危,易守难攻,加之西夏兵把守甚严,要想夺取,很是困难。先锋官穆桂英率前军驻扎于虎狼关南口的苍松古城,即今黑松驿一带。攻取要塞虎狼关,以六郎延昭次妻黄琼女一部为前军,以杨满堂等几员女将辅之,穆桂英自率大军在后接应。

据《杨家将演义》所载,黄琼女本是西夏人,杨六郎大战天门阵时,大辽萧太后难以抵挡杨家将,向西夏借兵,黄琼女率数万兵卒远赴幽州天门阵助辽。交战之中,黄琼女才知道宋兵元帅是杨六郎杨延昭。原来,黄琼女幼时曾许嫁杨延昭,不想连年战事不绝,又加相隔遥远,这桩婚事一直搁着。黄琼女自思该是天成良缘,且见宋军兵力强大,辽人已是强弩之末,不可久战,于是率兵反水,投奔六郎去了。此时,虎狼关中,穆桂英要黄琼女作前军,就是因为她懂得西夏土语,利于作战。黄琼女率本部人马在先,行至半谷,并无动静,忽见前面一山立陡陡拔地而起,且上部悬出,如鹰喙伸出,甚是险要。黄琼女传令军士:“各个留心,此处山险水急,恐有伏兵!”一言未了,却听山头一声炮响,刹时间,东西两山的松林柴棵中冒出不知几万西夏兵,只看见旗帜乱绕,人影乱窜,烽烟乱起,滚石乱下;只听见杀声乱起,号角乱鸣,鼓声乱响,炮声乱轰。一时间,整个虎狼关如开了锅一般,连树木石壁都乱摇乱动起来了,滚木擂石之中,如蝗飞箭纷纷而下,宋军死伤惨重,黄琼女也不幸牺牲了。

穆桂英一看西夏兵居高临下,其势汹汹,滚木擂石极其凶险,不敢恋战,急令退军,兵回苍松古城。平西上将军大郎妻周夫人率中军赶到,一看折了黄琼女及数千战士,料知虎狼关难以强取,于是找来当地百姓,询问虎狼关周围地理后,定下了三面夹攻虎狼关的计策。即以一部向西攻取由西夏僧兵把守的寺洼寺,一部向东进驻今黄羊川一带,向北寻找北下大横山攻取今土门一带西夏铁脚寺僧兵,迂回包抄虎狼关,另一部固守虎狼关南口,策应二军,正面佯攻。穆桂英率亲女杨满堂等几位将军,东进今日黄羊川,行“倒取虎狼关”之计。

“倒取虎狼关”胜利后,宋军合军将士在黄琼女牺牲处重葬英豪,众女将想到杨家儿郎为了保国御敌,东征西战,日夜奔忙,弟兄七个,尽皆亡没。而今杨宗保为平西夏,兵困雄州,朝中文武官员平日高谈阔论,耀武扬威,危难之时,竟无将可遣。十二女将风霜雪月,远道救急,不想黄琼女死于西夏兵滚木擂石之下。众女将不由泪落涟涟。峡中大山,为之动怀,也不由簌簌下泪,那泪滚下来,都变为石子,从悬崖坠下。这就是今日古浪峡中的“滴泪崖”,崖下杨门女将古冢,至今犹可辩认。

七星粮阵巧退敌 当时的黄羊川,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野兽出没,黄羊成群,几无人烟,更没什么道路。穆桂英命一部军队驻扎于黄羊川西口,即后来因杨家将扎营而叫做“营盘台”的地方,一部驻扎于黄羊川河北横山脚下,即今七古堆湾一带;同时,派探马寻找迂回倒取虎狼关的路径。西夏兵见宋军东退至黄羊川,怀疑杨家将粮草将尽,派探马去探,若果无粮,便要趁虚进攻,企图一战决胜。当时,穆桂英军中粮草确实所剩无几。穆桂英十分忧虑,如不能尽快找到北出大横山的道路,倘番兵探知粮草短缺,必定要疯狂反扑。

若果如此,恐怕不好对付。穆桂英苦思一夜,心生一计。次日,命令士兵在空粮袋中全部装上土,在营中显眼的几处高高垒起,并多派士兵加强巡逻看守。西夏探马暗中侦察窥视,看到约1公里长的宋营中码着七大垛粮袋,呈北斗七星状,且听说宋军士兵扬言,这七星粮仓是什么神阵,专待西夏兵来才发威呈雄。西夏探子同时看见宋军将士不慌不忙,信心十足,一切井然有序,不像缺粮的样子。西夏人对宋营的虚实大大迷惑了,素知杨家将不但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久经沙场,故意亮出粮袋设计诱伏也未可知。西夏兵最终不敢轻举妄动,收兵回去了。后来杨家将找到北越大横山的路径后,拔寨起兵,将这七垛袋子里的土倒下成七个大土堆,就是今日七古堆湾,七个大土堆至今还在村后。

灵羊引道破险关 穆桂英兵阻虎狼关,东退黄羊川,还在七古堆湾一带扎营的时候,派兵寻找迂回攻取虎狼关的路径。这天,派出寻找路径的一队士兵,正在大横山下的一条山沟里找路,忽见一群黄羊下山去饮水。士兵们想,军中缺粮,何不射猎黄羊以为炊餐?于是弯弓搭箭,一齐向这群黄羊射去。可是,这群黄羊不像其它黄羊那样掉头逃跑,仍站在那儿,屹然不动,射去的箭矢也伤不到它们,在那只头羊面前纷纷坠落了。大家有些奇怪,走过去,到黄羊面前,见领头的一只黄羊体形魁梧,气象昂扬,毛色金光灿亮,眼睛炯炯有神 ,周身若有五色毫光隐隐闪烁

有一个士兵对头羊道:“喂,我们是大宋神兵,你敢不避路让道?”那头羊高举头颅,两只弯刀也似的长角直指蓝天,煞是威武,对这士兵的吆喝并不理会。另一个士兵说:“喂,你有什么难处要我们帮助的话,你点点头,我们会帮助你的!”那头羊动一动嘴,若要讲话,可并没有点头。又有人说:“莫不是你帮助我们寻找翻越大横山的道路?如果真是这样,请你叫三声” 那领头羊果然“咩、咩、咩”叫了三声,然后转身带着羊群向山上走去。众士兵十分高兴,跟着这只灵羊,顺一条黄羊下山饮水踏出的曲折小路上了大横山。上了横山,往北走上十余里,士兵们远远看见北面山下是一片开阔平川。有人高叫:“那就是河西平川!快快回去报告先锋官,找到路啦!” 大家兴奋得一片欢呼,高兴一阵,待要回头找那引路的灵羊,早已不见了,只见山林中一团紫雾缓缓飘过山岭去了。众士兵知是神羊引路,当下合掌祝谢:“谢谢神羊指引!谢谢神羊指引!”这一队探马回去如此这般向先锋官报告找路经过,穆桂英以手加额,说:“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次早黎明,穆桂英命令把那七垛袋子里的土就地倒下,拔寨起兵,沿黄羊小道向大横山进发。大军北上横山,因小路狭窄,穆桂英命士兵一边行军,一边砍两边柴柳,新开道路,这一带就是今日黄羊川北山中“新开路湾”。至山坳中,士兵焦渴难耐,忽见一泉,水势颇旺,穆桂英捧起一掬尝一尝,甘甜清冽,深沁心脾,只觉两腮余香,五脏清彻,不由赞一声:“好香的泉水!”这就是今日北山下的“香水泉”,至今水质甘醇,源源不绝。穆桂英率大军越横山,下土门,平了土门铁脚寺铁脚僧兵,西进迂回至虎狼关口,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夺下了天险虎狼关。这就是传诵千年的杨家将“倒取虎狼关”的壮举。

穆桂英取了虎狼关,西救雄州,熊大木所著《杨家将演义》有载,四十九回“杜娘子大破妖党,马赛英火烧番营”,第五十回“杨宗保平定西夏,十二妇得胜回朝”,俱言其事,杨家将最终大胜而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杨门女将的英雄壮举,为了纪念灵羊引路的祥瑞奇事,就把今古浪河流经的古浪峡、黄羊川一带,称作“黄羊沟”。事实上,经古浪籍著名作家赵燕翼先生考证,“古浪”为古藏语,就是“黄羊沟”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浪县历史遗迹中的故事:杨家将之十二寡妇征西
杨家将兵败古浪峡是否有史可证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民间传说之滴泪崖
古代最牛女将,53岁挂帅出征,死后山崖也滴泪,位列四大巾帼英雄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破辽国,为何死在西夏手里?
五彩:杨门女将故事纹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