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视学生之声 课堂别样精彩

新课改一直倡导美术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复强调教师只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只有倾心聆听课堂呼声并仔细分析,精心优化教学策略的生本课堂,才会高效精彩。本文以《实物的联想》一课为例,探析聆听细微声音,课堂才会别样精

一、“刺猬变长了!”

导入新课环节,笔者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迅速揭题,采用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首先将杂粮馒头、黑豆、枸杞的实物图片和一堆牙签的图片拖动后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刺猬。接着,顺理成章地揭题:生活中真实的物品通过联想组合成一件新作品,这种方法叫做实物的联想。孰料,班上立刻传出一句清脆的声音:“刺猬变长了!”咦,怎么回事?原来操作过程中,教师想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杂粮馒头的质地,就将这张图片放大。由于技术不够娴熟,将等距离放大变成了图片拉宽,因此就出现了刺猬变长的现象。

课后思考,这个环节一定要用电子白板演示吗?结合本课主题分析:一、实物就是生活中真实的物品。放在学生面前不是更能体现物品的真实性吗?课上教师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不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吗?二、在杂粮馒头上,添黑豆眼,红枸杞嘴唇,插满牙签,馒头自身形状不会改变。这样既不会出现上述尴尬的场面,教师插接的示范动作,学生一目了然。用实物来示范实物联想的方法既抓住刺猬胖乎乎的身体外形特征,又直观生动,符合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不是很好吗?

二、“这是下水管道,这是钢管……”

课上,欣赏大师毕加索的雕塑作品《牛头》,当教师问到:“你看,这《牛头》是利用生活中什么实物进行联想的”。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是下水管道,这是钢管……”兜了一个大圈子,教师才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实物是个自行车龙头和坐垫。笔者课前以为这是个特别简单,毫无难度的问题。回头细想,才发现自己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

欣赏这幅图片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在PPT里再插入一张老式自行车的图片对比赏析,欣赏质态就会提升许多,因为学情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三、“这个不是猪,猪的尾巴不是这样的!”

一个电灯泡套上几只一次性纸杯,在纸杯下面插了四支水彩笔,后面再粘上一个毛笔头。当笔者出示这张图片时,大部分同学说是猪。可是,有人却站出来反对了:“这个不是猪,猪的尾巴不是这样的!”

人们用实物进行联想,只是抓住了事物最主要的特征来创作成作品,并非创作一模一样的那个事物。我们创作方向是抓住外形制作相似,并非制作相同。课堂上的生成告诉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四、“可是豆子只有一颗呀!”

学生创作之前,教师提供一堆生活物品图片,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物品中,可以选哪几样,怎么组合,变成什么?一位同学说:“我选手套和黑豆,这样组合起来不就是章鱼吗?”“可是豆子只有一颗呀!”另一位同学立刻反驳。确实,PPT图片上呈现的东西很多很杂,因此教师只放了一颗黑豆。没想到两个学生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较真。教师反思:如果课堂上立刻能复制演示给同学们看就好了。看来光靠看PPT,“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启发与拓展。

2015年在中国第十一届名校长高峰会议上,一位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演讲时曾说道:“课堂里的声音,无论是谁的声音,都代表着话语权。”在李玉贵看来,课堂里的声音,恰恰反映出教育品质的差异。因此,对于教师该如何去教,她给内陆同行的一个衷心建议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从说话的声音、说话的时机到说话的权利,都要在分量上自觉地后退或回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年头,教师上课都习惯用PPT课件,授课似乎逃不出“PPT课件”
关于一节道法课的思考
讲得越卖力≠备得越充分
如何评课,常用评语大全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洗课,精彩由此流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