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兆元 | 流动的虬龙——琉球探索记

全文共9217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同样处在中国东海,太平洋西岸,且离中国更近的琉球国,与中国的官方接触要比日本晚很多。日本的历史在中国典籍里面的记载很早,《后汉书》里面就有了很长篇幅的关于倭国的描述。笔者在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访问时,看到他们收藏的宋版《后汉书》,被列为日本的国宝,因为这本书是日本历史的最早源头。书中说,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倭国就前来朝贡。书中还记载了倭国一位名叫卑弥呼的女王,十分了得,统一了各部,演绎海岛传奇。对于《倭国传》的研究、卑弥呼的研究,是日本历史民俗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看到一本很厚的书,把《后汉书·倭国传》一段一段列出来,先是翻译,然后详细考证,功夫下得实在是很大。可那时关于琉球的消息不多,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那时的琉球不够发达。 

那霸港  迎恩亭

一、命名:琉球的历史溯源

过了几百年,中国史书《隋书》记载了较为详细的一段关于琉球国的历史。古代琉球国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曾经有吃人肉的风俗。琉球国是在与中华等周边文明的深度接触中才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据说在隋朝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派了羽骑尉朱宽去琉球国观风问俗。这朱宽等放眼东望,见波涛间的琉球群岛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因以名“流虬”。这件事是清朝初年的琉球人写的《中山世鉴》一书中说的,但是我们查看《隋书》,其中有朱宽到琉球国问俗考察的故事,却没有见到他命名该群岛为“流虬”的记载。从《隋书》到《中山世鉴》,时间相差千年,这个关于“流虬”的故事大概是一个神话,就像《中山世鉴》将琉球人说成是天孙氏后人一样,充满了想象成分。流虬这个比喻形成的命名,却是意味深长的。虬龙是中国的神话,琉球群岛蜿蜒漂浮在太平洋的西岸边,从东北到西南,绵延千里,真的就像一条龙。书中的流虬故事,体现出琉球国对于龙文化的一种认同。

尚王

隋朝的皇帝和官兵与琉球人的交流并不顺利,据说他们希望琉球人臣服,那时语言交流也有问题,在遭拒后便发兵琉球,打杀过后,俘虏了一群人便扬长而去了。实在地说,隋王朝对于琉球的经营真是粗暴简单,乏善可陈,但是他们对于琉球有很大的贡献,这就是琉球国的发现是因为隋朝的问俗,琉球被汉语言的国家史书记载,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也出现在世界的历史舞台,这就是隋朝皇帝和官员的一项最伟大的文化贡献。

福州博物馆藏琉球海图

可是,我们在唐人书写的《隋书》中,发现琉球并没有写作“流虬”,而是“流求”。可见琉球只是一个方言的音译,最初在琉球人那里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微言大义。自隋朝以后,唐宋都与琉球较少往来。到了元朝,琉球改名“琉求”,有视其为宝之意,元帝国对于周边的开拓,尤其是海洋开拓,要比那些农业社会出生的君主有更开阔的胸襟。将一块蕞尔小岛视为珍宝,这是元帝国的贡献,这是对于海洋的一种态度的改变。明朝朱元璋更是改“琉求”为“琉球”,进一步将这群海岛视为珍珠宝贝,琉球的名称就这样定下来了。朱元璋是放牛娃出生,或许是放牛娃与元帝国的游牧文化有些联系,他的民族观念、领土观念更加开放。整个中华帝国几千年,明朝的海洋经营是最为壮观的。这其中让我们能够领会流求变成琉球的真正含义,帝国将海洋国土视为珍宝,足见海洋意识日趋成熟。后来闻一多写作《七子之歌》是这样说的:“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可见,元明以来对于琉球的认知渐为共识。琉球的地名是中华的解读,前者是虬龙,后者是珍珠,而流动的虬龙,却是中华文化的隐喻。

明王朝开始册封琉球王,赐姓尚氏,从此琉球尚氏十八王均接受明清王朝册封,五百余年。明太祖朱元璋还派遣福建三十六姓民众到琉球去教授造船技术与农耕技术等。琉球王国使用明清王朝年号,使用汉字文典,成为中华帝国的朝贡国,而中华帝国则为宗主国。这段历史到1879年,因日本强制进行琉球处分而告一段落,中华的属国琉球国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此前此后的一段时间的那些故事,都是伤心之事,这里不提了。

笔者在编辑华东民俗文献的时候,阅读了一批明清册封使臣的《使琉球录》,这些册封使记录出使琉球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让笔者对于这个当下美国驻军,美国又交给日本管理的琉球群岛充满了好奇,一直想去一探究竟。笔者想知道那里500年的中华文化的持续传播,现在还有怎样的痕迹?尚氏琉球王国500年,中华文化的烙印应该是十分深刻的,但琉球处分100多年了,日本文化覆盖是肯定的。那么苦心经营了500年的中华文化现在怎么样了?这种关心不是为了张扬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试图就此探讨一些文化演变的规律性的东西。一个关于东海海岛的民间信仰谱系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获得使得琉球调查得以实现,而华东师范大学与日本历史民俗博物馆的合作更促进了调查的快速成行。

二、杂糅:琉球的文化构成

2014年9月23日,江浙沿海台风大作,上海地区风雨交加,都说台风会导致机场关闭,神奇的是,浦东机场倒是很平静。这一天,笔者出发到琉球进行考察。当飞机进入东海的上空,早已不见了风雨波涛,只看到湛蓝的东海。飞机降落到那霸机场时,笔者的心情很复杂:这就是当年册封使、朝贡船往来不绝的琉球王国的土地吗?笔者心中期待着看到那霸港能有册封使的足迹,期待着会有朝贡船的展览。那种汉语言文字描述的优雅景观,那种日本绘引图画浓墨重彩的灿烂,会不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飞机滑行着,周围是海岛与大海的独特场景。猛然间,笔者看到海上自卫队的飞机棚,一排排停放的似乎是美军的攻击直升机,便突然感到,此冲绳不是那琉球了。冲绳真是闷热,超过了笔者的想象,一出机场出口,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一位朋友告诉笔者,7、8月间千万不要来冲绳搞调查,白天街上很少人的,大家不会出来,也没有人会愿意跟你聊什么文化问题,人们神情都比较忧郁。这难道就是列维-施特劳斯说的“忧郁的热带”?这时的冲绳,虬龙、珍珠,一下子都是难以找到踪影了。松尾恒一教授和一位翻译早已经等在那里,我们一起乘车往宾馆赶去。路上看到那些往来的车辆,还有那些水泥钢筋的建筑,城市轻轨,觉得和上海很像,除了没有那么高大,这火柴盒一样的东西,虽然熟悉,但心生感慨,现代建筑的世界,不仅搞得中国大陆千城一面,冲绳竟然也不能幸免啊!

松尾恒一教授领笔者去吃晚餐,从大街上转到一个菜市场,看到摊子上很多的罐头,松尾恒一教授提醒,这与美军在此驻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摊点上笔者看到那里卖的泡葱头时,突然产生了另外的熟悉感觉。据说这是日本本岛上少见的,但是琉球到处都有卖,而中国人,包括笔者在内,对于这个泡葱头,那酸酸脆脆的感觉,特别难忘,似乎发现了琉球的中国气味。而不断呈现在门前地上的石狮子,或是大门两边院门上的石狮子,屋上的石狮子,则更加熟悉了。琉球狮子一公一母的制作程式规则与中国不同,中国的是公的玩球,母的摆弄小狮子,而琉球的这对狮子,公的张开大嘴,作吼叫状,母的则咬着牙,呲牙咧嘴。琉球之中国风影,逐渐呈现出来,而我们在一个卖海老的小吃摊前坐下的时候,猛然发现,那个招牌的标志竟然是龙舟!一艘艘排列着,作竞赛状。虬龙,还真在流动?

松尾恒一教授说,龙舟是冲绳的文化符号,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与中国的龙舟赛主要在河流举行不同,琉球的龙舟赛是在大海举行的。中国一般是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日本不仅仅在端午节举行,九月间也有多场龙舟赛举行。松尾恒一教授笑着说,韩国可以申报端午祭,琉球的赛龙舟为什么不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虽然中国原产的文化遗产被周边国家以自己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是新闻了,但是亲自听到一个过去笔者不知道的日本朋友的想法,还是有些意外。望着柜台上方的那组龙舟图案,复杂的感受难以表述。在中国有赛龙舟的,但是很少见到哪里平常绘有龙舟图案,且端午节后,大多数连个龙舟的影子也没有了。龙舟走向了世界,这是令人开心的事,但是,在龙舟的故乡,似乎还不如这个海上的岛国热情高。他们如果将龙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是要感谢呢,还是要像谴责韩国申报端午祭去口诛笔伐呢?当然我们已经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包含了龙舟赛,但是只是在河流中举行,只是在端午节举行,似乎不是龙舟赛的全部内容。显然,龙舟在琉球发展了。日本对于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获得十分执着。在奈良、京都,到处都可以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招牌,而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中国的影子,如东大寺、清水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千丝万缕。

复旦的一位教授很忧心地和笔者讨论说,对于日本和韩国将中国的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化,这是一个文化的发展问题,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破碎化问题,是不是中国文化变得不完整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因为原来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改变了,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修改中国的文化,因为这已经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笔者想,这可能还是中国自身能否把握自己文化的问题。自己能否还可以以中国文化的老家自居,担当得起这份责任,否则也真是怪不得人家。中国文化变为世界文化遗产要比中国文化衰败遗忘好多了。

2014年9月24日,我们去参观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在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琉球王国的都城——首里城。这是自15世纪以来,琉球王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这个首里城也是多灾多难。琉球处分后,这里就不再是王城了,里面的财宝也多被流失,而二战时期,日军负隅顽抗,在与美军交火中,首里城也毁于战乱!只有门前那个叫园比武屋御嶽——一个没有神像的神庙石门还在。1992年,日本开始重建首里城;2000年,首里城被联合国教科委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这个石门是1519年尚氏王朝建立的,大概是石头比较坚硬吧,在战火中保存下来了。这个“园比武屋”发音的名称是什么意思不详,但那个御嶽则是神庙的意思。在琉球,有很多这样的御嶽,即神庙,大都不会供奉神像。这是日本本岛和琉球的民间信仰与当下中国多数民间信仰的最大区别。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的信仰总是供奉神像,古代中国崇拜的社神,要么是一块石头,要么就是一棵大树,也是没有神像的。现在到处都有的“石敢当”,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社神信仰的古典形式,土地公公和土地奶奶实在是后来的创造。

日本2000日元上印的守礼门图

我们是从守礼门进去,门上有“守礼之邦”四个繁体汉字。该门为16世纪所建,“守礼之邦”四个字,大明的册封使来了就挂上去,册封使走了就取下来。起初笔者以为是琉球搞形式,有点像应付检查,但后来笔者想可能是爱惜这个牌子。“守礼之邦”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称,所以琉球人也是非常看重这一评价。后来他们将这四个字固定下来了,成为首里城大门的牌匾。琉球人逐渐把遵守礼仪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1933年,日本将该门列为国宝,这项文化政策很重要,对琉球人对于日本的认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琉球发现很多独特风格的琉球民俗文化遗产,或者是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色彩的民俗文化遗产,日本政府都授予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或者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的牌匾及其称号。日本政府通过这样的行为有效管理了国家的文化资源,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门跟其他首里城的建筑一样,毁于二战之火。守礼门在1958年就重建了,可见该门在整个城池中的地位。明代的册封使,从陈侃到夏子阳,都记载了这些大门的匾额名称。如明万历年间的册封使夏子阳这样写道:

明神宗御笔“守礼之邦”

国里许,有坊匾,曰“中山”;进之,则“首里”坊矣——今匾曰“守礼之邦”,志我中国之声教施及也。自馆而东至此,地势渐平。世子候于守礼坊下,望龙亭至,行五拜、三叩头礼。导之国门,门曰“欢会”。

这些描述的景观,在今天的首里城被复制出来,几乎没有走样。可以看出,首里城的重建对于历史还是比较尊重的。

当笔者来到欢会门下,回想当年大明王朝与琉球的友好场景,颇生感慨。众多琉球录记载的历史场景非常值得回味。我们不可能重回很多人说的中华帝国册封体系,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回到那种和平欢快的场景之中,却是最为重要的。在守礼门到欢会门之间有一段距离,守礼门是城外的牌坊大门,而欢会门就是城门了。当时,历代新的琉球王,都要出城到守礼门下,即“守礼之邦”牌坊下迎接天子的册封使者。我们注意到,册封使带来一个“龙亭”,这个龙亭里面,有天子的诏令,以及所赐服饰冠冕等。龙这个符号在琉球与在中国各地一样,都是天子和皇家的象征,具有特殊的神圣的意义。

康熙皇帝御书“中山世土”

龙舟什么时候传到琉球去的呢?显然,琉球龙舟赛在那些册封使达到之前就有了。嘉靖年间,陈侃出使琉球,八月二十三日,琉球人请他们观赏“龙舟之戏”,以为饯行之礼。“舟制与运舟之法皆仿华人”,也以夺标为胜。可知,在皇家下达册封令之前,他们与大陆地区的联系早已经展开了。万历前期,册封使肖崇业在那里是八月二十四日观看龙舟之戏的。万历后期夏子阳出使的时候,他们是预备中秋节表演龙舟的,因为下雨,延迟到九月九日重阳节。龙舟开划之前要唱歌的,一唱众和,并有“一朝表奏九重天”句,体现出琉球人对于皇家天子的关系。

首里城体现出中华文化、琉球本土文化与日本文化混合的特点。这是作为“万国津梁”地位的琉球必然呈现出来的文化交融的特点。但是,那座王城有点像天安门,只是中间的门,搞出来一个弧形的拱,是日本的特点。册封使的著作描述了那时中华文化主导,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展开博弈的情况,我们从那些建筑中能够看到这种文化交流的影子。那些建筑,册封使的书中也保留下来了,与当下的复原建筑颇相仿佛。

乾隆皇帝御书“永祚瀛壖”

我们在琉球博物馆里面,看到日本的中学琉球史读本,是在努力地去中国化,那本中学课本的琉球历史中,中国对于琉球的影响几乎没有提到,或者在微不足道的篇幅有所阐述。我们感觉到,去中国化与坚持琉球之传统记忆,是两股在博弈的文化势力。原有之中国文化在渐渐退去,似乎是现实的一个走向。 

三、共生:琉球的族群认同

2014年9月24日下午,我们飞到了琉球南部的石垣市的一个主岛——石垣岛。傍晚的时候,天空灿烂无比,我们同行数人都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大家贪婪地用手机记录下这前所未有的海天景观。

2014年9月25日一大早,我们乘舟到西表岛。我们要调查的地点,是八重山群岛中较大的一个岛,位于钓鱼岛的南部,被茂密的树木覆盖,具有浓厚的热带风格。当年日本瓜分琉球王国,提出日本占领琉球北部群岛、琉球本岛,而把南部的八重山群岛等给中国。当时李鸿章等不答应,觉得首先不应该吞并琉球王国,因为琉球是一个独立国家。今天很多人都说那时的中国统治者很傻,你看看,自己不要,现在日本全部占领了,我们多被动。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那时的李鸿章等确实有些迂腐,统治者也昏庸腐败,但是那时的中国也是一个坚持原则的国家,不能因为可以占到一些便宜就吞并一个独立国家,这一点与卖国者还是不同的。我们今天不说琉球是中国的领土,这是对的,因为此前的琉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今天的越南、菲律宾没有区别。当年作为宗主国的大清王朝没有办法保护琉球,这很遗憾!那时国家蒙难、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没有力量也是事实,也实在对不起琉球王国,大清帝国眼睁睁地看着琉球演绎了一出亡国的悲剧,当然不久大清帝国本身也陷入了覆灭的境地。这两个悲剧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经意间又说起了伤心的故事。

我们要去的是西表岛的两个村子,一个是祖纳村,一个叫干立村,我们住在祖纳村。这两天,他们在筹备着新年仪式:赛龙舟及其系列表演。笔者现在在翻阅册封使的笔记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时间跟那些册封使见到的琉球本岛上的赛龙舟时间是不是有些巧合?当时笔者没有这样想。笔者去的那几天的季节,正是那些册封使还呆在琉球本岛的季节,也是他们观看龙舟戏的相同的日子。2014年9月25日是农历九月初三,而2014年9月26日,是祖纳和干立两个村子的新年,按照中国农历是九月初四。我们现在看看明代三位册封使观看龙舟的时间:

陈  侃  八月二十三(嘉靖十三年)

肖崇业  八月二十四(万历七年)

夏子阳  九月初九(万历三十四年)

这个时间是在农历八月末九月初,而2014年的龙舟竞渡时间是九月初四,这是巧合吗?笔者觉得不是。当年琉球岛上的龙舟竞渡就是他们的新年节祭,只是册封使们浑然不觉而已。或许,当年的琉球奉了明清王朝的时间正朔,用了中华的历法,但是同时还保持着传统的年节习俗,这个传统的习俗恰好被册封使们碰到,便记录下来。

开国中山王尚巴志和国师明朝人怀机

在祖纳村临海边的神社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西表岛节祭——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其他还有日本文化厅颁布证书的编号,年月日和长官姓名。同样在干立村的海边,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国指定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干立节祭。在祖纳村还有一口井,是国家指定的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财。这两个民俗节日,在日本列入类似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9月26日是新年,干立村是上午新年表演划龙舟,祖纳村是下午表演划龙舟。两村相距不过两公里,我们很幸运,两场节祭都可以见到。

2014年9月25日夜,即农历九月初三夜,这是类似中国大年三十的日子。我们在干立村的一位女巫师家里,目睹了他们在大年夜的忙碌。先是女巫师拜神,将一大团青藤置于神像下,念念有词。然后站起来,将那团青藤分成一股股,栓到梁上、门上、车门上、水龙头上、马桶的水开关上、自行车龙头上和澡堂子里,所有重要的可以转动或者关键的部位,将往年枯黄的藤带去除,换上新的青藤,屋子里真是有焕然一新之感。然后端出来一盆珊瑚石子,屋里屋外到处抛撒,最多的是屋檐下、门外边、院子外边。反正第二天一大早,每家每户门前都有白乎乎的一堆堆珊瑚石子。扎青藤、抛石子,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吉祥如意,然后就是团年饭了。我们有幸在日本朋友家里吃了一顿除夕的年夜饭。年夜饭不复杂,就是一碗荞麦面、一碗荞麦面团、一盆生鱼片,感觉那生鱼片很干净,也很有柔韧性。当晚,在干立公民馆,人们正在为明天的表演进行排演。我们赶回祖纳村时,祖纳村的村民也正在练着啦!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年呢?为什么这个时间举行新年典礼呢?这是笔者很纳闷的问题。

第二天,笔者看到他们打出来的旗帜,干立村的两面大旗,一书“永光”,一书“东”。他们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旗头上高悬着八卦神像,他们也不是很明白,只是祖上就这么传下来了,他们坚持着。在神社里面,供奉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永光”两个大字,右边有一溜不完整的汉字:道光█奉王秋,左边则有:有若氏奏报谨立。这是不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牌子,笔者不敢断定。一队男子穿着白衣,扎着白头饰,一队女子穿着蓝色长袍,扎着红头饰一起来到海边,他们手里都挥着一只桨,整齐地伴着海螺号声和鼓声,在沙滩上翩翩起舞。两个少年挥着青龙偃月的关刀在前面指挥。两队龙舟选手就位,目标是海中的一个更小的岛屿,从那里绕一个弯子回来。比赛开始,却是唱歌,声音浑厚,两船人并不急着比拼,而是将船桨伸向天空,然后伴随歌声缓缓的左一下,右一下地划着。这哪里是在龙舟竞渡呢?这简直就是在搞海上歌咏会吧。后来笔者在祖纳村看到他们龙舟竞渡,也是先唱歌。这就是册封使记载的,400年前的龙舟之戏,一唱众和。这是在日期巧合,形式上是龙舟赛前歌咏,与400年前相同的形式。可以肯定地说,那时册封使参加的仪式就是琉球的新年节祭。

在干立村,我们只能发现,年俗不过是为了吉祥祈福。后来到村内场地上的弥勒巡游、舞狮、武术打斗,大都只能做娱乐祈福的解释。弥勒手挥一柄团扇,上书“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把年俗的意义诠释出来了。但是,在祖纳村,我们感觉这是农业社会的新年礼仪。他们抬来一柄硕大的关刀,树立在旗头,旗上大书“尊农”“五风十雨”“祈丰年”的字样,显然跟中国的相关仪式更加接近。从两村的旗帜和文字符号中,我们可以读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这些熟悉的主题。这是一个秋报的仪式!

前段时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位学者来上海讲座,讲到水族秋天收获结束后的秋报仪式,与江南地区稻作文化秋天的酬谢天地神灵仪式,从本质上是一致的。水族的端节就是在农历的八月末、九月初,其八月末为岁末,九月初为岁首。端节的主要内容是祈丰年,联系到西南内陆、东南沿海、朝鲜日本一体的稻作文化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新年的礼仪原来是农耕文明的礼仪的存留。他们在海边的表演,却是农耕时代的信仰传统。由此可见,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了民俗,就具备恒久的传播力量。将日本朋友到西南寻根问祖的行为联系起来,我们感到,西表岛的新年礼仪不是偶然的。

水族的端节,即新年节日的确定是在八九月间的亥日,笔者查了一下,2014年的9月25日,即西表岛的大年夜,是农历干支纪年时的己亥日,这是不是又一个偶然?由于当时并没有将这些文化事象串联起来考虑,所以也没有在这方面深入访谈。下次去调查,这个问题得好好挖掘一下。

册封使看到龙舟表演,写了很多的诗,勾起了他们对于家乡的回忆。我们从那些使琉球录里面抄出来几句,如:“五月五日榕江边,满地龙舟飞霅煜。”这于端午节的。但是他们也想到了天下同俗:“感今追昔情惘然,海角天涯同习俗”。可是,西表岛把龙舟拿来做了新年的集体礼仪,做了祈福的仪式,是不是有创造呢? 

四、未来:琉球何去何从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感觉曾经的中华文化,在琉球本岛和西表岛呈现出相同的境遇。我们在文献里面看到的冲绳本岛的那个妈祖庙,本以为香火兴盛,但现在只是象征性地存在,与旁边高大的波上神宫没有办法比,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意外,海神天后娘娘怎么会这样寂寞?我们回到冲绳本岛是2014年9月28日,正是孔子2565年诞辰纪念日。我们在至圣庙里,看到了一群孔子信徒的坚持与无助。他们是福建人的后裔,建立了一个久米崇圣会。他们曾经希望有关部门赠送一尊孔圣像,有关人员表示可以,但说他们的庙太小。等他们化缘建起来新的至圣庙,相关部门又说,现在中日关系不好,孔圣像不给了。他们很困惑,感觉很是无奈:难道帮助我们一下有问题吗?

在琉球,中国游客很少,而在八重山,中国游客则是少之又少,但是这里曾经是与中国交流最为频繁的海外国土,我们是没有必要与琉球的民众关系淡漠的。其实,一种文化需要母体的关怀,才会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剪断联系,这样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曾经的文化就会逐渐消失。

在琉球,笔者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顽强坚守,但是我们必须提供持续支援,中华文化才会发扬光大,琉球的文化记忆才会传承。东海海岛群曾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圈,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谱系。这个谱系是因为互动性而存在的,假如失去了互动,谱系就会僵化消失,或者变异。但是对于曾经的谱系框架,注入活力来激活它,即增强文化谱系的互动性,东海海岛间的文化联系活起来,理解加深,冲突就会减少,地区就是和平的。对于学者来说,第一任务是发掘文化的谱系性存在。龙舟只是一个例子,它牵扯着一系列的文化关系,它的谱系是客观存在的,与大陆的关联也是实在的,但是目前却是僵死的谱系,因为缺乏互动性。琉球龙舟与大陆龙舟交流不足,琉球孔庙与大陆孔庙交流不足,妈祖庙交流不足,互动不足,这是一个问题。

琉球群岛是一条海上的虬龙,我们希望虬龙流动起来。我们要主动去呼唤它,拥抱它!

    文章来源:《民族艺术》 2015年第2期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最造假”建筑之一,仿我国设计,游客却需为高额门票买单!
【原创】三踏日本(上)
【冲绳】文化遗产首里城、最早看樱花的八重岳、有层次的大海_潘潘猫
【冲绳】琉球王国的“前世与今生”
冲绳再现琉球王朝时代恭迎中国册封使仪式
冲绳的前身后世 礼仪之邦的缘起(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