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动轨迹揭示心灵奥秘

眼动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式。心理学家最早用肉眼或借助简单仪器对眼球运动进行观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专门的眼动记录仪来记录和分析人的眼动。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摄像技术、红外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新型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制。围绕眼动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注重应用研究

眼动研究最早应用于基础性研究,如特殊人群的阅读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邓铸表示,通过眼动过程了解人群注意的状态及其方向,可以为揭示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提供独特而有效的路径,眼动研究运用前景令人期待。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副院长闫国利表示,“眼动研究可以用于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阅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驾驶心理学、交通心理学、航天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眼动信息可以在细微方面反映信息提取和选择方面的过程与规律,可以探测到被试对信息的选择取向,探测其信息加工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精细地研究不同产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方式等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程度,以及广告设计策略等。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娟介绍说,到目前为止,眼动研究已被运用到网页设计、书籍设计、简历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她表示,强化设计心理学领域眼动研究的实践应用性将是此类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比如,该研究可以回答不同版式的书籍设计,包括图文排版、行长、分栏等多种要素的不同取值是否会导致读者视觉轨迹的不同,是否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等。

拓展研究范围

邓铸表示,眼动仪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精确度和采样率大幅度提高,这使得眼动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极大拓展,同时获得广泛应用。

“新型眼动追踪技术大多采用基于瞳孔和角膜反射的视频记录法。可以精准地跟踪到被测试者的眼动数据,然后使用注视时间、注视顺序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还能以图形(如注视热点图)或者视频(如回放注视轨迹)等方式来直观展示结果。”徐娟认为,随着眼动仪软、硬件的不断研制完善,今后的眼动研究不论是实验的对象、实验的场景、实验的任务等都将更具真实性。

“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将眼动记录技术与脑电、脑成像技术结合,探讨认知加工过程。”闫国利表示,眼动技术可以有效推测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却不能直接揭示信息加工的生理机制;而脑电指标可以反映大脑中信息加工的生理过程,却不能实时记录眼动行为。因而,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将二者结合。他欣喜地说,目前,已有可以将眼动技术和脑成像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眼动仪问世。这种结合带来了方法学上的突破,为深入探讨认知加工过程的本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

引入研究模式

对于眼动研究的未来,邓铸认为,国内外眼动研究顺应当前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加强应用研究,特别是与经济建设和高科技领域结合的研究将会成为眼动心理学的主题,如人机交互中的眼动研究、媒体应用与通信中的眼动研究等。

“未来眼动研究可能会出现强化眼动指标的决策作用、强调研究的生态化以及引入专家—新手研究模式等趋势。”徐娟阐释说,通过分析比较专家和新手对同一设计作品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位置、注视轨迹等不同,探索专家所运用的有效注视模式,并利用所得的模式培养新手,使他们更快提高审美的鉴别力、把握设计的内涵。

邓铸认为,未来应更加重视理论建构。“当前眼动研究还以资料积累为主,许多研究还都是停留在眼动现象的测定与描述,对眼动的内在心理原因分析不够。”邓铸表示,当前存在一些理论模型假设,如注意、眼动与视觉信息加工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型——“竞争—整合模型”,阅读中的“直接控制模型”和“认知控制模型”等;但这些模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解释实验现象,却不能在较高的抽象层次上说明信息加工的机制,还需要在实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建立具有广泛解释效度的心理加工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明海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
认知科学、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搞懂认知心理学,提供认知思维
认知策略“三环结构模型”的理论探讨
逻辑直觉:实验研究与理论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