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节—看古玉中的童子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到了宋代,制玉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代玉童子造型多持荷,这可能与民间生活习俗有关。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记载:“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少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益效颦磨喝乐。”宋代持荷童子便是此习俗在玉雕中的体现。

       宋代玉童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图自然生动,刀工繁简得当。宋人崇尚自然,喜爱反映真实生活的题材,同时宋代绘画对玉雕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

       玉雕手持莲花童子的题材到了元代依然可见,但风格与宋代迥异。元代童子多穿蒙古服饰,戴蒙古毡帽,长袍超过膝盖,以裙装为多,脚上穿有皮靴。衣褶比宋代刻划的要粗,线条也不挺拔。

       手持莲花的童子,荷叶似微开的蚌壳,位置在童子的脑后或左肩。有时童子骑于一玉鹅上,右手持莲,左手扶鹅,头和身体微微侧倾似顾似盼。元代玉雕手持莲花童子总的来说有些不拘小节,对表面的雕琢尚且可以,而在侧面、背面、内壁或底部则不太精细,较之宋代相距甚远。 

       明代玉雕童子出土的比宋代的多,传世的也比较多。明代玉雕童子保留了元代遗风,同时出现了新的特点,雕工趋向于简练豪放,不及宋代精细,这是受了元代游牧民族粗犷简率性格的影响。     

       清代玉雕童子的玉料多为白玉或青白玉。衣服以宽大的长袖为多,使得衣服比肉体突出。清代玉雕童子造型多样,形体写实,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等造型比前代增多。装饰题材除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比较宋、元、明、清玉雕童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不同时期玉雕工艺的特点及之间的区别所在。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联系的,各个时期的玉雕风格也有共性,就是自宋代开始人们提升了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趣味,把一些“生活小景”带到玉雕创作中,不仅能让统治阶层接受,更为市民阶层欣赏。玉雕以童子为题材,有着深刻的含义。童子是人生之初,行为质朴无邪,坦荡自然,其实就是代表着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坦荡磊落的襟怀。

宋代 持莲玉童子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宋代 抚鹿玉童子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宋代 婴戏纹玉佩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宋代 玉童叟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宋代 玉童子(3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宋代 玉持莲双童子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宋代 玉童子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宋代 持莲玉童子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宋代 执莲玉童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代 青白玉三童像

1993年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天宫出土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代 玉卧童

1993年上海市打浦桥明墓出土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代 持荷童子玉佩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明代 持榴玉童子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明代 伏鼓玉童子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代 持荷玉童子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明代 婴戏纹玉佩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明代 婴戏纹玉带板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点击阅读《中国传世玉器全集》: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完整版(高清原图)


扫一扫   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宝档案
精妙无双的唐宋玉器花卉纹
120件馆藏精品:展现一部明快生动的宋代玉器史(上)
元代玉器总集5
传世的唐宋玉器原来是这样 ,正宗馆藏(五)
第63讲:古代玉器中的执荷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