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碎茶初制工艺

目前,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贸易量占茶叶总贸易量的90%,而红碎茶又占红茶的98%,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要品种。我国红碎茶生产地有滇、桂、粤、琼、黔、川、湘、闽、鄂、苏、浙等10多个省区,其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炒青绿茶,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茶叶品种。


一、品质特点:

红碎茶按其成品茶的外形和内质特点可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大类。其外形叶茶呈条状,条索紧直,碎茶呈颗粒状,颗粒紧结,片茶皱折如“碗口”形,末茶似砂粒。四类茶叶规格差异明显,互不混杂。叶色润泽。内质汤色红亮,香气滋味浓、强、鲜。四类茶叶包含多种花色,品质各有差异。


(一)叶茶类:外形规格大,包括部分细长的筋梗。有两种花色,均系条形茶。

1、花橙黄白毫(F·O·P)  由细嫩芽叶组成,条索紧卷匀齐,色泽乌润,金黄毫尖多,长8—13mm,不含碎茶,末茶或粗大叶子,是叶茶中品质最好的。

2、橙黄白毫(O·P)  主要由头子茶中产生。不含毫尖,条索紧卷,色泽尚乌润,是叶茶中品质稍差的。


(二)碎茶类:外形较叶茶细小,呈颗粒状或长粒状,长2.5—3mm,汤艳味浓,易冲泡,是红碎茶中大量生产的花色。

1、花碎橙黄白毫(F·B·O·P)  由嫩芽所组成,多属第一次揉捻后解块筛分出的一次一号茶,呈细长颗粒状,含大量毫尖。形状整齐,色泽乌润,香高味浓,是碎茶中品质最好的花色。

2、碎橙黄白毫(B·O·P)  大部分同嫩芽组成,颗粒长度3mm以下,色泽乌润,香味浓郁,汤色红亮,是红碎茶中经济效益较高的产品。

3、碎白毫(B·P)  形状与碎橙黄白毫相同,色泽稍次,不含毫尖,香味较碎橙黄白毫次,但粗细均匀,不含片、末茶。

4、碎橙黄白毫片(B·O·P·F)  系从较嫩叶子中取出的一种小型碎茶,外形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滋味浓强。由于体型较小,极易冲泡,是袋泡茶的好配料。


(三)片茶类(F):系从碎茶中风选出的片形茶,质地较轻。按外形大小可分为片茶一号(F1)和片茶二号(F2)。中小叶种还要按内质分为上、中、下三档。


(四)末茶类(D):外形呈砂粒状,色泽乌润,紧细重实,汤色较深,滋味浓强。由于体形小,容易冲泡,也是袋泡茶的好原料。

(五)混合碎茶(B·M)  系从各种正规红碎茶中风选出的片形茶

混合物,没有固定形状,很不匀整,含有摊叶和茶梗,香味较差,汤色浅淡。如加工成末茶,可使汤质有所改进。


我国红茶有两大适销区,一是外形匀整,颗粒紧细,粒型较大,汤色红浓,滋味浓厚,价格适当的中下级茶和普通极茶,适合某些中东国家;一是体型较小,净度较好,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锐持久的中高级茶,适合欧、美、澳洲国家。


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的规格要求和我国的生产实际,按传统制法、产地、茶树品种和产品质量,制订出了4套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碎茶;第二套适用于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引种的云南大叶种红碎茶;第三套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汩罗江、零陵、石门等地的中小叶种制成的产品;第四套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省的小叶制成的产品。

上图为阿萨娒细碎红茶


二、鲜叶要求:

红碎茶鲜叶要求嫩、鲜、匀、净。


三、初制技术:

红碎茶初制分为萎凋、揉切、“发酵”、干燥4道工序。

(一)萎凋:

红碎茶萎凋的目的、环境条件、方法等与工夫红茶相同,仅是萎凋程度存在差异。


萎凋程度应根据鲜叶品种、揉切机型、茶季等因素确定。一般传统制法和转子制法萎凋偏重,C·T·C和L·T·P制法偏轻。但是茶季不同,含水量不同,如使用转子揉切的,春茶因嫩度好、气温低,萎凋程度偏重,控制含水量在60%—64%之间;夏秋茶为65%左右。如使用L·T·P型锤击机与C·T·C机组合的,含水量以68%—70%为好萎凋时间长短受品种、气候、萎凋方法等影响。一般以萎凋程序而定,通常控制在6—8h完成为宜。


(二)揉切:

揉切是红碎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通过揉切既形成紧卷的颗粒外形,又使内质气味浓强鲜爽。揉切室的环境条件与工夫红茶相同,但使用机器类型、揉切方法不同。


1、揉切机器:揉切机有圆盘式揉切机、C·T·C揉切机、转子揉切机、L·T·P锤击机等


2、揉切方法:目前各地多采用多种类型机器配套机组和配套揉切技术,完成红碎茶揉切工序。依选用的揉切机种不同,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1)传统制法:一般先揉条,后揉切。要求短时、重压、多次揉切,分次出茶。

(2)揉捻机与转子机组合:这两种机器组合揉切,一般要求先揉条,后揉切。要求短时、重压,多次揉切,多次出茶。近似传统揉切法。萎凋程序适当偏重。其产品外形颗粒紧结,色泽也较乌润,但香气和滋味往往显得钝熟。揉切操作方法因茶树品种、生产季节而有差异。

(3)转子机组合:转子揉切机所制红碎茶比传统揉切法具有揉切时间短,碎茶率高,颗粒紧结,香味鲜浓等优点。

(4)L·T·P和C·T·C机组合  采用这两种机型组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鲜叶萎凋程序要轻,含水率应保持在68%—70%,以利于切细、切匀;第二,鲜叶原料要有良好的嫩度。假定鲜叶分为五级,则以1—2级叶为好,这样可取得外形光洁、内质良好的产品。

(5)洛托凡和C·T·C结合:洛托凡揉切机与我国的邵东30型转子机相似。在小叶种地区用洛托凡和C·T·C组合,不及L·T·C和C·T·C组合。因小叶种鲜叶叶质比较硬,不易捣碎,使毛茶外形粗大松泡,片茶多,滋味浓度也较低。大叶种上档原料用洛托凡和C·T·C组合制红碎茶尚可。


(三)“发酵”:

红碎茶“发酵”的目的、技术条件及“发酵”中的理化变化原理与工夫红茶相同。由于国际市场要求香味鲜浓,尤其是茶味浓厚、鲜爽、强烈、收敛性强、富有刺激性的品质风格,故对“发酵”程序的掌握较工夫红茶为轻,多酚类的酶性氧化量较少。但品种不同,“发酵”程序不同,中小叶品种需加强茶汤浓度,程度应比大叶种稍重,大叶种要突出鲜强度,程度应轻;气温高,“发酵”应偏轻,气温低则稍重。


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程序与时间有关,一般云南大叶种“发酵”叶温控制在26℃以下,升温高峰不超过28℃,时间以40—60min为宜(从揉捻开始)。中小叶种叶温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2℃,时间以30—50min为宜。


(四)干燥:

干燥的目的、技术以及干燥中的理化变化与工夫红茶相同,仅在具体措施上有差别。


由于揉切叶细胞损伤程度高,多酚类的酶促氧化激烈,迅速采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迅速蒸发水分,避免湿热作用引起非酶促氧化。因此,要求“高温、薄摊、快速”一次干燥为好。但目前由于我国使用烘干机烘,仍采用两次干燥。


毛火:进风温度110—115℃,采用薄摊快速烘干,摊叶厚度1.25—1.50kg/m2,烘至含水量20%。毛火叶摊凉15—30min,叶层要薄,控制在5—8cm之间。


足火:进风温度95—100℃,摊叶2kg/m2,烘至含水量达5%。


干燥应严格分级分号进行,干燥完毕摊凉至室温后装袋,及时送厂精制。


近年来,我国在红碎茶干燥方式上有很多革新,如沸腾烘干机烘干,远红外线烘干,高频烘干,微波供干等,有待不断实验、推广。在提高烘干效果上也有很多措施,如在烘干机顶层加罩,加大风量,分层干燥,在输送带上加温等等,可根据实际条件仿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夫红茶还是功夫红茶?八大类别工夫红茶介绍
功夫红茶的八大类别介绍
除了祁门工夫红茶以外,你知道这些工夫红茶吗?
红茶全喝过?这种你绝对没喝明白!
茶艺基本知识 D
【茶文化】细说红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