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派太极拳之修炼程序
李派太极拳之修炼程序
2012.06.18 杜子宇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说:太极拳“本理以造势,即势以行气,借气以生机,行机以达理”。并说“不练势则势不稳,不练气则气不接,不练机则机不灵,不练理则理不通,俱有次序”,还告诫我们:“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练气而遂练机则机不活,不练机而遂练理则理不圆,学者宜深思之”。那么,练势、练气、练机、达理的四重功夫也就构成了学练李派太极拳的四步程序。四步程序从形至神步步合真,即从理而理,一理贯串。其情就如海螺之状,从低到高,从大到小,从口至顶而层层相连,环环相扣,旋达顶端,归中达空,合理明神。所以,学理炼理、理通法遂,知道练到,做到得道,也就成为学炼的要法守则。现将练拳程序四步功夫分述于后。
一、学式练势
学式练势是受教之始,学前当有一个思想准备。其一是“以诚立本”。太极修炼是苦心劳形之功,无妄无贪的纯正之修,故修习者当首先确立“诚心向道”之志以立根基。从而有个乐道的真心、历苦的决心、不渝的恒心、经久的耐心,才不至见难而退,半途而废。其二是“心贵专一”。心“专一不二”是“无为高功”的宝贵开端。所以,修习功夫贵在用心听用心看,用心学用心练,用心觉用心参。从而天天有感验,天天有新悟,天天有收获,天天有升晋,既不荒废时日,也不负师父教诲。正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功夫不负有心人”。
学式练势。此间可分三步说。
学式练架。此是初学人规,是师父言传身教的开始,故当听准看准,师势成象牢印脑中,依样学架。犹如学画临摹和书法写仿一样而进行摩练。动步运手,立身中正,知进退开合,大舒大展,规矩动静足矣。此间教学原则有三。一要少,学式练架不可贪多,务求纯熟,意在“确立规矩,牢固规范”,从而冲破“开头难”。所以
,学一式准一式,练—式牢一式,一式不成不学新。贵在严规合矩,摩划准确。最怕囫囵吞枣,敷衍了事。岂不知“慢是快,快是慢”,“贪多嚼不烂”,而且“一步错乱百步乱,学拳容易改拳难”。故说,牢固规矩规范是避免一切弯路的捷径。二要正。立身中正是手脚协调运变的枢纽和根本。所以,“欲知拳中理,首由站桩起”。即以桩功三调之功来为初学者建立立身中正的习惯定型,确立法度变化之本。所以,太极拳修习最忌“瘸、拽、瞎、笨、死,掤头、下坠、雁拔脖”身型八病来破坏中正。故而太极拳初学是“先求方正,后求圆灵”。方正是圆灵之根,此如书法的“先写正楷,后书行草”,化方归圆达自然,那是大草。三要真。不错不讹不假即真,太极修炼就是求是,就是修真。故严格规矩,明确法变,要求式真、法真、机真、理真,要求心真、意真、气真、神真,都在于至真之功。所以,太极拳修炼从始至终循规蹈矩,化方归圆而一丝不苟,手手为用,步步循理,层层合真,构成全程的一条至理合真路。那么,修炼的实质也就是针对自我法盲、理盲、功盲的“扫盲”之功。法真式真是修真的起步,知真认真是合真的开端。故而学式练架首先当明身手步的动变特点要求,定式的标准势象,三尖对,三弯照,手眼相合,架势舒展。并以三节协调和外三合为规矩法度作为练架对错的判定标准,多习练修正,以建立规矩模式,练架习惯,成就准确功架,即先求方正。
依架练势。式依架而定,架因势而活,依架练势是死式回生,僵架始活,化方归圆,法式活形之意。此间逐步变僵紧向松柔,去断续而连绵,化棱角归圆顺,理散乱趋和谐,向着齐整严稳、圆活自然迈进一步。此间当渐明动静、虚实、开合、蓄发、进退、化打等阴阳要素的变化机理,转换法度。还应渐明身统四肢,腰为主宰,运架成势的突出功用。更应以“大慢松柔”以筑外丹之基。大,心博大,气浩大,势壮大。从而大伸大展,抻筋拔骨,确立大通之根。慢,徐行慢运,步步如桩,故能一动百问,觉验周全,乃自我检查和改进的重要步骤。松,是静之体。心静身松,气和体舒。在外节开筋弛以利柔形,在内心静安性以利精神。柔,松动即柔,乃外活其形,内畅其气而气畅形活、圆通妙化之机之本,又是刚从柔出、刚柔相济、以武演道的所在。为此,初练还应尤忌两点:一是“粗心浮气、精神不专、眼不顾手、手不顾足”的“瞎练”;二是“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拙力”的“痴练”。
运势达是。是即对,即合乎行拳做势要求的规矩、 方圆、法理及其初练初成的整练规范之意。其间大慢松柔之功初见成效,行拳做势趋近规范,招式法用渐至明 朗,蓄发开合渐至有情,借法用意始近齐全,启承转换趋近圆活,虚实变化近于合理,腰为主宰渐渐突出,“轻摇之以松肩,徐行之以稳步,柔行之以活身”开始见效。总之,此间行拳做势经以三节协整、虚实分明、动静有致合于规矩要领为是,终以启承连贯,走化流畅,动变圆活而合于做势规范为准,更终以知道借法用意,掌握自然之本为好。
二、借势行气
太极拳内功拳,内炼精气神,重点在炼气,故称“动气功”。神是性根,气是命本,气壮身强,气绝身亡。故又称有为“命功”。那么炼气也就成为太极拳的运化本质,所以强调“借势行气”,实质即“借势用意”。借势运气是以外引内,由表及里,即以拳为主,引动练气在次,这种主次异位是初练的必然。及至内动激活,则以内领外而主次归位,恢复内本,促成形气的整体造化。实质是“意领内外”。也即说气不离形,形不离气,内外和合,阴阳相济。从以外引内到以内领外的功夫深化,恰是太极阴阳颠倒之理的生动体现。借势行气,应包含以下内容。
呼吸气。太极内功拳,“内炼一口气”。首先,即一吸一呼这口气。肺是呼吸吐纳之官,是人离母体后最先开动的器官。及至出生落地,一声哇哭而肺始鼓动,乃接连先天而落后天的生命源头,恰是脏腑启动,气力运通,勃勃生机的开端。都知“拳借呼吸”,“功精一气”,是说呼吸壮气是克敌制胜的法用。又因肺五行属金,所以才说“无金不生,无金不克”。架无气不成势,气不壮势不活。太极拳注重呼吸气的首一要务就是扩大肺活量,壮大气量。“一吸一呼一阴阳”,“呼吸气,内太极”,是说呼吸气是做势的内本,是开合蓄发、动静虚实等阴阳转换,节奏掌控的内在之机。所谓“深长呼吸,吸气入骨”,实际就是调气、和气或说调息。首要者,呼吸平和,细匀绵长。和而则生,乃壮气之根,至成深厚存养。继而,调整呼吸变顺为逆,以气沉丹田,丹田鼓荡,促成丹田调控呼吸,启动还原之功的源头,促进吞蓄吐发,蓄吸发呼,令气随势运而势顺气畅,快则快应而慢则慢随,内外合机而从容不迫。从而消除因呼吸不接、内外不通所导致的内里紊乱,外形散乱之弊。调整呼吸,借势行气而又劲气顺畅是逐步渐进的过程,只可因势利导,不可强作努使,破坏自然。但也不可以“顺其自然”为由而“顺之没完”,不做调理。太极修炼,其间都是自我调整(即对“不然”的调整),就是从自觉到不自觉(即从不自然到自然),也就是建立规矩的新习惯,促成习惯成自然。从而使生气、壮气、存气、活气得以最佳调养。
混元气。人体内都具备先天所赐的元气,乃生命的先天本元。呼吸之气是后天的生命之源,其机在肺;水谷之气是后天生命之本,其机在胃。呼吸所纳人的是天空自然之气,古人称“天玄之气”。在天玄之气作用下所化取的五行水谷之气,古人称“地化之气”。人吸天之玄气而分秒不停,人汲地之化气而天天不断,成为人所以存活的根本。人吸收天玄地化二气是对“人元之气(即先天元气)这一生命能量本源的后天补给,必要补充,而且是一生一世,源源不断。不断则生,断源则亡。这先天辅后天,后天补先天的生机之道反映了一个令人感动和深思的道情,即“天地既生人还要奉养人”。人吸天玄地化之气而混凝人元之气,形成混元真气,人称“混元气”。正是此气才说明天地人三才归一的本质,才反映了太极内功拳的内涵。这恰是命气能量的大汇集、大精合、大存养,才是命气再生壮大和成就真功内力及其益生大用、拳成绝用的所在。气足自流,气壮脉畅,所以存神聚气,培育丹元而强固命本是太极内功拳的要务重点。
丹田气。人后天成长的内在机密变更是婴儿期的丹田鼓荡气,即胎息逐渐上移,成为胸肺呼吸,向着上实下虚、头重脚轻的不利方向发展。上云“混元气”,而混元气非丹田不能混一,不能化生,不能壮大。因此,太极拳行功的一个重要要求即“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丹田,是生阳培元之地,是聚气凝丹之田。元气就如酵母,就如种子,就在丹田生发。丹田鼓荡,是呼吸权柄向下转移而重返丹田,即呼吸由丹田主宰。此乃返还功夫的开端,功夫造化的起步。丹田鼓荡进而滚荡,是鼓荡气的圆活之变,且备万向活转之机,恰是“内太极”的真机发动,造化原动。人们都知按摩、推拿、刮痧、拔罐、针灸等传统医方对疏经舒身的极佳疗效,可惜这被动按摩都不能按摩到五脏。而丹田鼓荡、滚转,首先是对下焦之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等阳性细软的全腹摩荡,而且是内在的最周全、最安全的主动自觉按摩。同时通过六腑之阳的摩荡实现推拿、按摩等所不能摩及的五脏之阴。而其实质是“阳促阴动,阴动生阳”的生机造化,成为太极内功拳的独到之功。丹田浑元如球,万向滚转,而身之转,手之缠,步之移,其实都是丹田鼓荡活转的外在表现。丹田活滚鼓荡的功效在于:一是确立活腰之源,确保“腰为主宰”。进而促成借势行气,借气活身,气通内外,气与势合。二是促进劲气充足,畅经活络;随形就势,畅活气血;无微不至,一片生机,成就真功造化。内气壮足就是功力,气机应变就是功能。所以内功太极拳以内气真功为本,讲究气机顺通,五气归元。所谓“重内不重外”,是针对“练拳不练功”,学法不说理”,“执武不理文”等“舍本逐末”,“因小失大”,“抓芝麻丢西瓜”这种偏向的校正之谈。凡偏向就是极端,凡极端就是弊端,甚至祸端。所以李老先宗明告:“不可以武花小技逞能”,当知“拳无功一场空”,“无功不成拳”,“绝妙在真功”。正所谓:“不修神气真功能,岂可一手见输赢。”机生功能,功生机能,动静相因,互济互生。
三、借气生机
非圆不成圈,非圈不成转,非转不成机,圆转即为机。活转为畅机,停转为滞机。滞机则死,灵机则活。圆转是自然的体现。年之寒暑、月之盈亏、日之黑白等等,都是天地阴阳转机的体现,是万生总机、是太极天时的自然真机,人称“天机”。人的作息,作的动静,息的呼吸,动的急缓,脉的升降等等,都是节奏转换,都是天地阴阳自然转换的必然相应,是身中太极,真意气息之机,是人的“生机”或“命机”。拳的动静虚实、蓄发开合、屈伸进退、刚柔化打等等,以及内在的呼吸吐纳、鼓荡收放、脏腑脉络、气血升降等阴阳转换之机,都是对生机的造化之机,人称“活机”。活机是太极拳的行功要务。从外到内、从形到神,都在于以活机促生机,以灵机达自然,从而造化内外真功,凝练生命元能。行拳做势的身形活变之机是形机,促进内气周流的生机是气机,而统领内外、和机共运的是心意,即神机。
形机。人体只因有形故而有限,只因有体故而有制。太极拳太阴练形,首起着力处即消磨圆活一身的棱角障碍,克服灵活一身的僵滞制约,就在于造化形体的圆活之机。因此,第一是“借法练势,练势活形”。太极拳的动静、虚实、开合、蓄发、距离、化打、吞吐、收放、攻防、刚柔等等数不胜数及其阴阳属性的法式内含构成太极拳千变万化,圆活身形的转化因素。这些因素汇集越多,混融越密,则素质越高,机法越通,身形越活,形机越灵。第二是中正安舒,松柔一身。中正是立身之本,松柔是活形之根。而其统领下的抻筋拔骨、易筋洗髓、缠绕拧裹等脱换之功,其效就在于柔活一身,法活机圆。为此,才要求“一身如球”,又说“身如蛇缠”。两种类比,两种理念,但不矛盾。“身如球,手抱球”是动极归静,即“五弓合一”、“七星聚中”之意,此是收、是蓄、是合、是静,是归中合圆(球)的无极体态。其间寓透万变之秘,莫测之机。而“身如蛇缠、腰如皮条”是静极生动,是开、是化、是沾、是缠、是转,乃以圆环之
机和太极。此机(即周循之理)寓透机圆法活,乘势得机之妙。人非“球”也非“蛇”,球与蛇是静动理念的概定,是练形活机的形象规范。球是功能,蛇是机能,蛇在球中缠,球在缠中转,共同构成灵活形机的根据。
气机。太极拳练势练形,导引内气生发,活气畅经,是以气机顺达、活便身形的变化之机。练形畅气,畅气生机。壮气是气机之本,气机是形机之源。“拳借呼吸功借气”,练拳的机源是呼吸气。气不接而力断,气粗喘而形散。气息不和而心慌乱、气脉乱、势法规矩全乱。这是气机不和,供不应求的必然后果。呼吸往来和太极,经脉升降即周天。所以气机是一身潜在的机能,是身形百机的机动之源,所以“拳借呼吸”。同时,以外引内又以内领外,这种造化的功果即生气壮气,存养合丹资源,故又谓“功借气”。就是为了养气壮气和畅机活气,太极拳行功才特别讲究静心和气、深呼深吸、吸气入骨,从而锻炼肺量,壮大气量。是以“呼吸往来气贴背”之深,促成丹田鼓荡,经脉畅通的活机之本。总之,气壮而力足,气活而形活。所以拳练内外相应,形气相和,劲气领形,内外皆机,此正所谓“借气生机”。
神机。炼神有神,神则神机。人的性神在生命三元中是最高能量精华,无上真品,先天的虚无真元。它潜于慧心内,隐于玄关中,居于泥丸宫,乃坐镇一身(太极)之主(无极)。性神所以隐秘,因为它是无质无量、无形无象、玄虚灵真的存在,却成为智慧、灵明的源泉,精神灵魂的根源,“万物之灵”的根据,也是形机和气机的源头。炼神神出,在神神灵,神动即机,此机神机。神机即灵机,灵机即玄机,玄机即真机,真机即真意。性神是无极,神机是太极,所以“真意”又称“真太极”,乃外太极(形机)、内太极(气机)的总机或总统帅。真意是人不知不觉、不为而为、自然而然,恰是先天自然,即太极大道在人身中真机的内隐,生命总机,自然灵机。性神是灵能,神机是自然。所谓灵明灵知、灵通灵察、灵感灵应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就在于此;所谓“机到神知”、“不意而应”、“不然而然”就在于此;所谓“神机莫测”、“出神入化”、“无为无不为”也在于此,正所谓“至玄至妙”,“众妙之门”。其实,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气机畅通更在于此,因为奥秘无形的经脉就是神机自然、太极“真意”,故谓“真太极”,乃造化内外真功的天使。此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性神是先天自然的无极真体,神机是先天自然的太极真机。那么这神机之神也就成为太极修炼的崇高追求,所以传统太极功夫称呼“太极神功”。于是才以“神形合一”而炼外形外丹,以“神气合一”而炼内功内丹,终以精气神三元为至宝,以元神为合道真品。故而才沿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道法自然”之路不止攀登。“自然”是太极神机的至真标准,“神机”是太极神功的真机自然。神功炼神,炼神用神。炼功“用意”即是“用神”,即突出敛性凝神这个核心和专心用意这个要领,至成身机、气机的自然运变和神气丹武的真功造化。专心用意即诚一不二之意,此意虽属后天有为有限之意,但却是先天“无为”和真意自然的可贵开端。“炼尽后天即先天”,故而太极神功炼有法归无法、炼有形归无形、炼幻意归真意、炼有为归无为、炼识神归元神、神机自然。实情即不断清除恶习、正规习惯以补漏,斩除贪妄、牢树正念以止枉流,涤荡杂念、清心正性以存养,从而深挖深层潜意识,即本真元神而至神机灵现。在此说明一点:太极神功是修炼至高点,其实是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炼养工程。而太极拳是有为命功,只是“人道之基”,“神功之始”。那么神功之神及其神机神武的神奇神妙,非太极静盘的无为神修而不能成就。
从形机到气机再到神机的层次升晋是从显至隐、从有形到无形、从不然而自然的机能升发,是化凡归元、从有限到无限、从有意而无意的机理升华。以上“三机”的能源是“三元”精气神。所以三机是环环相扣,密切相连。故而才说:“三环套月,三元合丹”。就因此说,动盘太极拳与静盘太极功合二为一的炼养模式是李派太极的宗法传承,成为动静兼炼、性命双修、丹武混一、拳功相融的程式依托。
四、循机达理
概括事物功能的能量核心即是理。在道之理是真理、大理、公理;背道之理是谬理、邪理、歪理。太极修炼修大道、合道理、归道真,这是当然,守中秉公而除歪邪,抑妄谬,这是必然。掌控宇宙万物的能量中心是大道无极。天空无极虚空无形,但至纯至真而无质无量,万有万量而无穷无尽,乃大道自然的真体,人与万物的总根源。唯无极才是主宰宇宙和万有万物的自然真理,绝对大理。无极空静,故称为“一定之理”。无极生太极,太极是无极功能的能量的运布,化生的起端。太极天机,即周而复始、循环无终的天时。虽然杳无形象,但却是搬动宇宙、运变天地、运转日月的自然真机,化生人与万物的“众妙之门”,至真宗祖。也唯有太极才是化生万物、包容万物的自然真机,绝对真理。正因太极真机是规律性运变,故为“运变之理”,又曰“机理”。
从“一定之理”而“运变之理”,即无极生太极,静极生动,这是自然,谓之顺生。练太极归无极,动极归静,即应“运变之理”合“一定之理”。正是太极修炼的“知顺图返”、“逆返还原”,恰是本篇的“循机达理”,即循“太极真机”合“无极真理”。实质即“练有归无”、“应时合空”,“练后天返先天”。炼形、炼气、炼神的所谓“三机”生发,都是太极天机、规律机理的层层体现,螺旋式而上,达至至极顶端,动极归静,太极归无极,机理归定理。顶端是合天,机尽是达理,理静是神全。在天是道生理、理合道,故谓“道理”;在人是神通理、理通神,故又谓“神理”。神与道一理相通,同品相融。故说“达理”即“达神”,所以太极修炼的千锤百炼,始终都是以理指明归真路,盯住神功之神,确立合道之本而以神合道,即以真合真。人的气机是生命之机,人的真意是气机的真机。那么此“循机达理”的核心也即“意气归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李雅轩
太极拳视频 如何全面提升太极拳的功力
太极拳学习入门指引精髓
练习太极拳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
太极拳五百问《修改本》(2)
浅谈习练混元内功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