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究从施工角度创建BIM模型

插图 | 施工优化设计流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差异性。然而我们所从事的并不是感性行业,是一个严格执行规范条文作业的行业。就算目前BIM行业里,应该要有规范规则去衡量我们的工作的好坏。

BIM行业中最基本要素是模型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是我们创建出来的模型,因此模型的精度与创建方式必然会影响模型信息以及工程的质量,不管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抑或是运营阶段的BIM模型。而我们作为一线BIM工程师认为,如果模型精度能够达到施工阶段的要求,那么它就能够适应其他两者的用途。如果从施工角度去创建BIM模型,能否间接地减轻模型分析工作量,缩短模型分析工作时间?答案是肯定的。

施工工艺与施工顺序,一般民用建筑都依据这样一个施工顺序施工:施工定位放线、墙柱钢筋绑扎、墙柱模板拼接、楼面板支撑、结构梁钢筋绑扎、结构板钢筋绑扎、墙柱混凝土浇筑、结构梁板混凝土浇筑、墙面打毛、水泥砂浆抹灰、收刮腻子粉、铺贴地板砖……建模工程师按照这一个传统,按照这系统性非常强的顺序下创建模型,也就正好履行了BIM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旨:“预施工”, 这是亦是BIM的精华所在。

根据施工工艺顺序创建模型能够非常完整地把整个施工过程通过建模过程反映出来,从而找出设 计图纸的不足与以及施工难点!以土建模型创建为例,突出讲解墙柱模型创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建筑墙柱创建过程中必须要分清楚结构柱与建筑墙、结构墙的关系。很多时候,问题出现在建筑墙体、结构墙体与结构柱与结构梁的错位。

土建墙体模型的创建遵循以下几个顺序:墙体范围、底标高、顶标高、门窗洞口、墙体类型、墙体附件。 在墙体创建过程中,我们要以人的视角,身临其境地绘制墙体,这样才能明白墙体范围内是什么功能区,从而更好地了解设计意图进而帮助施工。

我们认为,建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一个建模原则:每个墙体都有其本身的一系列属性,并且在创建每个建筑构件的时候都要清楚其本身所必要附带的其他类别的构件,如地下室楼板应该有排水沟与集水井附带,墙体必须要有门窗附带,人防墙体必须要有人防预留洞口,楼梯必须要有扶 手等等。只有从施工细节出发,才能做到整体把控,才能建一个完整有用的模型,才能成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如何按照施工来建模,并且符合施工要求的颗粒度;这是施工BIM应用的前提,从模型数据如何转化成施工业务数据;一模多用,一模复用最终实现以模型为信息载体贯穿于施工整个过程管理。否则BIM落地举步维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个模就叫搞BIM?不能用的模型叫摆设!
建筑工程BIM建模入门级教程——Revit篇(墙体)
从事多年BIM相关工作的一些感悟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应用的“5误区'“12功能”及“4注意”
【BIM软件】Revit-Navisworks-Synchro-广联达-Civil 3D-建模-进度-管理等软件包附教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