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良知如何致?


简单汇报一个小题目《良知如何致?》

这个小汇报与书有关系,与我的工作有关系。

过去我们小时候,说“开卷有益”,这是说读书,现在基本上不说了,为什么呢?

过去写书难,出书难,写的认真,出的更认真。一是人心负责,对自己,对读书。

再一个生产力落后,物力艰难,东西主贵。不敢浪费。所以,人们敬字惜纸。见了书如获至宝。见了文字,如见先知一样。媒体也少。80年代,年轻人在报纸发表小诗一首,就能赢得无数姑娘的芳心。

我爷爷见到一片纸就要小因得收藏起来。过去学者不轻易写书出书,有人认真地说,一生只出一本书。曹雪芹一本书写19年,一是博物学需要考究,二是认真。现在网上资讯发达,一会能检若一个图书馆的资料。

写书容易。出书更容易,只要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违背民族政策,小孩子作文日记拢一堆,父母愿意掏钱,就可以堂而煌之地出本书。我本人就编辑过这样的书,有历史爱好者,知道个秦皇汉武,也要出书,有钱。有人会画个老公鸡,也要出书。孩子孝顺,愿意出钱。

时代变了,快餐化了。这就对我们选书提出了要求。比如《传习录》,很多人在注译。注一下,查查资料,无伤大雅。但是翻译,那要达到良知境界才可以做。否则就是纯粹的臆猜。

我们书院群,提倡实修。怎么实修呢?传习录8万多字,可以浓缩成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先生说他一生讲学就“致良知”三个字。怎么致呢?他在龙场悟通了“格物致知”,就是说格物致良知。怎么格呢?为善去恶!

这就很清楚了,为善去恶。时时刻刻就有事了,闲时护善念,忙时专注于事。

就这么不难。立志守志,也是守护这一本性之善。所谓有恶念即格除化解,无恶念即守护,这也叫慎独,不读书也做得到。

乱读书,可能被有些胆子大的人带到沟里去。没有基础读传习录,又可能被文字拴住。

这是就选《传习录》汇报的一点看法。也是就大道至简,实修心学并不难发表的一点看法。谢谢亲友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心学四句教
为善去恶
有趣遐想:格物到底是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不是就是“实事求是”?
为善去恶是格物,你以为真的是叫你去做善事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