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驱动救灾机械人


  圖:港大“光驅動”研究,發現材料接觸光及電時會產生動力,將打破微型機械人須靠摩打推動的定律,左起為顏慶雲、關鍵鏵\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現有的微型機械人需要接駁電線及馬達才能驅動,但受體型限制,難以“捐窿捐罅”。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顏慶雲率領的團隊,花近六年時間,首次發現金屬物料“氫氧化鎳”能作驅動用途,更研究出利用物料在光照射下會變形的特性,以及其產生的動力來驅動微型機械人,令機械人在毋須電線和馬達都可以移動,料可應用在救災機械人等方面。
  氫氧化鎳 多用於舊式電池
  顏慶雲表示,“氫氧化鎳”是已有的金屬材料,主要應用在舊式電池,研究團隊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材料接觸光及電時會產生反應,例如在通電時和光線照射下會收縮、斷電,無光時會膨脹,當中產生的動力,足以舉起相等於物料本身重量約3000倍的物件,而有關動力可為機械人提供驅動力,打破機械人必須用馬達(摩打)驅動的限制。
  他續稱,研究新的驅動材料被認為是“科學機器人的十大巨大挑戰”之首,其中以光驅動的材料更加少之又少,例如納米碳管,同樣可作光驅動,但反應較慢,要數十秒才有反應,成本亦較高,相反“氫氧化鎳”反應即時,製作成本極低,每平方釐米僅四元,製作時間亦只需三小時,相信未來可大量生產。
  應用方面,顏慶雲指出,現有的機械人需要用電及馬達才能驅動,難免需要電線接駁,令機械人的體型受到限制,一些狹窄的管道、擠迫的環境都無法使用,而新發現正正適合應用在微型機械人上,例如製作機械螞蟻、機械草蜢,方便“捐窿捐罅”,檢測微細喉管是否有裂痕;對於災區搜救工作亦有幫助;並可運用於推動血液流過微型管道的流路等醫療檢測。
  顏慶雲強調,今次發現純屬基礎研究,未有商品化計劃,而有關的研究文章剛剛在科學期刊Science Robotics發表,仍有待科技界的反應及認受性,即使有機會應用,最快需要五至十年才有產品推出市場。

責任編輯: 大公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家研制机械肌肉 可举5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
科普:二氧化釩
?一種金屬元素,灰白色結晶,質脆,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
(13)“光纸”可将任何东西变成灯:布满微型LED
舊書的氣味
光学隐身材料又有重大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