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英挺讲龙泉窑佛造像


此尊北宋菩萨造像系上世纪六十年代,温州市白象塔出土,当时有争议,有人认为是越窑烧造的,也有人认为是温州一带瓯窑制作的。经过仔细比对,我认为是龙泉窑的,从底部垫烧方法、施釉工艺到整个制作风格都是典型的北宋龙泉窑特征。

菩萨结宝顶髻,戴庄严冠,面相慈悲,额饰白毫,缯带飘垂肩旁,臂有宝钏,胸配璎珞,左肩斜披络腋,衣饰华美,游戏坐姿,圆台形须弥座,座上立一鸽子。

从菩萨的妆扮到坐姿等都呈现出典型的北宋风格,尤其是右腿曲蹲,左腿盘坐的休憩坐姿,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几成观自在菩萨也即水月观音的经典姿势,是北宋的流行样式。此外,北宋定窑也有类似佛教造像,虽姿势造型有别,风格却有相似处,当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尺寸上,像这尊菩萨高度只有23.7公分,跟北方定窑的佛像相比,尺寸要小。类似造像在北宋龙泉窑中非常罕见,如本尊造像,造型优美庄严,制作细腻精湛,无疑是北宋龙泉窑烧制工艺水平的杰出代表作。

对于两宋龙泉窑的认识,通常存在一个误区:北宋尚未成熟,南宋步入顶峰,重南宋而轻北宋。实际上,经过五代时期的积累,北宋龙泉窑不仅具备相当的工艺水准,审美上更是达到相当的高度。前几天,一位做漆器的朋友到我深圳馆里,看了北宋藏品后赞不绝口。他谈了关于南北宋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北宋龙泉窑跟北方汝窑、定窑有相通之处,北宋的审美格调要高于南宋,体现在陶瓷艺术上也是一样,北宋飘逸,有风骨,南宋美则美矣,却只是穿了件漂亮衣服而已。对于龙泉窑的接触虽然不多,但他的见解非常有道理,我相信,艺术门类都有相通之处。看待两宋龙泉窑,确实需要从审美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南宋龙泉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把器物外表作为重点装饰方向,南宋器物,注重外观釉色,釉的质感,如冰似玉,梅子青、粉青的创造,使注重外观修饰有了技术上的支撑,但同时,一味追求釉色却忽视了造型上的审美。相比之下,北宋龙泉窑更具有艺术本位上的造诣,北宋器物通常有棱有角,是真正的铮铮铁骨,南宋器物相形见绌,只是朴实、敦厚了。比如本尊菩萨造像,不逊色于同时期同类题材的彩绘木雕,俨然一件艺术品,这是以造型艺术上的努力追求来表达信仰上的虔诚。南宋晚期后,龙泉窑宗教题材瓷塑虽呈兴盛之势,形象面貌上却未免模糊、符号化,世俗化的色彩比较浓厚,或许实用性的诉求占了主流,制作精良一些,能加以供奉膜拜即可吧。

从此尊菩萨造像中,还可以看到北宋龙泉窑既融合了南北窑口的风格,同时也已形成自身的鲜明特征,这在碗碟壶瓶之类的器物上更加突出,比如这件内面刻饰鹤与龟的粉盒,还有这件刻花梅瓶,一方面,其刻花工艺颇具耀州窑风范,而青黄的釉色却明显又是越窑的底子,但仔细比对,却又自成一派,独具个性。

此外,还可以将同时期其他窑口的宗教造像与这件北宋龙泉窑菩萨造像作一些比较,相信对于这件菩萨像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
雕塑
定窑真的是“有芒不堪用吗”?—解析瓷器镶釦的源流
北宋龙泉青瓷审美认识
萧富元:一个当代艺术经纪人的宋瓷“修行”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有什么造型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