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浑圆桩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练?

有些朋友提出问题,说松静桩和浑圆桩兼修可不可以?或者说练浑圆桩,然后接形意的动功行不行?就这个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以前也站过浑圆桩,最初是大成拳的函授教材,后来是修真心语的浑圆功,然后是函授卢氏结构的六面整体浑圆桩……当时能站到两个小时以上。---这些东西带给我的好处就是——我多余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改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身上错误的劲力去掉。

我命好,碰上了卢正文先生的大弟子李贤康老师和李旭洲先生的另一脉传人吴炳文老师,得他们二位指点,才知道自己以前练得全错了,年轻改错还来得及。

还有一个好处是,因为我把这个错误犯得比较彻底,所以为了挽救自己,把桩法内在的原理和脉络弄得比较清楚,所以能和大家细聊聊。

为什么说初练站浑圆错了呢?

并不是说浑圆桩错了,它确实是内家拳的宝贝之一,而是咱们自己练得有毛病。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回答我三个问题:

一、这个桩为什么叫浑圆桩?

二、浑圆桩里要站出点什么东西来?先出什么?后出什么?

三、站出来的东西实战怎么应用的?

谁要是说这三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都弄明白了!那你就大胆的站去吧,没问题!

反过来,您要是觉得底气有点不足,脑子有点迷糊,那您就往下看看吧。

练浑圆桩入门,十有八九是受了大成拳/意拳文献的鼓舞,我就借大成、意拳前辈的话头,开始聊聊浑圆桩。

识别二维码走进传武明师微课 总有您需要的!

常志朗先生是王芗斋先生的爱徒,从小在王家长大的。大家听听他怎么说:“站桩是个宝,站对和站错,差好远! 现在没有人、我就给你说现在没有人会站桩,现在你说找一个能看懂站桩的人都很难,站桩站偏了有人能给你教正,这样的人现在几乎没有。你比如这个胯,这个胯收回来,大转子怎么样,等等好多东西,都是王先生(王芗斋)手把手教我,我又经常仔细观察,自己琢摩、总结。所以我一看就知道对与不对。师父教徒弟,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应当怎么练,这样的师父现在几乎没有。我曾教过几个人,学了几天,懂了一点道理,他认为这个拳术的道理他懂了,连我没教的他也懂了,我一看他,其实一动都不对。他全跑到另一边去了”。

大成拳门里的朋友告诉过我,王芗斋先生当年亲手调教的常志郎先生,并不是先站浑圆,而是从类似松静桩的桩法开始的,一点点增加内容,不过两、三年,常先生的功夫就很棒了。那时候常先生还在上学,不可能每天七八个小时站桩,所以他的桩里必然有使训练效率更高的内容,我们想要求得功夫,应该是研究那些东西是什么?也就是常先生说的,你得站对了,怎么叫站对了,就是细节都做对了。好比加工精密仪器,不能有“差不多”的概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否则肯花时间,卖傻力气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你长功夫、成高手?

从常先生的话可以看出,大成的品牌桩是浑圆桩,但是在这一个桩之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有朋友说大要领不是都差不多么?对,所有拳法大要领都差不多,长功夫就长在细节上,你练拳,究竟是想练功夫呢?还是想就练那个“拳”?如果是前者,您就往下看,如果是后者,赶紧站桩去吧,在我这纯粹是耽误工夫。

细节出真功啊!什么叫细节呢?

大家请看看,姚宗勋先生,意拳的泰斗,他怎么说。

这是杂志上采访崔瑞斌先生(姚先生的得意弟子)的纪录:

笔者:您刚才说姚先生和李先生教的东西差距较大,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

崔老师:姚老师从撑抱桩开始教我,但他告诉我,我的手形不大对,他讲小拇指应该怎么做,食指应该怎么做,大拇指应该怎么做,剩下的中指和无名指又应该怎么做,讲得很细。回去之后,按照姚老师的要求,我去找感觉,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我非找到那种感觉不可。找到以后,告诉姚老师,他再给我说下面的东西。这么练,对功夫的提高很有益处。这些年很多人都在教意拳,就拿站桩来说,教的都差不多。但是姚老师在站桩的细节上跟他们不同,区别很大,我认为这些细节很重要,直接影响你那些内在的变化。

笔者:您刚才说姚先生教您教得很细,那么他对每一个学生都这样教吗?

崔老师:他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式的教学特点。他对我有点特殊的东西。他教我一个东西,等我掌握这个东西后,他再教我下面的东西的时候,他会告诉我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比如说姚老师根据我当时的水平从撑抱桩开始教我,但是他告诉我,在撑抱桩之前的一个扶按桩要练,扶按桩之前有一个托抱桩,托抱桩前面应该练提插桩,站提插桩先要求上下的劲儿。不同的桩法里面有不同的劲儿。这就像你一开始是初中一年级的水平,姚老师会教你比这个水平稍高一些的东西,当你掌握了这个东西,他会告诉你,这个东西之前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他会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一直到初中给你讲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往往对很多人,你现在是这个水平,他就教你这个东西,别的就不说了。

任何一个东西,你都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就好像一台完整的机器,你要想做成这台机器,你得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生产,最后才能组装,它有一个过程。当你找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必须把它真正地掌握,到找到两个东西的时候,就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我练过摔跤我有体会,当你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你必须把你学的第一个绊儿练好并运用纯熟,这时候你再练第二个绊儿,掌握之后,两个绊儿就可以交换着用,变化就不一样了。意拳也是这个道理。王老讲“刚柔、虚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它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种客观规律,不是一个人随便想就能想出来的。它是通过锻炼、实践、体认、发现并总结创造出来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个方法和道理,才能练好意拳。不单是意拳,任何一门学问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是这样。姚老师讲:“道乃万一,虽然有很多形式,归根结底,道理只有一个。”

无极与浑圆的关系,京华兄弟解释得实在是很到位,我又可以偷点懒了!

京华倦客:“我站浑圆桩的感受。浑圆桩可以给初学者练,但我感觉发明浑圆桩的初衷并非是为了给初学者入门用,而是给已经入门的人提高用。在浑圆桩之前,应该有别的更加基础(但并非基础的功法就初级)的功法用于去掉身上原有的拙力。我感觉松静桩、无极桩可以先站,有这方面的功效。如果不去掉僵力和拙力,直接站浑圆桩,容易站死。以我的切身体会,浑圆桩和无极桩(我练的是无极桩)的搭配,大约是无极->浑圆->无极->浑圆->无极这样的顺序。即先站几个月无极桩,再站几个月浑圆桩,再站几个月无极桩,再站几个月浑圆桩,最后回归到无极桩。这样始于无极,终于无极。具体时间的分配可以是 3-3-2-6-1-12-9,这样历时三年站完浑圆桩,以后就不用站了。

浑圆桩求的是全身松透以后从丹田产生扩展到全身的一个气球。练到后来往那里一站感觉全身好像充满气的一个大气球一样,手臂自然而然就抬起来了,并不是硬生生圆撑起来的。站到这个境界,基本上身体的任何一个局部受力,全身就都会有反应。好比水母一样。这样接着练习技击拳术就事半功倍了。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有了这种体会,一辈子都不会退功,所以站到能出全身整体的感觉以后,浑圆桩功的目的就达到了。以后就可以不站这个桩了。但是无极桩是可以一辈子站下去的,而且不同的阶段无极桩会出来不同的现象的。这个就不详细说了。”

大家可以发现,大家一般上认为的浑圆桩,实际上只是平步抱球桩,主要求抱劲。

在意拳里,它是在提插、托抱、扶按三桩之后才开始训练的。

在形意拳里,抱球式大概也是在二十四桩的第四或第五式里。

真正的浑圆桩,姚先生把它归在技击桩里,在形意二十四桩里,则是在第二十二、二十三式,也是已经接近最后阶段了。

所以,真浑圆,实际上是你把拳术所需要的劲力全都找到了,然后进行浑然一体的训练的时候,采用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它之前,你至少要掌握七八种主要的内在劲力,你才有东西去“浑”,否则就落到佛家所谓的“顽空”中去了,真是“什么都没有”。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该说的已经差不多了,再补充一点:

入门练平抱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得有人给你把“松肩”这个要领调出来,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滋味了,再站就行了。

有些朋友练浑圆,会出现胸闷肋涨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这个要领不明。

浑圆桩要求肩撑肘横,双臂全靠胸背肩肋几处的肌群保持桩架,而这些肌群的支撑点就在胸肋的骨架上。工夫越深入,双臂越放松,胸肋的骨架的承重负担就越大。

如果你有前几个桩法的基础,身体骨架像铁塔一样,上肢的负担可以均分到全身的骨骼架构上,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是直接选择浑圆桩,等于是在一棵无根树上结果子,树冠越茂密,果实越多,树枝、树干的压力就越大,树就越容易倾倒。大家一定要注意。

 

浑圆,古书写作“浑元”,浑者含也,元者玄也。

其中有法含式、式含招、招含力、力含身、身含步、肋含肩、肩含肘、肘含腕、腕含手之妙,非浑而何?

身、手、法、眼、步、式、招、胫、膝、胯、肋、肩、胸、背、掌、指,皆各有其玄,玄玄相应,生之无穷,非元而何?

用白话说,就是身体的各个零件,他们怎么训练、怎么运用、怎么配合、怎么变化全都搞清楚了,然后自己在那里跟试车似的磨合,就是浑圆。浑是浑然一体,元是玄,也就是细节。细节清楚明白,整体协调一致,才能说叫浑圆桩。

如果不是如此,则应另有其名,这一点姚宗勋先生的训练体系交代得特别清楚,提插、扶按、托抱、撑托,每个劲力都说的很明白,虽然在外形上大同小异,但是里面的区别给点的很透。

松静桩的设计也是本着这个思想,就是松和静,看名字就一目了然,不用费脑子琢磨去。

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的站出来,试出来,发出来,很不错了,但是还怕实战的时候被高手看破,怎么办,把各种劲力给他浑到一块去!打的时候我自己都说不清这到底是几个力的组合,别人就更摸不着东西南北了。

另外我再啰嗦一句,实用法早接触的好,早接触,就明白基本功为什么这样练了,这个不算跳级。

有人问,请问站三体式与松静桩可双修吗?

答:最好别一起练,你站松静好不容易把肩松下来,一站三体又端起来了。

我们的三体式还要在浑圆桩的后面,也属于自动升级的。

个人体会,小学的课别和初中的混着上。

其实只要多查阅一些资料就可以发现,李存义、孙禄堂、薛颠等先生的书中,都把无极桩列为第一部功夫,推而广之,所有内家拳的著作,多半都从无极开始。

老前辈写书是很负责的,有用的未必全写进去,没有用的一定不会写进去,只不过世人多好奇巧,打开书就奔后面的动作去了,不太留意这最基础的一环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习孙氏拳为什么不站浑圆桩
传统功夫师带徒
大成拳毛发如戟——内劲修炼
微言集|站桩三十年
独特神奇的天道内劲教学体系
深切悼念大成门二代明家果春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