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看人类对“形而上学”的迷惘与困境

二律背反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它指双方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的两个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类试图用自身的现有经验去认识客观的事物,而由于经验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矛盾对立,这必然产生二律背反。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指同一种理论或对象在人的主观中有着两种矛盾对立且成立的理论。

康德的哲学理论带有也许悲观的态度,康德认为现象和本质为根本对立,本质是现象的完美形态,然后人类只能看到现象,对于宇宙的终极本质等问题人类是永远不可知的,人类为了探索未知领域用现有局限性的自身经验与宇宙建立联系,从而误把宇宙现象当成宇宙理念加以诠释,这必然陷入二律背反,是无法避免的。

康德的四组二律背反:

1.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2.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单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构成的;

反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复合的可以分割的。

3.正题:世界上存在着绝对自由的原因;

反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受因果必然性的制约。。

4.正题:在世界原因的系列中有绝对必然者的存在;

反题:在世界原因的系列中没有绝对必然者的存在,一切都是偶然的。

康德发现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都可以在人类理性的辩护下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就好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中间的人(理性本身)陷入更加两难的境地。与洛克不同,康德是先验的,认为人出生的时候就先天可以获得一些概念上的东西,康德把这些概念称之为“先天范畴”,在康德来看,二律背反的产生就是人类用自己先验的知识作为前提所思考的结果。因为二律背反的矛盾,使得形而上学陷入了困境,成为了某种不可能。后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深受康德的影响,更加的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

包含人类,事物是多种因素构成的集合体,人类从出生后由于基因不同,环境不同等所造成的所感知经验的不同成就了不同人类对事物的看法一意见不一,而并非是康德所说的先验论,而且康德所说的善恶有报也过于主观,当然哲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历史条件因素去衡量过去贤哲们的学说。

然而人类是欲望的动物,正因为欲望从而激起了人类对宇宙本质的探索,人类想要通过自身有限的经验认识用超验的方式认识宇宙间的终极真理,所以正如叔本华所说人是形而上学的动物,形而上学的思想方式仍然会贯穿人类始终。形而上学具有某种不可能,因为人类永远不可能认识到万物的一切真理,从而陷入矛盾二律背反的境地,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所以哲学的探索是悲壮的。

作家:孤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哲学家观点及趣事(四)
康德:理性超越自己的界限,就会陷入'二律背反'
为什么黑格尔说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矛盾!4组正反命题,居然都是真命题!古希腊哲学家研究了几千年
波普尔:辩证法是什么
作为精神之原则的思想及其自身矛盾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