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理】大开大合要体现大松大软与中正安舒(附林墨根先生拳照)

笔者与恩师林墨根

在行拳走架中,大开大合的动作,从外形来看有两种,第一种是“漂亮好看”,第二种是“舒展大方”。漂亮好看不等于舒展大方,想一下这个“舒”字就知其内涵了。步大架低手长的大开大合动作,要看能否体现大松大软与中正安舒,倘若下肢有沉没弹,上肢有拔长没松软,身体架势出现有违中正安舒内涵的前俯或后仰,有劲不顺,有气不和,身内身外体现不了大松大软,那么这种大开大合的动作只算是漂亮好看而已。如果下肢沉弹兼备,上肢拔长软弹,劲顺气和(语出林墨根老师),身内身外体现了大松大软与中正安舒,那才算是真太极的舒展大方。欣赏配文的五张林墨根老师拳照,定势也好,过渡动作也好,都是体现了大开大合、大松大软、中正安舒,如此舒展大方的拳照,令人赏心悦目。

练习大开大合,我认为应处理好大开大合与大松大软、中正安舒的练法关系。大开大合确实有利于初级阶段的抻筋拔骨与节节贯串,但是不能有违大松大软和立身中正安舒。大开大合宜根据各人实际情况去练,练过了就会影响大松大软,恰到好处的大开大合才能体现大松大软。练功习拳贵在中和之道,前辈说:“在一开一合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分寸,特别是开的动作不能过分。如果过分地开了再开,就会导致意气散乱,动作与内气相脱离,长久下去还会耗伤内气。开了以后就要及时地合,使意气复原。保持内气舒适平稳,有益于养生。因此,必须注意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不可过分追求。发现内气不够用时就不要勉强,以免伤身。要掌握以适当的内气去支援相应的动作,保证内气圆活不散,动作自由适度。使每一个动作都在一开一合中有节奏地运行。”比方说,“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就体现了开合有度。

初级阶段的习拳者追求大开大合的练法,期望提高下盘松沉的功力,积累身势松沉的功夫,尚可理解。近年我观察到一些有待进阶的资深习拳者,还不明开合行拳与松身走架的理法,自以为那种大开大合的动作是内劲十足、气势饱满的表现,那最好是能请教身有武功的太极拳明师了。某些人在练杨氏太极拳大架时,用上体歪斜的练法迈出了大步,练到正身弓步(如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推按就上身前俯过多,练到侧身弓步(如单鞭、扇通臂等)推按就上身侧仰过多,从头至尾所练的拳势下盘,因硬蹲低了起身就会较为耗劲费力,故收势练完喘粗气。这些都有违于大松大软的练法内涵和中正安舒的身法要求。

如果以体用结合来说,那就更能说明问题了。杨式太极拳的“逢转必沉”“边转边沉”,是练法也是技法。有兴趣者不妨以守桩方式让人推按胸部来体验一下,是后仰过多的弓步身桩能较好地边转边沉化劲,还是中正安舒的弓步身桩能较好地边转边沉化劲?笔者认为还应是中正安舒的弓步身桩能较好地化人来劲。因为当弓步身桩以中正安舒来松腰转胯时,身体平衡,重心较稳,化劲自然顺遂。如果以后仰过多的弓步身桩来松腰转胯,在定势时还能凑合,改在动态化劲时,身体就不够平衡,重心亦不够稳,所以边转边沉就会别扭拗劲。尾闾中正的身仰弓步架势,是动态斜中寓正的特例,另当别论。

再有,从练功习拳的实践得知:如果以前俯后仰的那种大开大合来行拳走架,不利于心静体松地练拳。虚实转换费劲,落脚重,执意大开大合而产生的劲断、气滞、势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有碍于练出较高层次的轻灵功夫的。

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倘若大开大合对大松大软打了折扣,甚至出现有违中正安舒内涵的前俯或后仰,那怎能练好太极拳?如果单有层次较低的松沉功力而没有层次较高的轻灵功力,那么如何提高拳艺?反复欣赏林墨根老师的拳照和打拳视频,他老人家一举手一投足皆太极的动作应有益于提高我们对太极拳的理解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好太极话松胯(二)
太极拳架进化论
拳友互动: 做上架的动作时肩紧, 怎么解决?
林墨根话练拳之松
林墨根老师谈练习杨式太极拳
浅识杨式太极拳基本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