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龙岗书院 文泽西南

据有关史料记载,全国有龙岗书院四个,但是开办时间最早,知名度最高的龙岗书院,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所建。该书院位于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龙场当时是山峦叠嶂,荆棘丛生,蛇虺魍魉横行,蛊毒瘴气弥漫之地。当地人多是苗彝民族,其语言很难听懂,能用汉语与之交流的少部分人,都是从中原地方来到这里的。王阳明经过千辛万苦才到龙场,开始时在玩易窝石墎内专心从事对《易经》和程颐、朱嘉理学的研究,日夜在这里端居静坐,以求得内心澄清静默,由于苦苦用心思考,终于在一天深夜,突然领会“格物致知”的真谛,首次建立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新理论,并默记《五经》中的话加以证实,结果完全符合《五经》中的观点。

王阳明龙场大悟后的当年秋天,通过当地少数民族给介绍和亲自踏勘,得知在距“玩易窝”约2公里的龙岗山有一个“东洞”,比“玩易窝”高大宽敞,于是从玩易窝搬迁到“东洞”居住,命洞名为“阳明小洞天”。为了回报当地少数民族对他的关照,教化当地民众,他在洞内开始招收苗彝民族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主要是学习汉语、认识汉字、传授儒家文化礼仪,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当时贵阳没有书院,听说他在此办学,方圆百里的学子,纷纷前来“阳明小洞天”向他拜师求学。由于学子增加,洞内不能容纳。加上阴冷潮湿,当地居民便砍树割草,为他在洞左侧修建一栋小茅房,门生听说后都到“阳明小洞天”会集,请求把这里命名为“龙岗书院”。王阳明根据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一语,把这栋茅房命名为“何陋轩”。由于弟子逐渐增多,讲学规模不断扩大,接着又修建了宾阳堂、君子亭。王阳明在龙岗书院里修身讲学,传播文化,讲授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新学说,当时的情况是“先生与群弟子日讲明‘良知’之旨,听者勃勃感触”,出现了“门生颇群集”“士类感慕云集听讲,居民环聚而观如堵”的盛况,听讲者多时达百余人。

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治学要求,向弟子们系统地阐述他的教育思想,引导弟子树立远大目标,勤奋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和勇于改过的决心投入学习,以友好、和婉的态度和方法劝导有过失的同志朋友。他以在边荒之地讲学教化为最大快乐,讲学时是“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王阳明在龙岗书院的弟子,都是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他对门生说:“改动课文内容和讲授题目不是我的任务,我主要研究事物深奥微妙地方,启发你们,使你们领会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王阳明在龙岗书院的弟子, 史料记载有姓名者28人,有贵州的弟子陈宗鲁、汤伯元、叶子苍、张时裕、向子佩、 越文实、邹近仁、范希夷、郝升之、汪原铭、陈良丞、易辅之、詹良丞、王世丞、袁邦彦、李良丞、高鸣凤、何廷远、陈寿宁、李惟善、钱凤翔。有从湖南常德远道而来的弟子蒋信、冀元亨、刘观时、唐愈贤。有云南弟子朱克相、朱克明兄弟二人。有他从家乡余姚带来的童仆王祥。

当时在龙岗书院学习的弟子中,有史料记载的有:汤伯元考中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任潮州知府,巩昌府知府。詹良臣考中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大理寺副卿等职。蒋信考中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四川水利佥事,贵州提学副使。陈文学考中举人,官至耀州(四川雅安)知州。叶子苍考中举人,曾任湖南新化县主管教授,后任陕西镇安县知县。朱克明考中举人,曾任重庆府通判,绵州知州,西安府同知。冀元亨考中举人。李良臣考取举人,曾任山东省临清县主管教授等。

龙岗书院的创办,培养了许多人才,对推动和发展贵州乃至西南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来又有孙应鳌、李渭、马廷锡等著名私淑弟子。在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入学中,记载有当年王阳明写诗描绘贵州办学的情景:“阳明王守仁《寓贵诗》:村村兴社学,处处有书声。”说明当时在“龙岗书院”、“文明书院”的带动下,贵州各州、县相继办了不少社学,且教育效果显著。

王阳明逝世后,龙岗书院一是作为讲学,一是作为纪念、祭祀、瞻仰之所。明嘉靖三十年(1551)时,巡抚贵州监察御史赵锦建在龙岗书院内建阳明祠,仍题匾为“龙岗书院”,并奠阳明先生师位于中堂。阳明著名弟子邹守益撰的《龙岗书院祭田记》,罗洪先撰的《龙场阳明祠记》。

龙岗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知名度高,一直办到明末。崇祯年间因战乱和其它原因,书院停办,至清乾隆中期仍未恢复。乾隆五十年(1785),修文知县秦睿倡导筹资重建龙岗书院,但规模要大,学生要多,在阳明洞重建龙岗书院已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讲学和祭奠、瞻仰活动互不影响,秦睿等筹资另建龙岗书院于县城察院坡永安屯山巅(今修文中学)。五十三年(1788)知县宋铎捐资扩修阳明祠五间,二门二间,头门三间,两廊斋舍六间。继后县人喻彦圣又募捐修围墙,甬壁通道,但当时,书院尚无稳定的束修膏火。道光八年(1828),知县觉罗崇兴筹资补修书院,知府色卜星额拨蜈蚣桥雨花寺田一份,租米九挑,折银二十两给书院作为束修;十一年(1831)又拨田租应缴银六十一两七钱、米三石八斗、杂粮四斗、谷四石多,以资助书院作为义学公费。

道光十年(1830)二月,江西东乡人吴嵩梁任黔西知州,吴嵩梁也是一位阳明学说的崇拜者,上任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扩建阳明祠,创办“阳明书院”,还特意到龙场龙岗书院参观考察,学习取经,受邀给书院学生讲课。

咸丰、同治年间,贵州何得胜领导的苗民军队四次攻占修文县城,杀死两任知县韩梦琦和白梦蟾,因接连遭受战火,书院房屋部分损坏倒塌,无法进行教学,停止办学十余年;同治十年(1871),知县刘侣鹤变卖绝户产业进行培修,借作县公署办公。光绪元年(1875)恢复书院;二年(1876),修文知县李祟畯题:“阳明学舍”匾于讲堂,另题有楹联两幅,一为“修邑曾来大理学;文坛定有飞将军”,一为“书院此开先,合全黔学校如林,仰溯龙岗崇正脉;贤关今在望,看四壁云山结彩,旧题鸿笔振斯文”。两楹联分别挂于朝门和讲堂,又撰书《龙岗书院讲堂题额后跋》,刻碑立于讲堂前。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曾沛霖就地筹款培修,改书院为修文小学堂。三十二年(1906),知县杨泳裳改设官立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初高级两等小学堂。三十四年(1908),又改为修文县龙岗小学。民国三十年(1941),修文中学与龙岗小学互换校址,为修文中学。三十四年(1945)一段时间,被国民党青年军占为野战医院,于三十六年(1947)恢复为修文中学,迄今仍是修文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垣校门上还有蓝色碎瓷片嵌成的“旧龙岗书院”五个大字。由于修文中学不继扩修改建,2005年后,原龙岗书院砖木结构已陆续全部拆除,建成新的校舍。由此,修文有明代龙岗山和清代察坡两个龙岗书院。

龙岗书院是黔中文化、教育的重要历史遗迹。在明崇祯三年(1630)时在龙场敷勇卫,建敷勇卫学,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为修文县学,后通称为“学宫”。根据一些年份招收学子数统计,从王阳明创办龙岗书院起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近400年间,曾在龙岗书院和学宫学习过的生员,据估算有近万人。有据可查的明崇祯年间考中进士2人,清代考中进士26人,举人有上百人。比都匀府、铜仁府、安顺府、思南府、大定府、兴义府、黎平府等还多,为贵州全省各县之冠。这些进士有的官至庶吉士、御史、兵部主事、总兵、知府、知州、知县等。因此,龙岗书院对开启和光大黔中文明,发展修文的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虽然在县城察院坡永安屯另建龙岗书院讲学,但阳明洞的龙岗书院一直保留着。明嘉靖三十年(1551),巡抚贵州监察御使赵锦在阳明洞龙岗书院紧靠北面修建阳明祠三间,在中堂供奉阳明先生师位,祠门上题匾仍是“龙岗书院”。巡抚都御史张鹗翼、廉使张尧年、参政万虞恺、提学副史谢东山等共同祭祀,罗洪先撰写了碑记。后在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及民国年间多次维修、改建、重建,有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王文成公祠、正殿、仓圣宫、元气亭等建筑,历代有许多文人学士和官员到这里来拜谒游览,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摩崖碑刻和诗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曾在贵阳公立师范学堂、贵州武备学堂任教官的日本人清宫宗亲、冈山源六偕武官高山公通、金子新太郎等到龙岗书院瞻仰阳明遗迹,在阳明洞内刻有“阳明小洞天”摩崖一幅,回国后请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题诗一首:“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1904年8月,高山公通、金子新太郎等6人在贵阳将此诗刻成石碑,准备运到阳明洞龙岗书院安放,后因交通不便,改立于贵阳扶风山阳明祠。以上这些,都是研究龙岗书院的可贵历史资料。

阳明洞的龙岗书院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一些破坏,拨乱反正后,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公布列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但经费较少,地方政府未予补助,杯水车薪,难以全面、彻底地维修。到1993年时,白蚁侵蚀极为严重,柱子、抬梁,甚至板壁都被蛀空,房屋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之下,笔者与深圳行政学院蒋庆教授一起想办法筹资维修,在1995年时,引进日本将来世纪国际财团无偿捐资50多万元,维修龙岗书院王文成公祠正殿,重塑王阳明先生铜像,恢复了匾额及抱对。后又得到贵阳市政府补助30万元,对东、西两厢、元气亭、君子亭等进行维修。2006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年来,已在这里多次举行国际性的阳明文化交流活动,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到这里来观瞻及进行学术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与龙岗书院
对滴!'知行合一'就是在贵州此处迸发出来的
黔中胜迹阳明洞 - 日志 - 静思 - 贵州名博|贵州本土博客 - Powered by ...
王阳明题咏的地名和风景
贵州58|修文——野生动物园及阳明洞
王阳明书法作品【龙江留别诗】清静典雅风神爽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