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阳明病在以理为先验

按:本文整理自新心性书院近日的讨论

问:最近在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面反复谈论的也是国人的心和心性的问题,与西方作比较,得出一种含贬的结论。认为中国之心性受限于人伦,无独立性,也就缺乏自由自主。当然,讨论的都是近三千年内的状况。

答: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入主出奴。他根本没有理解心性的意义。心性本身就是讲独立,讲自由的。而且是真正的绝对的独立自由。相反,如果不讲心性,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和自由的。包括现代文明。这位完全搞反了。

问:然而自秦以来,我国民的精神状况看起来确实不如人意。那位作者认为,中古之后,中国人重身体。

答:精神状确实不如人意,什么意思?那宋明理学怎么出现了?宋明理学是讲什么呢。不用说,拿与宋明同期的西方思想与宋明理学相比,即便是现代文明的哲学和科学,能与宋明理学比吗?不想过多的评价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作者。我也不会去读这样的书。但是我可以总体的评价一下这类的书,这类的作者。

这些人都是所谓的受现代学术训练的人。他们把欧美的思维和观念,当成标准和方法,以此来衡量,和肢解中国文化。他们根本没有看到中国文化是什么。但是他们却以为自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他们所描述的中国文化都是奇怪的臆断和胡说八道。

问:有清一朝,何以一门心思想恢复汉学来抵御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易学根基完全是凭空意想。近读史料,到清末后,巴蜀之乡民竟不知有中国。中国文化如今只存于典籍之中。他们所描述的,是国人,而非文化。

答:宋明理学的确有他们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相比于孔孟以及孔孟之前的中国学术而言。但和西方相比,即便和现代文明相比,这些问题也不是问题。宋明理学的问题,在于把理先验化了。就是先天性完好地存在着一个理。朱熹认为这个理是外在于心性的。而王阳明认为这个礼是内在心性的。当认为存在着一个外在心性的,先验的理时,心性就会受制于这个理。实际上这个理就有一点类似于基督教的真理。所以朱熹非常重格物和读书。他认为这个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中,通过格物和读书就能发现这个理。

问:认同。另读一书《一本正“经”隐秘的汉语圣经<海山经>》,深感迷惑。学识浅陋,难辨真伪。作者认为山海经原名海山经,是中国最元初之经典。

答:根据我的经验,这类书臆说和戏说的成分多。一般是轻浮之辈所为。

孔孟,以及孔孟之前,中国没有先验的理的概念。又说中国没有形而上学,西方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清朝人反宋明理学,就是反他的先验性,反他的形而上学性。清朝学术的集大成者,是戴震。他的 孟子字义疏证 一书。主要就是在讲这个。一定要好好的读一读。

问:那有'理”吗?

答:?有理,但是那时候的理,不是先验性的,形而上学性的。而是具体的。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专门讲过。对理字进行考据。它的原意是木的纹理。道不离器。当认为理是先验性的形而上学性的。那么就排斥具体的生活经验。陷入迷信。王阳明批评朱熹是支离。就是心累。因为心要服从于那个理,要不停的奔波地去寻找那个理。但是,王阳明则容易导致满大街都是圣人。人天生的就是圣人,那人就不需学习了。而且可以任意责骂以前的闲人。这样,懒人就会找到借口。你自己的懒惰,找理由。

答:我刚才讲了,朱熹的理是先验性的,格物是为了寻找这个先验性的理。这是一种神学,当然不可能产生物理学。这种套路和,亚里士多德的套路其实也是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有本质不同。

问:最大的争议仍在于,宋明理学本来是讲格物的,何以物理之学就是发达不起来呢?反复说易经是数学,这种数学意义何在?

答:?易经是用数学来模拟和表达天道。天道就是自然秩序。他是无神论的。这是中国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另一方面又,认识到这种变化中又存在恒常。易经是数学的意义在于。它是抽象的,脱离具体物质的。它是有秩序的。它是稳定的。

问:那么如何纠偏阳明学呢?

答:废掉理的先验性,回归孔孟,和易经。所以我提出了新心性主义,这个新就是废掉理的先验性,回归心性的本真。心性的核心在于,判断和选择。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清朝人的工作非常重要。现在对清儒有很大的误解。认为他们胆小,因为怕朝廷的迫害,所以才,做考据。其实不然。清儒做考据是中国学术的内在逻辑使然。

问:那会不会认为“天道”(自然秩序)就是外在的、先验的理呢?

答:易经的卦辞没有道这个字,用天道来表达,只是表述方便。这都是后来的说法。易经在强调一个很长的自然秩序,但是这不是说真的实存这个东西,他只是世界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反过来说,是这个东西创造了世界,支撑了世界。

问:作为数学的易经能否发展深化,能否做实际用途。

答:易经的数学和现代数学又有本质不同。易经的数学关键不在数字本身,而在数字的变化,运算。就是奇偶的变化。这个变化才是易经所看重和强调的。

问:天道就是历史,而且还在继续推演中,我们每个人都既参与和创造历史,又受制于历史,在历史的潮流中激荡和开拓。请蔡老师指点这个说法。

答:这个说法有点类似于黑格尔。就是把天道看成一个实体了,当天到就成了一个神了,上帝了。儒家讲以史为鉴,譬如,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历史会表现出一些重复性的规律来。但这也仅仅是历史的表现而已。你不能把这些规律当成一个实体,然后反过来说是这些,实体创造了历史。

问:但我们自身又的确受制于天道潮流。

答:?西方人总是认为历史是有一个外在的决定者。中国人,认为历史本身就是历史,没有外在的决定者。如果说,历史有决定的话,那也是人的心性。可以说,历史是心性的展开。不能说受制于天道,因为我们自身就是天道的一部分,顺应天道,是人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问:即是“顺应“,那还是有点恒常的东东的,要不然,就无法捕捉了。

答:宋明理学的性即理,心即理,就是表达这个意思。天理天道,是我心,顺应天理,顺应天道,就是顺应我心。天道之恒常,就是我心之恒常。人心都需要一个恒常。

(微信公共号:新心性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原创】太极函三为一:清儒刘沅对理学本体论的贡献
【心性论06】李退溪对朱子心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束景南 | 重新认识朱熹的心性论
西方的逻各斯为什么到了中国行不通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王阳明和朱熹眼中的“心”
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