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编有话说】树已千寻难纵斧

  世界读书日,铺天盖地的书单和各路名家的观点躺在形形色色的社交网络上供人观览。距离上一次小编有话说将近半年了,要不是今天突然意识到自从发微信以来我没有再看过一本国学相关书籍,可能也不会发这样一通感慨。

  没有看国学相关的书籍的半年却是我国学素养提高最大的半年,看一看历史上的今天,查一查相关论文和名家文章,挑着些废话少的,可读性强的推送出去,时间少就找找新闻时评一类凑出四篇东西来。如果之前读书能够算作我的一个兴趣爱好的话,我现在的一定更爱好看论文。

  若论起读书的作用来,提高人文素养,寻找精神归宿,并不是专属于读书的,读论文也可以,听讲座也可以,加入宗教组织也可以,甚至看看我们珞源国学的推送也可以,我并不想讨论读书的作用,倒是乐意谈谈动机,问题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读书”。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好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有名,它到底好在哪?我有一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可以得到答案。他天天看这本书,是有什么原因吗?跟风也算是好奇的一种,当时莫言得了诺贝尔奖的第二天,整个中国的库存都卖完了。

  其次便是需要,古时学生看《学》《语》《孟》《庸》,现在学生看《近纲》《思修》《马基》《毛概》,都是相似的道理。

  当然不乏那些以读书为乐的人,甚至读书有瘾的人,这些“不读书会死星人”出于不同的目的践行着“读书好”的普世价值观,或许可以称为因为习惯而读书,个人的或是集体的。

  现在不读书的人仿佛是越来越多了,读书的人中,看电子书的也是越来越多了。曾经不少的爱书之人是坚决抵制电子书的,而现在好像没有kindle就不能算爱读书一样。或许“读书好”只是历史的偶然性结果,比如教育需要,早先便是“言传身教”的形式,但必须面对面,而书本可以克服时空的不连续性,于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曾经成为传统,现在有的音频视频都有类似的功用,甚至更高效也更容易保存。

  或许多年以后,读书多并不代表有文化,甚至书本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态。全球印刷量每五年翻一翻,《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等于一个十七世纪的人毕生所能接受的信息,或许用不了多久,书本就像打字机那样成为一种古董,当然,它曾经辉煌过。

  当然,我读书少并不是今天想说点什么的唯一原因。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今天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去世的日子,我和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和作品的第一次接触是在一本趣味物理读本上,作者引用了堂吉诃德战风车的故事介绍了相对运动的观点,类似的,我第一次耳闻大文豪莎士比亚是看到了一道用《威尼斯商人》中三个匣子的故事改编的逻辑题。

  后来当然是读过《堂吉诃德》和《莎士比亚悲喜剧集》的,这些书的书总是以各种名义出现在各种推荐书单或是必读书单上,不得不说,国学书也是这样。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引经据典,甚至在晚年成为文化大师,而少有的是社会工作者——一个更大的团体——以科学素养而闻名。

  很少有综合书单上推荐理工科书籍的,即使有,最常见的也是《时间简史》一类的书,推荐他们的人仅是以一种仰望星空的姿态来描述的。

  曾经查过中国50多所著名高校的校训,没有一所里头有“科学”二字,想来也是奇怪。不久前,柴静和小崔,一正一反的两段故事,也着实值得思考。

  在科学中的迷失也许只是对改变的恐慌,或许不久之后,那些有人文素养的科学工作者借势写了好些优秀的科普作品,也许只需几年,我们的书单上会有不少的科学读物。

  读书好,多读书好,有人文素养好,这都是类似的说法吧,我或许想反驳些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

  就说这么多了,我们是一个国学类型的公众号,不应该说这些的,结尾就干些附庸风雅的事来救救场吧,晚清有一副无情对,“数已千寻难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虽说前后两句意思上没什么关联,但用到这里确实有趣。“读书好”作为一个社会传统已有千年历史,仿佛千寻大树,根深叶茂,批判是几乎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而其中的功用却又显得偶然,其姿态亦是,反复想想,就会有“果然一点不相干”的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优质好书助成长,猿辅导分享“暑假宝藏书单”
3月购入书单(一)
书单合集又来啦!2020下半年,你应该阅读的61本书
2017年100本+阅读书单分享
书单 | 100本提升自我素养和思考层次的文学书籍
一百本提升自身素养和思考层次的文学书籍,可收藏|书单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