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学勇:再读《论语》之“学而时习之”

      题记:自上周开始,又和孩子们一起读《论语》,便想着把学习的感想、发现、疑问记录下来,留下一点痕迹。本次再读,不再一一解读,只是选自己喜欢的章句写一写。虽然观点或者叙述难免偏颇,但读书,我们是认真的。欢迎你与勇哥一起读起来。

   再读论语之“学而时习之”(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1.1)


     这一则,是二十篇《论语》的开章篇。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觉得三句话讲了三个方面。第一句讲怎么学习;第二句讲怎样待人;第三句讲怎么做人。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仿佛是被生生地撮合在了一起。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句讲学习是毫无异议的。意思就是说老师教过的知识、方法,要不断地、经常地进行复习、练习、实践,才能够牢固地掌握。不管是把“习”理解成“复习”也好,或者“练习”也好,又或者是“实践”也罢,都不影响对整句的理解。

:繁体字形为“習”,从“”,。数(shuò)飞也。这是一个会意字。与鸟飞有关。本义是指小鸟反复地试飞。由此来看,练习、实践的的意思相对要多一些。

那怎么去“习”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按“时”而习,循序渐进,反复进行。这里的“时”,我们又可以赋予它“及时、时常、按时”等意思,我想也不会怎么影响我们对整句的理解。无论是教人者,还是受教者,都时刻要注意把握“时”,时间早了不好,时间晚了也不好;时间长了不好,时间短了也不好;提前了不好,推后了也不好。要在最合适的时间段,做最合适的事,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比如幼儿教育小学化,超前“早教”,就不符合“时”的要求;比如作业过量,点灯熬夜半夜写不完作业,也不符合“时”的要求;再比如学完之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回顾、不复习,也不符合“时”的要求……

总之,无论什么人,想要学好习,必定要因“时”而起,按“时”而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再来说说第二句。朋友不远千万里,远道而来,我们当然高兴,要热情招待。其实,关键不在这里,关键是朋友来干什么?喝酒划拳?游山玩水?这可不是孔老夫子的本意。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是才朋友相聚的最佳目的。来的不是酒友,而是文友。朋友来不是为了喝酒,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探讨学问的。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增长了知识和广博了见闻,对于提高我们的修养不就有了很大的帮助吗?“不亦乐乎”那不就是很正常的事吗?

这样说来,这第二句也就和“学习”有着莫大的联系了。如果我们把第一句的学习方式称为“自学”或者“独学”的话,这第二句给我们提示的学习方式不妨称为“同学”或者“共学”“群学”。

最后,再说说这第三句。字面意思是别人因为不了解冒犯了我,我不生气,这样就算得上一个君子了。

孔子不是说“以直报怨”吗?别人冒犯了我,我要是以直相报,能不带点“气”吗?如果不以直报怨,又好像违背了夫子自己的主张。

我觉得,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于人为什么“不知”,“不知”的是什么。结合上一句,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探讨学问,各抒已见,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观点难免有所分歧,甚至截然不同。你说的我不赞同,我说的你不理解,而我并不因为你不能理解我的观点和看法生气,我们争论,甚至争吵,不是因为个人问题,而是学术观点不同。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既然这样,一个真正的君子在争论中有所收获,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生气呢?

说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孔老夫子这一则实在是妙得很啊。他告诉我们,学习和做人是一体两面,不可分隔的。边学知识,边学做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扫一扫,有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必读《论语》,学做人做事,《论语》每日读——第一篇
《论语》精简版
[]知行合一(三):知行合一的第三层内涵
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意思。
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内省
记住这些知识,《论语》考题不扣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