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名家颂汤和:明朝开国元勋为何善终者唯此一人?

创大明论英雄善终者唯此一人

识时务知进退三百年天下无双

朱元璋御赐楹联曰

千年不朽勋臣府

万古长青信国祠

《明史·汤和传》

(清代张廷玉撰)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郭子兴初起,和帅壮士十余人归之,以功授千户。从太祖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军总管。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从定太平,获马三百。从击陈野先,流矢中左股,拔矢复斗,卒与诸将破擒野先。别下溧水、句容,从定集庆。从徐达取镇江,进统军元师。徇奔牛、吕城,降陈保二。取金坛、常州,以和为枢密院同佥守之。

常与吴接境,张士诚间谍百出,和防御严密,敌莫能窥。再寇,再击却之,俘斩千计。进攻无锡,大破吴军于锡山,走莫天祐,获其妻子,进中书左丞。以舟师徇黄杨山,败吴水军,获千户四十九人,拜平章政事。援长兴,与张士信战城下。城中兵出夹击,大败之,俘卒八千,解围而还。讨平江西诸山寨。永新守将周安叛,进击败之,连破其十七寨,围城三月,克之,执安以献,还守常州。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

初建御史台,以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寻拜征南将军,与副将军吴祯帅常州、长兴、江阴诸军,讨方国珍。渡曹娥江,下余姚、上虞,取庆元。国珍走入海,追击败之,获其大帅二人、海舟二十五艘,斩馘无算,还定诸属城。遣使招国珍,国珍诣军门降,得卒二万四千,海舟四百余艘。浙东悉定。遂与副将军廖永忠伐陈友定,自明州由海道乘风抵福州之五虎门,驻师南台,使人谕降。不应,遂围之。败平章曲出于城下。参政袁仁请降,遂乘城入。分兵徇兴化、漳、泉及福宁诸州县。进拔延平,执友定送京师。时洪武元年正月也。

大军方北伐,命造舟明州,运粮输直沽。海多飓风,输镇江而还。拜偏将军。从大将军西征,与右副将军冯胜自怀庆逾太行,取泽、潞、晋、绛诸州郡。从大将军拔河中。明年,渡河入潼关,分兵趋泾州,使部将招降张良臣,既而叛去。会大军围庆阳,执斩之。又明年,复以右副副将军从大将军败扩廓于定西,遂定宁夏,逐北至察罕脑儿,擒猛将虎陈,获马牛羊十余万。徇东胜、大同、宣府皆有功。还,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中山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拜征西将军,与副将军廖永忠帅舟师溯江伐夏。夏人以兵扼险,攻不克。江水暴涨,驻师大溪口,久不进,而傅友德已自秦、陇深入,取汉中。永忠先驱破瞿塘关,入夔州。和乃引军继之,入重庆,降明升。师还,友德、永忠受上赏,而和不及。明年从大将军北伐,遇敌于断头山,战败,亡一指挥,帝不问。寻与李善长营中都宫阙。镇北平,甓彰德城。征察罕脑儿,大捷。九年,伯颜帖木儿为边患,以征西将军防延安。伯颜乞和,乃还。十一年春,进封信国公,岁禄三千石,议军国事。数出中都、临清、北平练军伍,完城郭。十四年以左副将军出塞,征乃儿不花,破敌灰山营,获平章别里哥、枢密使久通而还。十八年,思州蛮叛,以征虏将军从楚王讨平之,俘获四万,擒其酋以归。

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平中原师还论功,以和征闽时放遣陈友定余孽,八郡复扰,师还,为秀兰山贼所袭,失二指挥,故不得封公。伐蜀还,面数其逗挠罪。顿首谢,乃已。其封信国公也,犹数其常州时过失,镌之券。于时,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

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国珍从子也,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役夫往往过望,而民不能无扰,浙人颇苦之。或谓和曰:“民讟矣,奈何?”和曰:“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讟者,齿吾剑。”逾年而城成。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浙东民四丁以上者,户取一丁戍之,凡得五万八千七百余人。明年,闽中并海城工竣,和还报命,中都新第亦成。和帅妻子陛辞,赐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钞三千锭、彩币四十有副,夫人胡氏赐亦称是。并降玺书褒谕,诸功臣莫得比焉。自是和岁一朝京师。

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帝即日临视,惋叹久之,遣还里。疾小间,复命其子迎至都,俾以安车入内殿,宴劳备至,赐金帛御膳法酒相属。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嘉靖间,东南苦倭患,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致,久且不己,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巡按御史请于朝,立庙以祀。

《东瓯汤襄武王神道碑铭》

(明代方孝孺撰)

大明左柱国信国公赠东瓯王谥襄武神道碑铭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壬辰,皇帝御奉天门。故东瓯襄武王之孙昱,顿首言曰:“先臣和,没已三年,墓道之碑已具,而未有刻文。惟陛下悯之,俾史臣有述焉。” 制曰:“可。” 臣昱至翰林,以文为请。臣谨以其事闻有诏,俾为之铭。臣乃言曰:昔元徳既衰,天下大乱。我太祖髙皇帝,以神武明圣之资,哀生民之无辜。奋袂一麾,四方响应。芟夷僭盗,荡涤凶奸。十余年间,遂济大业。虽曰天命所属,不以智力。然猛将名臣之勋,著于王室,有可徴者。昔王之归凤阳新第也,髙皇帝有饯赐之勅;其薨也,有祭诔之文。帝自谓与王同受知滁阳,称其智勇过人,命勒石以纪劳绩,圣情深厚矣。今陛下不遗旧,而赐铭其碑,以宠绥汤氏,实行髙皇帝之遗志。臣执笔从太史后,何敢卒让。

谨按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都督、左柱国、议军国事、信国公、追谥襄武、封东瓯王,姓汤氏,讳和,字鼎臣,世居凤阳县之东湖里。曾祖五一府君,祖六一府君,皆以王贵,追封信国公。考七一府君,赠特进光禄大夫、右都督、左柱国、追封信国公。曾祖妣某氏、祖妣周氏、妣谢氏俱封信国夫人。王幼丧二亲,卓越有奇志,嬉戏常习骑射,指使群儿,父老异之。及长,身长七尺,倜傥饶智略。元至正间,豪杰多起兵,据郡县。王亦思自奋拔,以取富贵。壬辰岁,闻滁阳王据濠,兵势强。率所厚壮士千余人,仗剑从之。滁阳王奇王骁勇,置之麾下,使从诸将略地,每在前行,命为百戸;取九湾,攻濠之定远,得兵千五百人,擢为千戸;时髙皇帝处滁阳王甥馆,王委心推奉,率兵从大洪山寨,得兵八百,升长万夫。复从攻滁州,其守帅以功多,授管军总管,招集士卒益众。又明年甲午,帝自取和州,诸将多滁阳王旧部曲,顾望未尽効臣礼。惟王以所领兵,听命甚谨,帝心嘉焉。会义兵元帅陈也先,复攻和州,王与将士击走之。

乙未六月,帝渡江,下采石、定太平,王获敌马三百,士卒称是。既而,也先与其将康将军,水陆分道冦城。王击其水军,矢中左臂,怒气益奋。中山王徐公达、宁河王邓公愈,帅师由东门转战城北,破其步军,遂生擒也先以献。王分兵取溧水、句容,克而守之。丙申,帝定建业。三月,王偕中山王取镇江,一日克其城,兵不血刃,升统兵元帅。复同中山王取金坛及富庄。七月,转同佥枢密院事。丁酉三月,克常州,奉命镇守其地。攻取江阴。明年,伪吴张士诚兵冦常州,王力战却之,擒其卒三百。十月,复来寇,俘甲士千余,舟数十艘,马数十匹,贼势为之少沮。壬寅,偕中山王攻无锡。癸卯,大破士诚兵于杨山,斩其枭将,获甲首五百级,逐其别将莫将军,虏其妻子以还,拜中书左丞。甲辰,士诚弟伪丞相士信,寇围长兴。王率歩将吴福兴,会开平王常公遇春军合战,士信大败而退,超迁中书平章。乙巳,击江西剧盗姚大胆,斩之,遂取永新州,戮伪左丞周安等,籍士马归于京师,仍出守常州。

丙午,帝命诸将伐士诚,略太湖,营于旧馆,降伪将吕左丞等,虏其兵二千、马八十匹。转战湖州,守将张右丞降。进击吴江州,将不能格,亦降。遂薄姑苏,围之。明年丁未,为吴元年,九月,中山、开平与王益督兵力战,卒平姑苏,缚士诚以归,三吴悉定。除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徳,阶荣禄大夫。时方谷珍据温、台、庆元三郡,与士诚比境。闻士诚败,固已震恐。王督诸军征之,谷珍惧,乘大舶逃匿海岛中。王遣人持书,谕以国家威德,谷珍即率昆弟子侄待罪军门,得兵械舟楫以万计。所至不扰,王之功居多。乘胜下福州。

戊申,帝即大位,改元洪武。王略定闽中诸郡,至延平,主帅陈友定怙险横甚,令其副出城降,观望持两端。王虏之以归,东南海上晏然。是岁九月,帝幸汴梁,王实扈从。既而与宋国公冯胜,取怀庆、泽、潞,晋、绛。二年,同中山王抜河中,渡河入潼关。趋凤翔、越六盘,关陇皆平。明年,与中山王、宋国公至定西,袭元将扩阔帖木儿营。西北取宁夏,至察罕脑儿,获其猛将虎陈。定东胜、大同、宣府,皆以劳先诸将。九月,还京师,论功行赏,锡以铁劵,封中山侯、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禄一千五百石。明玉珍乘中国乱,僭号四川,以重庆为都。玉珍死,其子升立。四年,诏王及德庆侯廖永忠,统诸将征之。升锁瞿塘峡,以遏舟师。王以计败之,水陆并进,直捣伪都。升不能支,率其臣属,奉金宝以降。五年,同中山王北征,穷追和林。明年,甓通州外郛。八年,移镇彰徳,甓其城。是冬,追元逋臣伯颜帖木儿于察罕脑儿,获马牛羊无算。十年正月元日,帝念王之功,加号推诚,位特进,阶为光禄大夫,职为左都督,勋为左柱国,爵为公,国于信,俾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仍赐铁劵。王益恭畏,不自骄盈。继与岐阳王李公文忠,练卒于凤阳。凤阳,濠之赐名也。明年,巡抚西河州,缮完其城郭营舍。

十四年,偕中山王北伐,下灰山,擒其平章别里哥及枢密副使久通。又明年,诏至四川永宁,治墉濠、饬士马。十八年,五开山獠为乱,王帅师讨之,夷其窟穴,俘戮四万人。及入朝,王以春秋髙,思归故乡,从容乞骸骨。群公次第以为言,帝喜之,赐宝钞五万,俾造第宅于凤阳,而谓王曰:‘日本小夷,屡扰东海上。卿虽老,强为朕行。视要割地筑城、增戍以固守备。’王筑海上数十城,民四丁取其一为兵,以守之。二十一年,新第以成,告率妻子陛辞,赐白金以两计者二千,黄金以两计者三百,钞以缗计者一万五千,文绮四十端;信国夫人胡氏,亦赐金钱文绮甚厚。俱降手敕褒嘉之。

二十三年元旦,朝于京师,忽被末疾,且失音不能言。帝闻之,大惊。即命驾临视,叹惋久之,遣归故里。十月,诏王之子,将命召至邸,赐以安车入殿廷,燕劳备至。复厚赍俾归,以俟有瘳。二十七年,王疾弥甚,不能兴。帝思见之,特诏舆入觐,手为摩抚,语及旧劳,对之雪涕。赐钞六百五十缗,预为茔葬之资。二十八年八月七日,薨于里第之正寝,至是年七十矣。讣闻,帝感悼,为之不御朝者三日。追封定谥,亲为文,授使者以祭,命亲王咸遣祭于其家。棺椁、明器、冢圹,皆官为之。以是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县曹山之原。诏肖像于功臣祠,配飨于太庙,祥禫必赐祭。髙皇帝礼遇功臣,加恩于王,恩礼之隆,时莫与比。夫人有妇德,明诏称其贤。子五人:曰鼎,署前军都督府佥事;曰軏,太原中护卫镇抚;曰鼐,曰爕,皆早卒;曰醴,同知左军都督府,阶荣禄大夫,将兵征五开,卒于军。女五人:长适德庆侯廖权;次为鲁王妃;次适万泉卫指挥俞鼎,次适景东卫指挥赖镇之子溶,次适楚雄卫指挥袁义之子兴。孙男十一人,曰昱、暹、昇、晟、勗、景、昪、昺、旻、昊、曅。晟,其嫡也。孙女四人。曾孙男一人,女二人,皆幼。

王沉毅质直,勇而善断,不妄发言,入闻国论,一语不泄于左右。行师受任,有诏即行,不少顾家。临敌果敢,坚忍未尝挫衄。有语及兵书者,辄笑曰:‘临阵决机,在智识敏达耳,何以泥古为!’家蓄妾媵百余,暮年皆资遣宁家。得赏赐,多惠乡党父老及孤贫无告者。贵任公宰,及归田里,见故交遗民,意欢如也。厥后群公多先物故,而王独享寿考,以令名终。斯固保身之有道,而始终不倦,可谓盛也已。

今陛下追惟创业之艰,显扬刻铭,使播不朽,岂独盖覆汤氏之子孙,盖以昭扬先帝之功徳,而垂万世也。是用备著其事,而献铭曰:于昭上帝,视下孔仁。降圣储才,相慈世民。民之颠隮,俾圣康之。复俾贤臣,佐而襄之。有元既衰,天厌其乱。督生髙皇,拯绥大难。龙奋于潜,八极晦冥。英杰如云,翼之以升。惟东瓯王,既智且武。灼知天命,早识真主。众方梦梦,未决所从。独断不疑,委身效忠。臣或择君,杖策千里。生于帝乡,其祉孰似。宝剑雕戈,折冲四方。如虎如貔,驱彼犬羊。披淮济江,以作京邑。京邑既成,皇业乃集。东遏伪吴,坐镇毗陵。不骞不倾,仗义为城。帝德日宣,远怀迩服。王率之行,势若破竹。既平姑苏,元恶就诛。威镇东南,暨于海隅。乃清关陇,乃平幽冀。万邦来同,献其琛贝。帝曰念哉,劬我元勋。爰启土疆,流庆后昆。中山建侯,遂公大国。貂冠金劵,绣裳赤舄。海宇晏宁,变夷为华。民休田闾,谷粟丝麻。王亦白发,燕嬉甲第。伊谁致之,天子之赐。天子有诏,共乐太平。文锦兼金,侑以百朋。内暨夫人,亦受宠锡。玺书烂然,观者动色。天实生才,股肱圣皇。丰其茀禄,俾之寿康。寿考令终,孰与之同。天子之门,式劝有功。没登王封,从飨宗庙。始卒无瑕,其忠有耀。昭哉大明,如日丽天。载焯鸿勋,以训万年。”

作者:方孝孺

此碑建于洪武三十一年九月

《追鼎臣公传》

(明代兵部尚书于谦敬撰)

公佐明太祖,起兵和阳,与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并驰名宇宙一时。身擒陈友谅,下重庆,致夏明昇降。丰功伟烈,载之史册者,昭如日星。洪武二年己酉春,正月,立功臣庙,公与焉,始封征南将军,后封信国公。及太祖定鼎金陵后,春秋寖高,公从容告退,太祖慰谕之,赐钞,治第凤阳。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于法,鲜得免者,而公独享寿考,以功名终享,年七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生于元泰定三年丙寅三月初十日巳时,薨于洪武廿八年乙亥八月初十日亥时。

夫公始以立功而仕,后以见机而作,进则不愧为勋臣,退则不愧为哲士,其亦范蠡知机、张良辟榖之卓识也!

世再晚兵部尚书于谦顿首拜撰

明代兵部尚书史可法跋《鼎臣公赞》

景仰公规,神威奋武,佐命兴师,战胜攻取,不伐不矜,中规中矩,功盖一时,名乖千古!

时在正统十三年岁次戊辰春三月中浣之吉

世再晚兵部尚书史可法跋

《汤和年谱》

(编撰:汤世生)

1326年 丙寅 元泰定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凤阳县之东湖里。

1352年 壬辰 元至正十二年,27岁,闻滁阳王据濠,兵势强。率所厚壮士千余人,仗剑从之。滁阳王奇之骁勇,置之麾下,使从诸将略地,每在前行,命为百戸;取九湾,攻濠之定远,得兵千五百人,擢为千戸;后率兵从大洪山寨,得兵八百,升长万夫。

1354年 甲午 元至正十四年,29岁,会义兵元帅陈也先,复攻和州。

1355年 乙未 元至正十五年,30岁,六月,渡江定采石,入太平,获敌马三百,士卒称是。与中山王徐达、宁河王邓愈,生擒也先以献。

1356年 丙申 元至正十六年,31岁,三月,从取集庆,偕中山王徐达取镇江,一日克其城,兵不血刃,升统兵元帅。复同中山王取金坛及富庄。七月,转同佥枢密院事。

1357年 丁酉 元至正十七年,32岁,三月,克常州,奉命镇守其地。攻取江阴。壬寅,偕中山王攻无锡。己亥(1359),升中书左丞,积功升中书平章。

1358年 戊戌 至正十八年,33岁,张士诚兵冦常州,力战却之,擒其卒三百。十月,复来寇,俘甲士千余,舟数十艘,马数十匹。

1361年 辛丑 元至正二十一年,36岁,从取江西,还守常州。

1362年 壬寅 元至正二十二年,37岁,偕中山王攻无锡。

1363年 癸卯 元至正二十三年,38岁,大破士诚兵于杨山,斩其枭将,获甲首五百级,逐其别将莫将军,虏其妻子以还,拜中书左丞。

1364年 甲辰 元至正二十四年,39岁,会开平王常遇春军合战张士信,士信大败而退,超迁中书平章。

1365年 乙巳 元至正二十五年,40岁,取永新州,出守常州。

1366年 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41岁,偕诸将伐士诚,略太湖,营于旧馆,降吕左丞等,虏其兵二千、马八十匹。转战湖州,守将张右丞降。

1367年 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42岁,九月,与中山、开平益督兵力战,卒平姑苏,缚士诚以归,三吴悉定。除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徳,阶荣禄大夫。

1368年 戊申 洪武元年,43岁,取延平、兴化、漳、泉、潮等州,七月,还师。九月,扈驾至汴梁。既而与宋国公冯胜,取怀庆、泽、潞,晋、绛。

1369年 己酉 洪武二年,44岁,二月,从攻河中府。三月,从攻凤翔、六盘、泾州、庆阳。

1370年 庚戌 洪武三年,45岁,与中山王、宋国公至定西,袭元将扩阔帖木儿营。西北取宁夏,至察罕脑儿,获其猛将虎陈。定东胜、大同、宣府,皆以劳先诸将。九月,还京师,论功行赏,锡以铁劵,封中山侯、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禄一千五百石。

1371年 辛亥 洪武四年,46岁,奉旨总兵入四川,成都平之。

1372年 壬子 洪武五年, 47岁,正月,班师,命从征和林沙漠。

1373年 癸丑 洪武六年,48岁,甓通州外郛。二月,奉旨还临清。

1374年 甲寅 洪武七年,49岁,守彰德。

1375年 乙卯 洪武八年,50岁,移镇彰徳,甓其城。是冬,追元逋臣伯颜帖木儿于察罕脑儿,获马牛羊无算。从攻察罕脑儿。

1376年 丙辰 洪武九年,51岁,回京。

1377年 丁巳 洪武十年,52岁,正月,改封信国公。加号推诚,位特进,阶为光禄大夫,职为左都督,勋为左柱国,爵为公,国于信,俾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仍赐铁劵。继与岐阳王李公文忠,练卒于凤阳。

1381年 辛酉 洪武十四年,56岁,偕中山王北伐,下灰山,擒其平章别里哥及枢密副使久通。又明年,诏至四川永宁,治墉濠、饬士马。

1385年 乙丑 洪武十八年,60岁,五开山獠为乱,帅师讨之,夷其窟穴,俘戮四万人。及入朝,以春秋髙,思归故乡,从容乞骸骨。群公次第以为言,帝喜之,赐宝钞五万,俾造第宅于凤阳,而谓王曰:‘日本小夷,屡扰东海上。卿虽老,强为朕行。视要割地筑城、增戍以固守备。’

1388年 戊辰 洪武二十一年,63岁,新第以成,告率妻子陛辞,赐白金以两计者二千,黄金以两计者三百,钞以缗计者一万五千,文绮四十端;信国夫人胡氏,亦赐金钱文绮甚厚。俱降手敕褒嘉之。

1390年 庚午 洪武二十三年,65岁,元旦,朝于京师,忽被末疾,且失音不能言。帝闻之,大惊。即命驾临视,叹惋久之,遣归故里。十月,诏王之子,将命召至邸,赐以安车入殿廷,燕劳备至。复厚赍俾归,以俟有瘳。

1394年 甲戌 洪武二十七年,69岁,王疾弥甚,不能兴。帝思见之,特诏舆入觐,手为摩抚,语及旧劳,对之雪涕。赐钞六百五十缗,预为茔葬之资。

1395年 乙亥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七日,薨于里第之正寝,至是年七十矣。讣闻,帝感悼,为之不御朝者三日。追封定谥,亲为文,赠东瓯王,谥襄武王,授使者以祭,命亲王咸遣祭于其家。棺椁、明器、冢圹,皆官为之。

1395年 乙亥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壬申日,奉敕茔葬曹山之原。

(编撰:汤世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史记卷第五十
白话《明史》汤和传
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发小:汤和
十六国春秋卷三前赵录三
后集·卷一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编修-●卷一百六十四◎帝王部·招怀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