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厦藏艺术”让人深思
 
  图:画家陈启邦简单的“门与树”殊不简单\作者供图

  近日看到一张“火炭工作室开放日二○一九”(Fotan Open Studios 2019)广告纸,好奇之下,走访了火炭几幢工厂大厦内的几家艺术工作室。工厦“活化”,原不是新鲜事。九○年代起很多港商陆续北上珠三角一带发展,在港的工厦由是空置日多,有些用作外租存货,由於疏於防範,祝融屡次找上门。特区政府於二○○九年十月起宣布一系列活化工厦措施,把工厦改装,部分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给艺术工作坊。旧工厦内有艺术开放日,到底是什麼面貌,笔者是初次见识。搭乘东铁往火炭站,甫下车,一路上但见无数张樸实无华的上述小广告纸,循着广告纸后面的地图指示,向着“目标工作室”前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起飞,其时笔者尚是学生,胶花、假髮、原子粒收音机等本土手工业蓬勃发展,订单奇多,劳动力怎麼增加也嫌不够,家庭中的“厂外工人”应运而生。笔者当日在工厦群中,想起儿时跟妈妈同到工厂取胶花回家包装的情景。今天,火炭这些工厦,是工业承传的“过来人”。工厦拉闸式货运升降机,够大、够旧,两扇用人手拉的闸门若未到位,升降机怎也不帮忙运作。工厦内零散的艺术工作室之间不无商店,十多层楼高的单位竟也有茶餐厅。笔者左拐右转,好不容易才能从一家工作室转往另一家工作室。还有一些工作室设在另一幢工厦内,要走访也一样得搭乘有两扇笨重拉闸的货运升降机。

  有幸跟那儿一些艺术家聊起来。其中两位画家父子,其工作室内放了很多大小画作,有挂在墙上的,有放在地板上的;题材有写实的,也有半抽象的。老画家写实画功力深厚,特爱画工地,棚架、天秤、桩柱、工人,现实中总是铺天盖地的尘土,在画板上却成了艺术品,让人另眼相看;年轻画家爱半抽象题材,一扇门加一棵树,这幅画平凡中见不平凡,给观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是树为大门遮风挡雨免日晒呢,还是大门让大树有个依靠?年轻画家满脸堆笑,说了一次经验:他有一幅画在一个画展上卖得三千元,但那次画展的场租却要五千元。不要紧,难得有人欣赏自己的画,开心还来不及呢。

  一位年轻工作室主人,原是工程师,到过工地当工人,懂木工也懂画。开放日之后,他就要离开工作室,因为付不起租金。他计劃另找工作,储备另一笔钱,才重投艺术界。工作室有出自他手造的几把櫈子,形状各不同;另有女性钱包,他用木造成,看起来却像皮革。他画的一幅画,上面满是泡沫,中间有个时鐘,他说时鐘代表他,他被扔进了大海,时间无情地过去,有股力量逼他别继续搞艺术,他快被大海淹没了。另一幅,画有很多不同姿态的蝴蝶,那是纪念他唸大学时一位患忧鬱症及后自杀的室友。年轻人自责:自己从前可能对室友做过一些什麼令室友不开心的事。蝴蝶画取材自“蝴蝶效应”故事:一隻蝴蝶在地球这一边轻拍翅膀,导致一个月后在地球的另一边出现龙捲风,道出了微小变化能带动巨大的连锁反应。年轻人完成了蝴蝶画作,内心舒服多了,原来,“艺术治疗”果真有其事。

  从这几幢工厦走出来,笔者浮想联翩:香港工业的发展、转型,给工厦赋予新生命。去年施政报告还提出空置工厦可改装成住宅,工厦形象变得活泼多样。艺术工作者随着时代变化也在转型。工厦是工厦,艺术是艺术,前者讲钱,后者讲理想,到底是截然两样的东西,但“工厦藏艺术”具启发意义,但愿缺乏资金成就艺术的艺术家,也能像工厦活化一样,能看到不一样的美好前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集藏花板 当重雕工
流动的工作室——芃芃
弗朗兹·克莱恩《蓝莓眼》(Blueberry Eyes,美国史密森艺术博物馆藏)
校友风采|黄燕:兴趣是前行的良师!
「原创」 长江文化石的尊称属实至名归
走访张恩利工作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