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都是精华!你是不是读错了?



编辑: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





简介


“四书五经”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命题,提供的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精华所在。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不仅是儒家经典著作,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地位极高。

所谓开宗明义,四书五经的开篇,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一书的主旨,足以称一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无论对于读经典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都尤其值得重视。


“四书”开篇


1


《论语》开篇——修养法则


      “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长期以来,我们把《论语》第一篇定位为“学而篇”,还说它是没有意义的,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因为孔子最主要的就是“正名”。“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仰头看天,就是告诉我们,《论语》第一篇应该正名为“学天篇”。


第一句话也就是: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


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在生活中实践,并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时习之”,“时”,时常、不时、常常的意思。“习”是什么意思?一般人说习就是温习、复习。没错,但这个层次很低。这里的“习”,应该解释成习惯。习惯怎么养成呢?就是要去做。向自然学习,懂得道理还不算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实践,做得出来才算懂;做不出来,还要继续学。


第二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这里讲的是远方的朋友。若是隔壁的朋友过来,你每次都乐,那就惨了。他天天来,你一吃饭他就来,你也乐不起来,还会翻脸。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的用心,不是现代人所能够比拟的。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就是很轻微的生气。人家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有多伟大,不知道你有多大贡献,但是你一点不生气,一点不高兴都没有,不就是一位品德修养良好的君子吗?这就叫做平常心。“这种人连我都不认识,是不是没有读书呀”,你这样想,心里会不愉快。凡是生怨,凡是生恨,凡是发脾气,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什么叫生气?就是别人犯了错,结果由你承受。



2

《孟子》开篇——处世法则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开口就问你奔波千里而来,可以对我的国家有什么利处?孟子则开口就回答了这一句。简单的一句,提出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要仁义,还是利益?


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老子的那句话如同预言也如同注解——“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在局中迷的太久,陷的太深,也终究会遭遇“价值”二字的逼问。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回到源头去寻找,注定要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新抉择。




3

《大学》开篇——修身法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既为人道,也是政道。主要有三大纲领,即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之中,依据《易经》“居中为吉”的原则,“亲民”居于“明明德”和“止于至善”的中间,成为核心课题。换句话说,“明明德”必须为“亲民”而“明明德”,而“止于至善”的效果,也必须合乎“亲民”的要求,才能使人安心而乐于顺从。




4

《中庸》开篇——天人法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高深,开篇三句说的更是大本大源。


“天命之谓性”。钱穆说:天命所与你的,就是人之禀赋,这就叫做性。人受了此性,这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即是说人生之内就见有天命,这不就是通天人了吗?


“率性之谓道”。因为人负天命,所以遵循天性,便是人生大道、自然大道。合乎人性,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太多人却早已忘了自己的天性是什么。


“修道之谓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发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将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


守得住性,把得住道,做得成教,就是那条天人合一之路。




“五经”开篇


1

《诗经》开篇——性情法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开篇便是《关雎》,写的是男女之情,充满了真挚和纯粹。真挚和纯粹则正是整部《诗经》最重要和珍贵的东西,无论所写所唱的是何种情愫。所以《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无邪”正是那种精诚之至,所以才那样动人。很多人以为这是艺术的,其实更是哲学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诚。诚于自己,就是纯粹;诚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诚诚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


将这种艺术性和哲学性融合的最好的四个字,正是“不忘初心”。而最终,我们的思都邪了,我们的人都假了。


赤子之心,赤诚为人。这就是最好的性情。




2

《尚书》开篇——政治法则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作为上古历史文献,《尚书》开篇所说就是尧舜禅让之事。这是一个伟大的寓言,隐喻着中国政治的最高理想——圣王政治。


何为圣王政治?内核不过就是十六个字:能者居之,以德服之;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孔子每每回望那个圣王时代,老子也梦想回到曾经的结绳记事之时。有个词叫“人心不古”。不古的事情,其实已经太多太多。




3

《礼记》开篇——教养法则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礼记》是礼仪之书,礼仪关乎的则是教养。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体现在他的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礼记》开篇这九个字,所说的正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的整体状态和表现——待人恭敬有礼,态度端正稳重,言语温和沉静。


外教养,内修养。有修养的人发之于外,就是言行举止的教养;言行举止往有教养上靠,熏陶的就是自己的修养。


这需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去做。《礼记》开篇九个字,给出的则是大方向。




4

《易经》开篇——人生法则


“元,亨,利,贞。”




《易经》开篇是乾卦,乾卦卦辞是“元,亨,利,贞”。对中国文化的最高概括是“道德”二字,“元,亨,利,贞”则同时包含大道至德。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刚健,人道进取,便是其中大道。


乾卦文言传说:元,众善之首;亨,美的会合;利,义的体现;贞,做事的根本。元、亨、利、贞,是君子的四德。


君子得此大道与四德,元、亨、利、贞便正是人生成功的四个阶段——合于善,是最好的开始;集合美,路就亨通;讲究义,就能得利;保持这些,事业就能稳固。


《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础和终极,而乾卦居于开始。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分量,开篇四个字,已足以说明。




5

《春秋》开篇——历史法则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自鲁隐公元年开始,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间的史事。开篇第一句看上去只是简单的编年纪事——鲁隐公元年,春天,正月。背后内涵却大有玄机,历来众说纷纭。


解释《春秋》的“三传”,只有《公羊传》对这句话有解释。就是在这段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对中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概念——“大一统”。


翻开中国历史,“大一统”始终是最大的发展趋势——春秋战国统一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统一于隋唐,之后的宋元明清都是大一统王朝,一直到今天的共和国。《三国演义》开篇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真是对中国历史最好的概括,而“合”才是那个根本的动力所在。


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情结,国家统一、和平安宁始终是中国人最深的愿望。这一切的源头,就在《春秋》开篇的六个字里。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这种笔法又被称为——微言大义。


所谓经典,越看似平凡的地方,往往越不平凡。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果然都是精华!
意味深长!四书五经真正的精华尽在开篇之言!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是精华
四书五经的开篇首句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都是精华!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蕴含什么哲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