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作别离诗,万物一体功夫成熟

走进王阳明的生命之

第三十七章 别离诗中含道义


阳明先生闰正月出狱了。兵部六品主事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从九品驿丞。《明史·地理志》数据显示,贵州省城距离北京7670里。当时的贵州地偏路远,是近乎未开发的荒蛮之地。天下的驿站名义上归兵部管辖,阳明先生对贵州龙场驿应该会有个模糊的认识。去不去当这个驿丞呢?

在诏狱时,他心中就有了答案,那就是“归隐”。在《论语·泰伯》中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进入局势危机的国家,不居住在动荡混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效力,天下政治黑暗就隐居。)孔圣人这个指示比算卦还要明白无误。皇帝年少,被一群坏人包围着,一句好话也听不进去,整个天下好人受辱,坏人嚣张,让人看不到丝毫希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阳明先生二月离开北京南下。许多正人君子要么进监狱了,要么被贬官外地,没进监狱的给事中被锦衣卫士兵监视着,所以送行的诗友不多。只有湛若水、崔诜(1478-1541)和汪俊(字抑之)、汪伟(字器之)兄弟以诗相送。

人在难处,越觉得友情的珍贵。朋友们你唱我和,诗来诗往,说的无非是路远要珍重、友情永难忘之类的千年老话。湛若水写了九首,崔诜和了五首,汪俊写了三首。阳明先生很感动,答谢汪俊三首诗,觉得意犹未尽,后来又写了三首,再后来又写三首。这后来的三首诗答谢的对象也包括湛若水、崔诜。

湛若水是道友。这世上酒友好找,诗友易寻,就是道友可遇不可求,所以湛若水和阳明先生道义深远。湛若水写了九首诗相送,阳明先生答谢了八首,后来又补了三首。这二十首诗有道学的意义在里面。

湛若水第七首诗如下:

皇天常无私,日月常盈亏。圣人常无为,万物常往来。何名为无为?自然无安排,勿忘与勿助,此中有天机。

这首诗既在说自然规律,也在说练功的境界,几乎是圣人的境界。第九首诗中有:

天地我一体,宇宙本同家。与君心已通,别离何怨嗟?

这是万物一体的大人境界,但是缺少南宋陆九渊(1139—1193)“我心即宇宙”的气派。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这个天地的一部分,我和这个天地是一体的,等于说我只是这个天地的一分子;宇宙本同家,虽然是同家,是一家人,还是有你我之分。这与阳明先生晚年在《大学问》中对大人的描述还差着一定的距离。

湛若水这样的境界已经让阳明先生觉得遇到了知音,让他感受到了微言大义,他觉得他们两人出尘脱俗了。知音的灵犀相通淡化了他对离别的伤感。这是他第一首答谢诗的内容。

我们试着从他答谢湛若水的十一首诗中选摘部分诗句,来探究一下他当时的道学境界。第三首:

洙泗流浸微,伊洛仅如线;后来三四公,瑕瑜未相掩。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远。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孔孟仁义道学已经失传了,二程圣贤学问似有若无,后来几位学者传承的有对有错不全面。我自不量力,瘸腿跛脚还想走得更远。……诗中描述了自己一路学道的曲折,表达了与道友分别的不舍。这里透露一个信息,他已经怀疑朱熹对“格物致知”的注解了。

第四首:

此心还此理,宁论己与人!千古一嘘吸,谁为叹离群?浩浩天地内,何物非同春!

阳明心学“心即理”的说法初露端倪。

第五首:

道器不可离,二之即非性。孔圣欲无言,下学从泛应。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诗中描述了“大学”与“小学”的关系,大学与小学即上学与下学的关系,即术与道的关系,即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学道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

第六首: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中有亦何有?无之即成空。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这首诗否定了寂灭和枯禅,即肯定了生生不息。中,已发,未发,这三个概念出自《中庸》,南宋时几位学者对此发生了学术争论。

分别时,湛若水与阳明先生约定将来同游南岳衡阳,并邀请他到自己家乡罗浮山游览。湛若水曾在罗浮山甘泉洞住山修道。直到晚年,阳明先生才践约到了罗浮山。

诗友兼道友乔宇(1457-1524,字希大,号白岩)和储瓘(?-1513,字静夫,号柴墟)与阳明先生是忘年交,乔宇和储瓘是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乔宇当时是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阳明先生写了三首诗答谢他们。乔宇曾经与阳明先生相约一起研究《周易》,他们研究不是为了算卦,而是为了学道。乔宇不耻下问,向小他15岁的阳明先生问长生秘诀,也就是问道。在一首诗中,阳明先生回答道:

毫厘何所辨?惟在公与私。公私何所辨?天动与人为。愿君崇德性,问学刊支离。无为气所役,无为物所疑;恬淡自无欲,精专绝交驰。

这些摘选诗句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学问得失之间也就毫厘之差,如何分辨这毫厘之差呢?毫厘之差只在公私之分。公私如何分辨得清呢?区别只在心念是自私自利还是廓然大公。……愿您放弃那些支离繁琐的学术,专心修炼自己的德性。别当自己情绪的奴隶,别被复杂的物质形象所迷惑;淡泊明志心地净,用心精专少杂念。……

有三首诗是记述梦境的,梦中与送别的湛若水、崔诜、汪俊、汪伟讨论道学。我们摘选几句如下:

纵言及微奥,会意忘其辞。

言语道断,只是一种直觉,孔子把这种境界称为“予欲无言”。

梦中的直觉,是失去概念状态下心的觉知。这时候的心无念无虑,无内无外。

继论入无极。无极生往来,往来万化出;万化无停机,往来何时息!

这些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境界,他万物一体功夫成熟了,已经与朱熹的格物致知功夫决裂了,而且成为圣贤和传播圣贤学问的志向依然坚定。但是去不去贵州还没有最后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知足诗》
樵语 作者:湛若水
万物一体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格物致知
可以同欢娱
庄子之道:大宗师的逍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