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牟宗三:为学与为人(下)

编者按:本文首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表于《人生》杂志上。据《牟宗三先生思想年谱》记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宗三先生由香港大学转中文大学研究院及新亚书院哲学系任教,本文极有可能是根据宗三先生某次月会上的演讲内容辑录而成。后来此文被收录于《生命的学问》一书。用宗三先生自己的话说,这些短篇文字,不管横说竖说,总有一中心观念,即在提高人的历史文化意识,点醒人的真实生命,开启人的真实理想。

牟宗三先生(​1909~1995年),字离中,山东省栖霞市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是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为学实难

其次我再在为学方面说一说。“为学实难”,这个难并不是困难的“难”,这个好像当该说“艰难”。当年朱夫子快要死的时候,对学生还要说“艰苦”两个字,表示朱夫子——生活了七十多岁,奋斗了一辈子,到底还是教人正视这两个字。不过我现在要表示为学的这个不容易、这个艰难的地方,我怎样把它确定地说出来呢?我现在只想说这一点,就是:一个人不容易把你生命中那个最核心的地方、最本质的地方表现出来。我们常说“搔着痒处”。我所学的东西是不是搔着痒处,就是打中我生命的那个核心?假定打中了那个核心,我从这个生命核心的地方表现出那个学问,或者说我从这个核心的地方来吸收某一方面的学问,那么这样所表现的或者是所吸收的是真实的学问。一个人一生没有好多学问,就是说一个人依着他的生命的本质只有一点,并没有很多的方向。

可是一个人常常不容易发现这个生命的核心,那个本质的方向,究竟在什么地方。我希望各位同学在这个地方常常反省、检点一下。你在大学的阶段选定了这门学问作为你研究的对象,这一门学问究竟能不能够进到你的生命核心里面去,将来究竟能不能够从这个生命的核心里发出一种力量来吸收到这个学问,我想很困难,不一定能担保的。这就表示我们一生常常是在这里东摸西摸,常常摸不着边际地瞎碰,常常碰了一辈子,还找不到一个核心,就是我自己生命的核心常常没有地方可以表现,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发现我的真性情究竟在哪里。有时候也可以这样想,就是一般人也许没有这个生命的核心。但是我不这样轻视天下人,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他这个生命最内部的地方,问题就是这个最内部的地方不容易表现出来,也不容易发现出来。

鲁迅,中国现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当年鲁迅是一个学医的,学医不是鲁迅的生命核心,所以,以后他不能够吃这碗饭,他要转成为学文学。这一种性情,这一种格调的文字,是他的本质。他在这里认得了他自己。这是现在美国方面所喜欢讨论的“认同”的问题,就是self-identity的问题,就是自我同一的问题。一个人常常不容易自我同一,就是平常所谓的人格分裂。这个人格分裂不一定是精神病,我们一般都不是精神病,但你是不是都能认得你自己,我看很困难。天下这种人多得很,那就是说有一些人他一辈子不认得他自己,就是没有认同。

所谓认同这个问题,就照我个人讲,我从二十几岁稍微有一点知识,想追求这一个学科,追求那一个学科,循着我那个原始的生命四面八方去追逐,我也涉猎了很多。当年我对经济学也有兴趣,所以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至少理论经济方面(theoretical economics)我也知道一点,所以有好多念经济学的人也说我:你这个人对经济学也不外行呀!其实我究竟是大外行,经济学究竟没有进到我的生命来,我也没有把它吸收进来,那就是说我这个生命的核心不能够在这个地方发现,所以我不能成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当年我也对文学发生兴趣,诗词虽然不能够作,但是我也想读一读,作个文学批评也可以了,鉴赏总是可以的。但是我究竟也不是一个文学的灵魂,我这个心灵的形态也不能够走上文学这条路。所以到现在这一方面,完全从我的生命里面撤退了,所以对文学我闭口不谈,绝不敢赞一辞。譬如说作诗吧,我连平仄都闹不清楚,我也无兴趣去查诗韵。有时有一个灵感来了,只有一句,下一句便没有了,永远没有了。这就表示我不是一个文学家的灵魂、诗人的灵魂。当年我也想做一个logician,想做一个逻辑学家,但是这一门学问也不能够使得我把全副的生命都放在这个地方,停留在这个地方。那么我不能这样,也表示说我生命的最核心的地方究竟不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学问也不能够在我的一生中占满我的生命,我也终于不能成为一个逻辑学家。

所以我们这个生命常常这里跑一下子,那里跑一下子。跑了很多的地方,不一定是我们真正的学问的所在,不一定是我们真正生命的所在。这个地方大家要常常认识自己,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学问出现。当年我也喜欢念数学,有一次我作了一篇论文,写了好多关于张量(tensor)的式子,把我们的老师唬住了。我们的老师说:“你讲了一大堆‘张量’,你懂得吗?”我心里不服,心想:你怎么说我不懂,我当然懂啦,我就是今天不懂,我明天也可以懂。青年时代是有这个英雄气,我今天不懂,我明天可以懂。这个虽然是一个未来的可能,我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现在。但是现在我没有这个本事,我没有这个英雄气了。所以经过这几十年来的艰苦磨炼,我觉得一个人诚心从自己的生命核心这个地方做学问、吸收学问很不容易,而且发现这个核心很困难。假定不发现这个核心,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在学问方面不是一个真人;假定你这个学问不落在你这个核心的地方,我们也可以说你这个人没有真学问。

我们人类的文化的恒久累积,就是靠着每一个人把他生命最核心的地方表现出来,并在这个地方吸收一点东西。在这个地方所吸收的东西才可以算是文化中的一点成绩,可以放在文化大海里占一席之地。当年牛顿说他这点成就小得很,就好像在大海边捡一颗小贝壳一样。他说这个话的意思不只是谦虚。这表示牛顿的生命核心表露出来了,吸收了一种学问,让他在物理学方面有一点成就。他这点成就,不是偶然捡来的,不是由于他偶然的灵光一闪,就可以捡到,这是通过他把真实生命的一生放在这个地方,所作出来的一点成绩。这一点成绩在物理学这个大海里面有地位,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古典的物理学。那么从这个地方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反省一下,不要说诸位同学在二十几岁的阶段,将来如何未可知也,就是你到了三十岁、到了四十岁乃至于五十岁,你究竟发现了你自己没有,我看也很有问题。

我以前觉得我知道了很多,我可以涉猎好多,好像一切学问都一起跑进来了。经过这几十年来艰苦的磨炼,那些到现在已一件件都被摔掉了,那一些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根本没有沾到我的身上来,没有沾到我的生命上来。我现在所知的只有一点点,很少很少。就是这一点点,我到底有多少成就,有多少把握,我也不敢有一个确定的断定。这就是所谓的“为学实难”,做学问的艰难。当年朱夫子也说他一生只看得《大学》一篇文字透。试想《大学》一共有多少字呢?而朱子竟这样说,这不是量的问题,这是他的生命所在问题。

我所说的还是就现在教育分门别类的研究方面的学问说。假定你把这个学问吸收到你的生命上来,转成德性,那么更困难。所以我想大家假如都能在这一个地方,在为人上想做一个真人,为学上要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来成学问,常常这样检定反省一下,那么你就知道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皆是相当艰难、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老师的那一句话:“为人不易,为学实难。”实在是慨乎言之。这里面有无限的感慨!我今天大体就表示这点意思。因为时间不多,而且诸位在月会完后还要开大会,所以我就说到这个地方为止。

文字 | 选自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原载于《人生》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十自述 作者:牟宗三
千古圣贤,遗风犹存——牟宗三忆恩师熊十力先生
观点 | 王俊:将学问与全部生命结合——哲学家牟宗三的治学之道
与其说是经济学,不如说是人的学问
王阳明:“性格决定命运”的真相
经济学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