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建云 | 胸怀天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价值旨归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坚持胸怀天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不渝的伟大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重要精神坐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胸怀天下的情怀和担当,就会失去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事业进步作贡献的动力,也不可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政党、伟大民族和强大国家。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联系愈发密切而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关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长远目标的最终实现。要坚持胸怀天下,必须有天下情怀和天下抱负,同时需要具备服务天下的担当和治理天下的能力,最终目标是维护天下秩序,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百年奋斗、百年经验与世界发展的中国贡献

探索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之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创造了成功范例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深重灾难,外部殖民势力的入侵不仅阻碍和破坏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和传承,还严重打击践踏了民族尊严和民族自信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斗争,最终成功取得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这对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意义非凡:一是树立了被压迫民族最终摆脱外来侵略的信心。近现代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势力都曾不同程度入侵过中国,但最终都被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赶出中国。这表明,相对弱小的被压迫民族是可以战胜强大外部压迫力量,实现民族独立的。二是提供了被压迫民族摆脱外来侵略的成功路径。中华民族曾经蒙受长期外来压迫和民族屈辱,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28年不懈奋斗,彻底消除了外来殖民势力,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世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树立了光辉榜样和成功范例。三是积累了成功而丰富的斗争经验以及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历史教训。中华民族的解放,是成千上万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付出无数牺牲、经过顽强奋斗换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既不乏克敌制胜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误乃至血淋淋的惨痛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警醒战争之残酷、珍视和平之可贵的宝贵财富。

探索世界被殖民国家的革命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国家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近现代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对世界被殖民国家意义重大:一是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党在城市的工作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在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环节——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联合广大工农群众,通过浴血奋战,最终推翻本国反动势力和外来殖民势力,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二是支持、帮助和援助亚非拉被殖民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和被奴役的命运,最终获得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受外来殖民势力侵略的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推动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浪潮。三是彻底打破外来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霸权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全世界被侵略的民族和国家争取独立树立了信心。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内部敌人、外部干预强权、帝国主义霸权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较量、博弈及殊死搏斗,最终打败了各种敌人和敌对势力,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之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国家建设经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可行战略、政策和路径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道路及制度的探索建设对世界的意义表现为三:一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对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为战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巩固政权、建立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中国经验。二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步步从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大国,探索出农业国家向工业大国转型的成功模式。三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突破了各种僵化思想、理论教条及体制机制的约束,战胜了各种曲折和困难,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新成就,从中积累的各种经验教训值得世界各国共享借鉴。

探索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创新与转型之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创新路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启并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引领者,也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更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创新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表现为三点:一是通过持续改革推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推动经济体制转型的成功模式及创新实践,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二是通过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开放与创新,成为全球化开放及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三是通过持续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为各国拓展商机提供了重要平台,不断发展的中国制造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性、供应链安全性、价值链增值性和创新链持续性提供了重要动力。

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措施,积极拥抱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和创新。当前,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利益矛盾更趋错综复杂,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及少数西方国家并没有消退,在某些情景下还存在进一步极端化的可能。因此,中国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三点:一是作为全球化、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的主要捍卫者和自由贸易大国,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新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通过推动签署和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促进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世界开放与国际合作。三是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新的国际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持续开放,进而达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之目标。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难以替代的中国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可看作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对世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这些百年贡献,突出表现为:为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提供了中国信心,为殖民和半殖民地建立独立国家提供了中国范例,为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建立完善国家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为世界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为推动自由贸易和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百年变局、中国崛起与国际治理的中国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成功崛起则是其中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所谓百年变局,主要是指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百年量级变迁和调整,集中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大国的政治、经济、技术、教育和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下降,国际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及体系出现大幅度调整乃至重组。可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国家主导建立的国际治理机制及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不仅是国际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也应成为国际治理方案的提供者,承担起推动国际治理变革及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本文提到的国际治理(International Governance)也可理解为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指对国际公共事务进行公共管理,涉及到国际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管理方案和管理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国际公共事务(International Public Affaires)则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和需要共同处理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关系到各国共同利益及相关国家利益的社会事务。维护世界和平,防范和管理国际冲突乃至战争是国际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国际治理中主要扮演了以下几个角色:

中国是应对百年变局风险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秩序的关键大国

当代国际治理体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西方的中小国家在其中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强权政治和霸权大国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及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既得政治经济利益受到威胁,必然会导致霸权国家及利益集团的不满和抵制,诱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威胁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稳定。中国作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力量,必然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出相应的大国贡献。

中国是国际公共事务治理的主要利益攸关者和关键参与者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诸多公共治理问题,包括国际疫情防控合作、国际气候和环境治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国际金融监管和风险治理、国际冲突防范化解等,这些事务都攸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的参与不可或缺:一是国际重大公共事务的治理关系着中国的切身利益,任何试图损害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国际治理行动和方案都必然会遭到中国的抵制;二是任何重大国际公共治理决策,没有中国的参与和支持,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最为典型的便是国际气候环境与碳交易治理,离开中国的参与和引领,仅仅依靠少数西方国家是不可能完成治理任务的;三是中国已经成为众多国际治理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和重大国际问题治理的主要领导者,特别是在商品供应、货物贸易、金融监管等领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大国责任。

中国是国际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的维护者

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成为阻碍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要障碍。中国在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倡导国际自由贸易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已经成为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的领导型大国。2020年开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加速进入低速增长乃至衰退阶段,2021年下半年全球航运价格上升,美国一些港口则出现了拥堵和商品压港现象,全球性的芯片供应短缺乃至供应链危机不断加剧。中国作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国家,不仅成功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趋势,取得了重大抗疫成果,而且在提供国际抗疫物资、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维护世界市场秩序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是国际货币及金融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债务及金融危机治理的主导大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新建立的牙买加体系仍然以美元为主导,国际货币及金融体系波动性和风险性更为显著,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国际债务与金融危机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长期的冲击性影响。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负担的持续恶化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全球性通货膨胀、货币及债务危机发生的概率持续上升,国际货币及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持续积累。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理全球债务及金融危机是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近些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逐渐成为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关键性锚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支付、国际投融资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中国参与国际货币及金融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是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也成为国际治理的重要领域。中国作为数据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数字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国家,在推动国际数字技术开发与全球数字治理合作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成为超级数字资源大国的天然禀赋优势,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充沛的数据资源基础;二是中国作为超级计算、5G通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发大国,在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技术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开发的主要力量;三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通讯技术网络,在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技术开发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四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应用大国,正大力推进主权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数字支付市场规模在全球数字支付市场体系中不容小觑。

简言之,中国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不仅是世界和平秩序的坚定捍卫者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的主要维护者,而且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以及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开发与全球数字治理的主导型大国。

胸怀天下、天下为公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抑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胸怀天下、天下为公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伟大情怀。在这一情怀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和平做出中国贡献。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只有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够发展自己。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发展主要有六方面影响:一是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稳定的世界市场条件,推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维护中国在全球商品贸易体系中的贸易大国地位;二是保障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稳定的市场供应,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关键零部件等,确保海外市场供应及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经济活动的成本和风险,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配置基础;三是消除国际合作特别是跨国投资合作的障碍,维护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全球价值链的增值性和全球创新链的关联性,保障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体系中的大国地位;四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降低各种类型的国际货币、金融及债务危机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各国贸易的互相往来、资金的跨国流动以及国际收支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五是稳定中国发展的外部安全环境,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进行,国际社会中的任何政治动荡、军事冲突、暴力恐怖活动、外交关系恶化都会对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和消极影响效应;六是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友好的民间交流是国家之间友好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动荡的国际环境必然会阻碍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国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但世界并没有迎来和平稳定,美国及其盟友挑起发动两次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多次介入或操纵中东欧、中亚以及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国际矛盾和冲突持续不断。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新兴大国,自成立起便致力于发展自己、壮大自身国力,如今已经具备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能够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的大国责任:一是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执行力,不仅能维护好本国内部和平发展环境,还能广泛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各种行动,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义斗争;二是中国军队具有维护本国主权、保护本国领土安全、保护本国公民海外安全的强大能力,对霸权国家和强权政治势力具有威慑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军事力量;三是中国具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维护世界市场秩序及市场体系的稳定性,最为典型的便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中国竭尽所能保障全球供应,将抗疫物资输送至世界各地;四是中国具有雄厚的金融实力和高效稳健的宏观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可以有效防范世界市场波动及贸易保护主义诱发的各种贸易摩擦、冲突,已经成为稳定国际货币及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

永不称霸和反对霸权主义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道义基础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因素,也是世界上各种矛盾、冲突和动荡产生的主要根源。中华民族素来爱好和平,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外敌欺凌和霸权蹂躏后,更加懂得称霸不仅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也会损害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加明白和平的国际环境才有利于中国发展。永不称霸、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重要共识,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并维护世界和平的道义基础和美好愿景。当然,爱好和平、反对霸权并不意味着中国畏惧强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具有天然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和平秩序的历史传统和能力,突出表现为在列强入侵、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胸怀天下、天下为公,与世界人民及世界进步力量团结合作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国际和平发展环境的构建和维护,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和世界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调整和演化之中,各种矛盾、冲突乃至战争时有发生,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种反人类和反社会的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也威胁着世界和平。仅仅依靠一国或者少数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战胜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国际反和平势力,只有各国人民及进步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大团结和大合作,才能构筑起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并最终战胜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各种反和平势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道路相辅相成

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命运与共,是彼此间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和平的环境,动荡的、战乱的环境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内部分裂乃至敌对。和平发展道路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二者间的逻辑关系主要表现为:其一,相互认同和共同利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前提和利益基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拓展人类的共同利益,促使各国达成利益共识,而冲突、动荡和战乱则会导致国家间的零和博弈,不利于共同利益的形成和认知共识的达成;其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使人类结成团结一致的共同体,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更有效地处理人类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在和平条件下,各国才可能团结协作,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协商处理全球公共事务,冲突和战争不仅会破坏各国之间的团结,还会弱化人类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其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任何非和平时期都可能迟滞、阻碍乃至中断这一进程,一些开历史倒车、试图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既得利益集团甚至会利用非和平的社会环境及非和平手段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其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走和平发展之路不仅是必然选择,也是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的体现;其五,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矛盾、冲突、动荡和战乱不仅会破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资源禀赋基础,更不利于全球治理机制的构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换言之,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不仅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及现代化的需要。

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和平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推进,政治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人类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网络连接成为利益攸关和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秉承不称霸、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庄严承诺,坚持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走和平发展之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应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初心和使命
郑必坚:关于我国发展战略的新思考
中国发展道路对于世界的意义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源远流长
2021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十 加强国际合作 展现大国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