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写字是一辈子的事情

■何绍甲榜书《勇攀高峰》

■黎向群(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就读华南师大,有缘认识何绍甲、吴三立、麦兆暄、傅宗堃等老师,并随他们学习书法。我与何绍甲老师交往时间最长,直至他1999年去世。我们师生感情笃深,曾对我说:“读书写字是一辈子的事情,是要付出一个人毕生时间的。”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同时成了我毕生的追求。

《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读书需得法,勤写多写是关键。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和写字呢?读书与写字,两者关系密切,互为作用。文字是书写载体,读书需要做笔记、抄录词句,而文章、写作则要通过书写来实现。

《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读书需得法,勤写多写是关键。蔡元培先生介绍自己《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与一般名家不同之处,先谈自己不得法的短处,作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以王渔洋为例,读书时,遇到新的典故和词句,就用纸条抄出贴在书斋壁上,时时阅读,熟了就揭去,换上新录的,所以他记得很多。读书得法离不开书写显而易见。

读书为何,自古以来是所有读书人的永恒之问。时代不同,回答亦不同。清初,广东有个诗人叫廖燕,韶州(今韶关市)人。有一天,请问他的夫子读书之道,“读书为了什么?”夫子答:“读书是为考取功名啊!”,又问:“考功名为什么?”夫子不耐烦答:“做大官,享荣华富贵啊!” 后来他不再参加科考,甘于清贫,布衣终其一生。他的诗词和书法的造诣高深,而书迹传世很少,广东只有手稿一卷(孤本,可居室藏),并有《廖燕文集》传世,为日本人所推崇。

常言道,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书本之书,另一本是社会之书,再一本是无字天书。言下之意第一本书是在大中小学读的书,包括教科书(课本)、课外阅读的书,是间接学习前人和今人的知识、经验和做人的道理等。第二本社会之书,即是毕业参加社会实践所学做人处事、人际关系、工作经验等等,是直接学习的一个过程;第三本无字天书,是在书本里无法读到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亦即是一个人的天聪和悟性。

唐初著名书法家虞世南,著有《笔髄论》一书,其中“契妙”一节曰:“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乎于妙也。 ”

写字是指书写文字的规律特征。读书人必须要掌握它的字源、结字、用笔、用墨、章法等规律及技巧。

明代张坤《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强调写字要有字法、结构、章法及气韵等问题。

唐初著名书法家虞世南,著有《笔髄论》一书,其中“契妙”一节曰:“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论及注重书法艺术修养和创作问题,此乃由艺术形态到本质过渡的标志。

一般而言,古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做官奉禄,享荣华富贵。写一手好字,应科考、应制公文、书信、互赠同年或同僚,像廖燕读书为了做学问,不参加科考,甘于清贫,布衣终生,可谓寥寥无几。字如其人,除字形、用笔以外,更多地体现其人格化。清代王澍曰:“作字,如人”,“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方面都具备,方可以成人。“筋、骨、血、肉”体现的是书法功夫的熟练程度,但“精、神、气、脉”则反映人的艺术修养和性情。

在当代,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将己所学奉献于社会,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信息时代的今天,写字日渐失去的实用功能,日趋艺术化了,但我们所写的书法作品可以美化亭台、楼阁、居室、厅堂、办公室等环境,还可以陶冶养性,提高书法艺术审美意趣。因此,读书与写字要持之以恒,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事来做。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统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的《章法》
古人曰《书法章法》
全国书法大赛精品
「愙斋书法」何绍基隶书集字《心经》
章法秘笈:搞定章法的6大原则是什么?看看老司机怎么说
《心经》是什么?为什么书法家都喜欢抄写《心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