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王守仁
userphoto

2017.10.26 内蒙古

关注


走进王阳明的生命之

第二十二章  闲官走笔忙诗文


弘治十三年(1500)秋,王阳明好朋友李梦阳(1472-1530)的老师李源升官,他在贺诗中写道:“懒爱官闲不计升,解嘲还计昔人曾。”这两句诗透露两个现象,一是官事少,比较悠闲;二是不喜欢现在的岗位,所以就懒散,因为不喜欢现在的岗位,也就不再去算计升官的事了。并且为自己懒散找到了借口,借口是自己在学前人。

一个有追求的人是不允许自己闲散的。在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和人生意义,就到工作之外去寻找,去弥补。写诗作文给他提供了这个平台。

古代所谓的才子,其才智主要体现在写诗作文的水平上。去年到浚县出差,已经有开州的举人请他为一位教师写墓表了。他这一生中为人写了不少墓志、家谱序文、诗集著作序文、书院记文、轩亭题名记文等等,这类文章都是有稿酬的。他一个新进士,怎么就有人慕名来求文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弘治十二年进士登科录》已经传播到了天下,他的科举文章已经被作为范文传布开了;二是他在京城参加了几个诗歌团体,因此名声流布天下。

京城有一个茶陵派诗会,会首是内阁大学士李东阳(茶陵人)。李东阳一直做京官,长期在翰林院工作,翰林院是天下的文宗,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才俊。王阳明第一次落第,作为父辈的李东阳亲自登门安慰年轻人;刚上班第一次出差坠马受伤,李东阳多次登门看顾。王阳明能够进这个圈子,等于他的诗文地位得到了京城文友的承认,也意味着有了天下文名。

以李梦阳和何景明(1483-1521)为首的年轻人自己又成立一个诗会,核心成员有七位,史称“前七子”。王阳明是一位重要成员。为什么前七子没有包含王阳明而成为“前八子”呢?可能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王阳明后来看淡了诗文的智巧,疏离了诗会,二是这样的名分承载不了他的举世功勋。

以王阳明为核心有一个“西翰林”这样的诗会。为什么叫西翰林呢?在方位上,东西之间,古代以东为尊,翰林院属于清贵衙门,位于东;刑部在《周礼》中被称为秋官,位于西。他这个诗会就有了西翰林的美誉。

这种活跃的诗会组织得益于弘治皇帝的仁厚。诗会追求一种复古的文风,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黄绾在《阳明先生行状》中写道,这段时间他每天挑灯夜读先秦、两汉书,诗文水平提高明显。

这些诗会都干些啥呢?进士同年之间,同乡官僚之间,同僚之间,同好之间,谁升官了,要庆贺;谁爹娘过大寿,年轻人要贺寿;谁出差了,要送别;谁回京了,要接风;下雪了,要咏雪;立春了,要赞春;谁新得了一台端砚,要歌咏……诗会总离不了酒,文人都喜欢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这种应酬文字,许多是有病呻吟,没病也照样呻吟。

比如有位文友升官到浙江去工作,送别的有28位,有人出了一个主题,每人要歌颂浙江一个名胜景点,这样就有了28首诗,结集后,请谁写篇序,就是一册诗集。这样的聚会,相对于打麻将来说,被称为雅集。这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兰亭序》就是这样产生的。

比如李东阳的弟子邵宝(1460-1527)要赴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去提调江西学政,为庆贺邵宝的升官和送别,有感于北京的天旱缺雨,王阳明写了篇《时雨赋》,赋中把邵宝比作江西的及时雨,比作春风化雨。这篇赋透露三个信息,一是他曾用过“乐山子”这个号,二是这是做提牢官时写的,三是明代官员上任拖拉散漫,邵宝四月四日获得任命,拖到十月二十六才启程。后来王阳明赴任龙场驿丞和南太仆寺少卿任都是这样拖拉。

这样的雅集次数多了,谁的诗文好,人气盛,自然就被推为会首。“西翰林”诗会也就成型了。他有没有享受到这种小圈子的成就感呢?这一年的四月、五月、十月、十二月,外敌大举侵犯大同、延绥,并占居了河套地区。弘治十四年,边患仍然严重。弘治十五年,他出差途中游览九华山,写了篇《九华山赋》,赋中吐槽说:敌寇猖狂,军队疲于奔命,我难道不想向朝廷请命,挥戈向敌,快慰平生?我宁愿以己微薄之力承担天下大任,尽管有可能遭受失败也毫不畏惧。

写诗作文成了习惯。弘治十四年八月到十五年五月,出差去南直隶各府州复核在押犯人,途中遇山游山,见庙拜庙,逢道观参观道观,每游山、拜庙和参观道观,都要写诗歌咏。这些诗赋被各地志书收录保存,现在通过这些诗赋可以勾划出他的旅行图,可以了解他当年的心情,甚至可以知道他当年同行的同事是云南清吏司的侯守正。

他登临过凤阳的谯楼、芜湖的清风楼、休宁的云岩、当涂的谪仙楼,游览过九华山、齐山、茅山,拜访过化城寺、地藏洞、金山寺等。

这几年,他想通过展现自己的军事才智报效朝廷,却没有机会,想做圣贤却没有找到门径,身体又一直有病,只好沉迷进诗赋的文字游戏中。这次出差结束回京后,对诗会的心思才淡化了,但是写诗作赋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45岁时,他写下了自我批评似的《四箴》,在《四箴》中把诗赋彻底定性为文字工具,不再追求文字的工巧华丽。

 


此为连载《走进王阳明的生命》第22


心友将修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感悟发至以下邮箱,我们请老师为您解答

187270597@qq.com

入群请加

微信号:wolf08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代士人为何“不屑为诗”
从唐朝的社会风貌入手,探析唐诗辉煌的历史必然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卷九十八
存馀堂诗话(二)
天山客王宇斌漫谈诗赋
历代名士诗赋九华山老田吴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