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身上的痘痘是什么?警惕!具有传染性!

这几天,接连好几位朋友问孩子身上长了痘痘的问题,并且这些痘痘还越来越多,孩子一抓就会又起一片,自己在网上查了下,说这是“水猴子”,看到名字就疑惑了,这也不像猴子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最近也不是小朋友接触频繁的日子,为啥有这么多呢?好吧,我也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写写文章吧。

“水猴子”其实应该是“水瘊子”,就是传染性软疣的俗称。通俗情况下,民间会把软疣叫做瘊子,而这个软疣看起来水灵灵的,就叫“水瘊子”了,传着传着,有些人就误以为是“水猴子”了。

好了,开讲:

传染性软疣是什么样子的?

传染性软疣长的很有特色,让你看一眼就知道是它。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在皮肤表面,出现硬硬的、圆形的丘疹,表面光泽,中央有凹陷像肚脐一样,有时能看到软疣内部有乳酪样的物质,如下图所示:

警告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细节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上面的图片,大家应该能知道传染性软疣的样子了,强调一点哦,虽然叫水瘊子,但是里面不是水哦,并且这个是硬硬的,不是软软的。

有些家长说,我孩子的软疣不是这样的,也诊断为传染性软疣了,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疾病都是发展变化的,刚开始时,就是一个白色透亮的小丘疹,中央没有凹陷,丘疹逐渐增大,在6-12周的时间长到2-10mm,中央出现凹陷。

上图圆圈中,还没有出现中央凹陷,并且能看到奶酪样物质

为什么中央会出现凹陷呢?这是因为软疣中央的变性细胞会脱落形成的,具体机理见下图,哈哈,自己手绘的。

以上这些都还好认,还有些长成呈息肉样,结节样,有些软疣还伴有炎症表现,就不好认了,就得让医生评估了,比如下图这些:

警告

传染性软疣-结节样

传染性软疣-软疣皮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传染性软疣可出现于身体任何部位,具体出现在哪里,根据传播途径和是否抓挠而定。比如性传播的,那肯定最多出现在腹股沟、生殖器、大腿近侧和下腹部。

对于儿童,多是小朋友间接触传播的,或者大人照顾孩子时肌肤接触,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躯干、腋窝等处,他们自己抓挠,把软疣抓破会传染周围皮肤,就会在躯干上形成抓挠路线的条带状分布。

儿童经常揉眼睛,也会在眼睑上出现,面部会经常碰到一块,脸上也常见。


眼睑处的传染性软疣 

VisualDx.com

面部的传染性软疣

uptodat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传染性软疣数目不定,可单发或多发,一般都是独立存在、不融合。

有什么危害吗?

一般都没啥大危害,就是看着让人不舒服。有部分软疣会让孩子觉得痒,一痒就挠,会弄的全身都是,多的一身上百个。但是不用太担心,这个都能好,好了后,一般都不留疤。

还有就是抓破了,可能会导致感染,感染后的可能会留疤,长在屁股上的,会容易磨破,会有疼痛感觉。

长在眼睑处的,可能会导致结膜炎。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这是由于感染了传染性软疣病毒,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的慢性感染,结果就是出现皮肤上的一个个的小软疣。

大家知道天花吧,这个传染性软疣病毒和天花是一个大家族的,但是毒力完全不一样,天花感染后,导致人很快死亡,活下来也会留疤,而这个病毒就是让皮肤起点痘痘,所以不要害怕。

那怎么感染的这个病毒呢?通过接触传播或者性传播,接触包括直接的身体皮肤接触,也包括间接的物品接触,比如在公众澡堂,共用毛巾等。性传播就不用多说了啊。

该病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皮肤病,按照美国数据,每年有20万病例,基本都是儿童患病。

需要治疗吗?

这个疾病是自限性疾病,如果不治疗的话,健康的孩子,软疣经过炎症反应、破溃、结痂、大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退,并且一般不留疤,但少数病例可能会持续数年。

这里注意哦,如果出现软疣红肿,有炎症反应,不要认为是细菌感染,是软疣发展过程,不要上抗生素治疗。

警告

软疣的内容物(奶酪样)挤出

向左滑动查看图片

所以,不治疗、等其自行消退是没有问题的。有研究发现,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孩子,1年内都有50%的孩子完全治愈了。

但是如果特别痒、孩子老是抓挠,难受,弄的一身都是软疣,对孩子心理有影响,或者怕传染家庭内的其他孩子,那就可以治疗,治疗在这些方面是有好处的。

怎么治疗呢?

根据2017年的一篇系统综述,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可以治疗传染性软疣的单一治疗方法,不管是物理治疗,比如刮除,或者是化学药物涂抹,都没有良好的证据。

但是,在临床上对孩子使用刮除、冷冻等治疗方式,能产生快速、明显的缓解;2018的系统综述提示,使用斑蝥素涂抹软疣,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

所以,目前,临床上把刮除、冷冻、涂抹斑螯素作为一线疗法。国内前两种使用比较多,斑螯素使用很少,国外会使用,但斑螯素在美国还没有被FDA批准使用。

其他的做法,比如涂抹维A酸,或者激光治疗,虽然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但是这都是经验性的治疗方法,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其有效,这不是说这些不对,只是需要更多的实验验证,如果验证有效,就可以提升为一线疗法。

刮除/夹除疗法:

刮除/夹除疗法是用刮匙或者镊子,将传染性软疣病灶清除,就是将里面的奶酪样的物质全部清理掉,压迫止血后包扎,之后。这可即刻消除病变,效果不错。

但是这个治疗的缺点是治疗时会有点疼,会出血,孩子会害怕,治疗后,可能会留下小的凹陷性瘢痕。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这个方法,对于配合的大孩子能进行,对于小宝宝,可能不能配合。为了缓解孩子不安,让孩子配合,可以在要处理的皮肤区域先涂抹些表面麻醉剂,这样孩子就不疼了,就会配合些。

比如涂抹含有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乳膏,或多利多卡因的凝胶,涂抹后30分钟-1小时,或者孩子涂抹处皮肤没感觉时进行操作,能消除孩子的疼痛,让孩子配合。

如果软疣的数目很少,大部分1次夹除就能搞定,如果较多,可能需要多次夹除。研究发现,家长们对夹除的效果比较满意。

冷冻疗法:

就是用液氮,将软疣冷冻,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时,用棉签蘸取液氮敷于单个皮损处,如下图所示。

治疗也是有效的,但是也会导致疼痛,小朋友可能不配合,对于较大的软疣效果可能会差点,另外,治疗后,可能会有色素脱失或者疤痕。

涂抹斑螯素:

斑螯素是从芫菁(一种甲虫)中提取的,是一种是一种起泡剂,通过棘皮分解作用引起软疣脱落。还记的小时候,被虫子蜇了后,会起大疱吗?该药物就是采用的这个机理。

该药的研究越来越多,认为其安全有效,并且引起的疼痛等副作用小,一些书籍把这种治疗列为儿童的首选治疗。

治疗时,将斑蝥素直接涂在皮损上,注意不要在面部、生殖器区或肛周部位使用。涂抹后可以可覆盖或者敞开涂药部位,数小时后会起疱,用肥皂水洗去药物即可。一般1-2次就能将软疣全部清除。

但是这种治疗,在国内很少,查了资料库,国内目前只有1篇文献提到这种治疗,还没写明产品,应该也是在试验。

维A酸涂抹:

维A酸也叫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作用于皮肤时,能诱发局部刺激以破坏病毒的蛋白质-脂质膜,能使得角质细胞脱落,达到治疗效果。

可以使用维A酸乳膏(0.1%,好多牌子可选),睡前使用1次,不要在白天使用,因为不能见光,见光后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如果需要增加次数,白天使用采用遮光措施。维A酸会导致皮肤干燥,有刺激感觉,如果出现皮肤红斑,需要停用。

激光治疗:

一些小型的病历报告提示使用激光治疗有效,目前有些医院会采用这种方式,优缺点和上面的也差不多,然后就是收费可能会贵些。

注意一点,以上治疗,不能用于眼睑处的,如果眼睑处有,请眼科医生治疗。另外,如果是全身泛发性的传染性软疣,或者孩子有免疫功能缺陷的,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本文不涉及了,咨询皮肤科医生就行了。

另外,不管哪种治疗,都要在治疗期间,减少孩子自己抓挠,不然一边治疗,一边出新的软疣,治疗起来没完了

如果孩子有传染性软疣,怎么预防家人被传染?

家长可能担心其他孩子被这孩子感染,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不接触到软疣处就行,那就减少孩子之间的接触,避免肌肤接触,不在一个床睡觉,避免公用毛巾等就可以了。

大人给孩子处理软疣、洗澡时,可以带手套。

目前资料没有提到让消毒衣物、清洗衣服时分开等措施,但保险起见,分开洗应该可以好点。

怎么预防呢?

如果周围有这个疾病的小朋友,避免孩子肌肤接触、避免共用毛巾、床铺就行了。

没有这样的孩子,不需要特殊预防,做好个人卫生,不和别人共用毛巾、衣物就行了。

妈妈会传给新生儿吗?

目前已经有垂直传播的病例,新生儿生后出现这个问题,但是比例比较少见,可能和妈妈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有被动保护有关。


软疣红肿不是细菌感染的标志?

如果出现软疣红肿明显,孩子疼痛,一般都不是继发细菌感染,这时要进行止疼等处理,但不要用抗生素治疗,有时会越用越坏。

当然这时得就医了,所以这条是给医生看的,给医生们提个醒,如果发现下面图片所示的皮疹,要想想是不是传染性软疣,让皮肤科会个诊。

图片来自:Molluscum BOTE Sign: A Predictor of Imminent Resolution.

- 参考文献 -

[1].Johannes C van der Wouden.Interventions for cutaneous molluscum contagiosum.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2017.03.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4767.pub4

[2].Paras P. Vakharia.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pical Cantharidin Treatment for Molluscum Contagiosum and Warts: A Systematic Review.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volume 19, pages791–803(2018)

[3].Fitzpatrick’s Dermatology.9th.2019.

[4].Stuart N Isaacs.Molluscum contagiosum.UPTODATE.2020.

[5].Deborah C Hsu.Clinical use of topical anesthetics in children.UPTODATE.2018.

[6].Red Book.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痛不痒就没事?身上的肉疙瘩,有3种会传染,1种能遗传!
【木瓜课堂】宝宝皮肤上的“瘊子”--传染性软疣
薏苡仁治水瘊子
皮肤长瘊子治疗
我手上的瘊子这么多,怎么才能根治呢?
各种疣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