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卦尽物性天命,达圣人诚明之意

设卦尽物性天命,达圣人明之意

天命物性。天命之性,率性之谓道。性情通乎理,象表乎性情,通情则达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因果律是生活乃至自然的基石。圣人于常识和通识广种薄收达于大通

天命是什么?不知道,只好不问。故《庄子》也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说法。孔子讲“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古人有“顺生”之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地的物质)气(天的能量)为物,游魂(遗传生殖信息)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情”通“诚”。真诚,真实。《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民之情伪尽知之矣。”设卦以尽情伪。

“状”情形;状况。《史记·淮阴侯列传》:“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立象以尽意。

形状,象由情而出。然而情因性的顺逆而有真伪,本于性而善者之谓率性,率性之谓道。物恶其性则为不道,不道其情为伪,其状无理,其象为伪。不得,无理。卦可尽物之有理、率性、得道之象意。

《易经集注》"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像者也,非真有实理也","有象则大小远近精粗、千蹊万径之理咸寓乎其中,方可弥纶天地,无象则所言者,止一理而己,何以弥纶?故象犹镜也,有镜则万物毕照。若舍其镜,是无镜而索照矣。不知象,《易》不可注也"。

古热创立了一套预定符号用来最大限度地体现事情的来龙去脉变化 。表达的内容合情合理并且可供众人共同实际施行

圣是按世上万物之象来定的八卦,《易经》本以物象出现,来重点研究事物的本质,以象数为宗,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阐,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门户夫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孔子之言也。曰像者乃“物”理之彷佛近似可以想像者也,非真有實事也,非真有實理也。

文王之卦,孔子已解明矣。'帝出乎震'一节是也。"盖文王以伏羲之卦,恐人难晓,难以致用,故就一年春夏秋冬方位、卦所属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一阳复,自复而临,而泰,而大壮,而夬,阳以渐而长,至乾为纯阳;黑路,为一阴姤,自姤而遯,而否,而观,而剥,阴以渐而长,至坤为纯阴。说明其太极图完全体现伏羲六十四卦而列之。"(《易经来注图解》)说明文王八卦体现四时、五行之理,而与其太极图合。

  


来知德一年气象图象的图式。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气象将二十四节气配以太极图,说明一年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一日气象图将十二辰配以太极图,说明一日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

如《禹謨》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是真有此理也。如《泰誓》曰:「惟十有三季春,大會于孟津。」是真有此事也。若易則無此事,無此理,惟有此象而已。有象則大小、遠近、精粗,千蹊萬徑之理,咸寓乎其中,方可彌綸天地。無象則所言者止一理而已,何以彌綸?故象猶鏡也,有鏡則萬物畢照,若舍其鏡,是無鏡而索照矣。不知其象,易不註可也。

象有卦情之象。本于性而善者之谓率性。真情。本于性而善者,情也,怫乎性而不善者,伪也。伪者不情,情者不伪。人之行事善恶万端而致物性象变情伪不定,非可言尽,即卦中阴阳淑慝也。既立其象,又设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以观爱恶之相攻。远近之相取,以尽其情伪。所謂困而知之也万物皆只同这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由其同一原故也。人自人之性,物自物之性,惟圣人能皆而有物之

易道淵深,包羅衆象。隨得一隙而入,皆能宛轉關通,有所闡發上經首乾坤,下經首男女,乾坤男女相爲對待,氣行乎其間,有往有來,有進有退,有常有變,有吉有凶。

需訟相綜,乃坎之陽爻來于內而得中也。孔子贊其爲天下之至變,正在于此。蓋乾所屬綜乎坤,坎所屬綜乎離,艮所屬綜乎巽,震所屬綜乎兌。乃伏羲之八卦,一順一逆自然之對待也,非文王之安排也。惟需訟相綜,故《雜卦》曰:「需不進也,訟不親也」。若遯則綜大壯,故《雜卦》曰:「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壯則阳气遯則阳气退也。阳动阴随,天尊地卑。

卦之序非前聖安排穿鑿,乃造化自然之妙。一陰一陽,內之外之,橫之縱之,順之逆之,莫非易也。始知至精者易也,至變者易也,至神者易也,始知《繫辭》所謂「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錯綜其數,非中爻不備」,「二與四同功」,「三與五同功」數語,及作《說卦》《序卦》《雜卦》于十翼之末。

《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

《礼记·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进律。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圣人之言是积功累德的成果,是经过实践的真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说注解序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极而静,静而生阴,两宜立焉”出自哪里?
周易的敬畏
读书续录 卷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