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校招生平等问题
 
  
 中国高校招生如何不平等?

傅亦沁:中国高校招生的地域性不平等已不是新闻。我们以清华大学的就读人数为例,探索问题的症结。

更新于2018年6月8日 06:20 傅亦沁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撰稿

第3页
美国私立大学的录取标准则完全不同。它们综合考虑高中平时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申请文书、面试等多个因素,由几十人组成的录取委员会自主审阅材料,没有公开或统一的打分标准。这样的综合考评,好处是可以照顾欠发达地区学生、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但由于录取人数有限,所以照顾弱势群体就意味着要牺牲其他人群的利益。以哈佛大学为例,尽管其不承认歧视亚裔学生,但被录取的亚裔学生通常在成绩方面都远远好于其他族裔。目前已有民权组织就此起诉哈佛。另外,不透明的招生程序也更方便大学考虑学生本人能力以外的因素。例如,许多私立大学都公开表示会优先考虑校友及捐款人子女。哈佛大学2017年近30%的新生都有亲属在哈佛读过本科。
美国绝大多数公立大学招生也是“综合考评”,不看某次具体考试的分数。不过很多公立学校,例如德克萨斯州的公立大学系统,自动录取州内学校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幸运的地方在于,美国各地都有优秀的公立大学——西部有加州大学,中部有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东部有弗吉尼亚大学,南部有德州大学。不过由于公立大学主要依赖地方拨款,所以近年来多数都预算紧张,录取时开始偏向需要缴纳更高学费的州外学生。以加州大学为例,伯克利和洛杉矶分校近几年的州外录取率都高于州内录取率,戴维斯分校的州外录取率更是州内的两倍。加州民众抗议多年后,加州大学系统决定从2018年开始把州外学生比例控制在18%以下。
可以看出,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分配,是每个国家、不同教育体系都面临的问题。这其中不仅有大学、地方、中央之间的博弈,也有政策制定者对于绝对公平和弱势群体保护这两种考量的权衡。中国高校招生的地域不平等只是众多分配难题中的一个。在不能一夜间找到完美分配方案的情况下,主动与公众沟通名额制定的考虑依据,可能是迈向公平的第一步。

(作者目前在北京从事法律相关研究。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silva.shih@ftchines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精粹】藤校发榜倒计时 - 进入美顶尖大学的机会到底有多大?
美国州内学生眼中10所最贵的公立商学院
平权与利益——浅析美国公立大学系统的非平权属性
没想到吧?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区别可大了!
下面是国内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的6大区别
2022美国50所最好的公立大学(排名从最贵到最便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