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辉跃:观鸟达人和她的自然笔记 | 文化讲堂第11期


主讲人:肖辉跃(鸟类摄影师,自然文学作家)

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问题也愈发凸显。肖辉跃是一名来自湖南的生态散文学家,也是一名鸟类摄影师,数年间她跑遍中国的高原用镜头记录下800多种野生鸟类的姿态,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新的思考。本期文化讲堂,肖辉跃为你讲述一个个“飞跃高原”去追鸟的故事。

以下内容为文字摘录:

我是来自湖南长沙的“鸟人”肖辉跃,大家都叫我“三湘第一女鸟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川西高原以及北疆,拍下了821种鸟。

白肩雕,摄影:肖辉跃

棕尾虹雉的雌鸟(左)和雄鸟(右),摄影:肖辉跃

在这几年拍的鸟中不乏一些珍稀罕见的鸟类,中国的三大虹雉——绿尾虹雉、棕尾虹雉以及白尾梢虹雉,我都拍到了,目前在国内拍到这几个鸟种的人屈指可数。

艰辛的拍鸟之路

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中拍鸟

拍鸟其实是一个很艰苦艰辛的工作,我最高去过的是海拔5500米,负重20公斤。去云南高黎贡山拍白尾梢虹雉的时候,从山底的1900米直达山顶的3250米的南斋公房。南斋公房是一个只有门,其他什么都没有的石头房子,但它有三个房客——

第一个房客是蜘蛛,晚上它会爬到我的脸上来上网,因为山顶没有信号。

第二个是赤腹松鼠,它到房子中间的桌子上吃贡品,这些贡品是驴友和一些善男信女放在那里的花生、橘子、苹果,它们还不客气地把我带上山的两包饼干也都吃掉了。

第三个是熊,高黎贡山有两种熊,第一种熊就是黑熊,当地也称狗熊;还有一种是棕熊,当地称麻熊。在上山的路途中,我就看到沿路有不断出现的有警示牌,上面写着“熊出没,注意安全”。

有一天晚上,我睡在南斋公房里的时候,天下大雨,雨水就顺着墙角流下来,把我连人带睡褥冲到了大门口。我一早醒来,是睡在汪洋大海之中的。

还有一次我去拍白尾梢虹雉的时候,天又起了大雾,同时还有雷暴,我和鸟导不小心又走散了,怎么办呢?我就躲到一个悬崖下的石头后面,在每一个(打雷的)空隙朝空中大喊救命。结果喊了半天,鸟导都没过来。后来,我就想他可能对人的声音不敏感了,对鸟类的声音更敏感。那么我就学了几声鸟叫,这个又像鸡叫又像狗叫的鸟,就是高黎贡山的瑰宝白尾梢虹雉。循着叫声,鸟导终于找到了我这只“白尾梢虹雉”。而在这种天气条件下,高黎贡山每年都要走丢好几个人。

护鸟卫士

既然是一个鸟人,那么我肯定会爱鸟,所有伤害鸟、打鸟的行为,我都会坚决制止。

我眼里绝对揉不进沙子,到目前为止我总共拆了100多个鸟网,制止了十几起打鸟抓鸟的(案件),像什么拿斧头威胁、放狗咬人、持枪威胁我都碰到过。

在2015年12月底,我在南京玄武湖发现了一种很美丽的鸟——鸳鸯,当时这种鸟已经在玄武湖消失了5年。鸳鸯是一种冬候鸟,它在东北繁殖,每一年的冬季到中国的南方——像江西婺源、福建明溪,还有南京的玄武湖这戏地方越冬。

鸳鸯,摄影:肖辉跃

我那一次发现鸳鸯的时候,同时在后面的芦苇丛里发现了两个钓鱼的人。我觉得有点奇怪,如果是钓友,钓鱼肯定是看着前面的钓杆,不会左顾右看。但这两个人就是这样的,环顾四周,不停地左顾右盼。

我就用镜头扫了一眼,结果发现他们是持枪(打鸟)的。那怎么行?我就悄悄地向他们靠近,把他们持枪的镜头拍下来。但他们同时也发现了我,马上就朝我跑过来,其中一个穿黄色军大衣的人拿枪逼着我,我胸一挺大吼一声:“你敢!”他们马上就被我吓住了,另一个人扯了扯那个穿黄色军大衣的人的衣角,两人就灰溜溜地跑了。

喇嘛与蓝马鸡

2017年11月,那一次我约了一个朋友去青海海东,拜访一位住在深山里的老喇嘛。那天下大雨,老喇嘛他就在手里面提了一袋馍,还打了一把伞,面无表情把我们迎进了山。我们是坐车进山的,在一个转弯处我听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声音,这声音有点像驴叫,又有点像鹅叫。我觉得养驴也好,养鹅也好,都不是一个喇嘛庙里应该做的事。但是等车转过弯后,我在路中间看到了一只蓝马鸡。

那只蓝马鸡就站在路的中间,它一看到我们的车,马上往山里面跑。这时那个老喇嘛在车里念了一句藏语,蓝马鸡马上站定,眼睛来来回回扫视我们的车身,一看我们的车没有动静了,它又往山里面跑。老喇嘛打开了车门,又念了一句藏语,那只蓝马鸡高兴地朝老喇嘛跑过来,它脸上的两撇白胡须还因为激动闪到了后面。老喇嘛张开双臂迎接它,蓝马鸡飞快跑到他的怀里,就像一个孩子扑进久别的亲人的怀抱。

喇嘛与蓝马鸡,摄影:肖辉跃

老喇嘛蹲下来撕了一点馍,给蓝马鸡吃。老喇嘛就问:你今天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就下山?是山里面太冷了,还是黄鼠狼又欺负你了?蓝马鸡只是吃东西,嘴里巴拉巴拉的,头和尾巴摇来摇去,算是作了回答。

我们都听不懂蓝马鸡说的是什么,但是老喇嘛听懂了。他告诉我们,蓝马鸡说山里面的雨太大了,把它的羽毛淋湿了,所以它就跑到这里来避雨了。蓝马鸡陪老喇嘛聊了一会儿,雨就慢慢变小了,它准备再次回到山里面,走的时候一步三回头,老喇嘛和它挥手再见。

渐渐远去的高原风光

我拍了这么多鸟,难道只是为了自娱自乐吗?我在这几年观鸟的历程中,我也目睹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壮丽神奇的高原风光正在渐渐远离我们,独具魅力的高原也正在失去原有的特色,包括鸟类在内的动物们生存环境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可可西里,大家都知道招牌动物是藏羚羊。藏羚羊在1990年有100万只,到了1995年,就只剩下75000只。后来国家采取了很大的措施来保护藏羚羊,成立了阿尔金山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羌塘保护区,2000年还成立了三江源保护区。这其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叫索南达杰,他是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的年轻生命,也是一位县委书记。

普氏原羚,原本在我国的内蒙、青海、宁夏、甘肃有成千上万只,现在大概只有1000头。它们的栖息地的破碎化,还有我们现在这种围栏(放牧),对它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在拍鸟和观鸟的过程当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自然文学。这些自然文学几乎都是国外的,像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梭罗的《瓦尔登湖》、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这些国外的自然文学有个共同的特点,我们从中很容易看到超验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它们是对自然的崇尚与赞美,对物欲主义的鄙视和唾弃,对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从自然中寻求思想和文化的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影响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观。

那么,我觉得我也有这么多有趣的亲身经历,为什么不提起笔写一本我们中国自己的自然文学呢?我就写了《飞跃高原》。希望能够用过这本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的每一条生命,从而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


(编 / 俎燚楠,审 / 任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山的自然笔记》-322【蓝马鸡】
蓝马鸡——独栖中国的“蓝精灵”
百鸟园(409)——蓝马鸡
陆禽:蓝马鸡
树上蓝马鸡
每日一鸟(158期)——蓝马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