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洪侠|童年消逝了,黑夜也消失了

本文图片摄自丰顺室内江边。夜书房图。


正是夜间,大巴行进在梅州山区,车内一个人突然喊道:“看呐!看窗外。”

窗外一片漆黑,几乎没有灯火,什么也看不见。

没有什么可看啊!大家抱怨道。

那人说:“那就对了。我让你们看的是黑夜啊。多么黑的黑夜!”

我凝视窗外,等着关于黑夜的记忆慢慢复活。当眼睛渐渐适应了夜,夜就慢慢明亮起来。那明亮,来自星空。星星离你很近,又大又亮。无法将这里的星空和深圳做比较,因为我很少留意深圳的夜空中有没有星星。我们经常鼓励别人“仰望星空”。我们忙于把“仰望星空”当作隐喻使用,哪里顾得上于阒寂无人的夜色中悠闲地望望星空?

忽然,一楼一楼的灯光,一江一江的灯光,又闯入沉浸在夜中的我们的眼睛,“文明”回来了。夜,再次消失。

时代巨变,科技大兴,生活不仅天翻地覆,而且颠三倒四,有些东西注定逃不过消失的命运。除了“消失”,一切都会消失——这话对吗?“消失”本身会不会消失?

1982年,传播学者尼尔·波斯曼写过一本《童年的消逝》,人们因此明白,所谓“童年”,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不消逝的。他说,“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同一个文化世界,人类并无“童年”一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需要学习的交流主渠道,成人是文字和知识世界的主人,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电视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儿童提早进入了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因此渐渐消失。

波斯曼说的是“电视时代”。他若身处当今数字智能时代和“元宇宙”喧嚣声中,关于“消逝”,当另有洞见。

人类学者项飙不久前提出一个新说法——“附近的消失”。他的意思是:现在人的“自我”出现了断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就宏大事件发表宏大评论,但却对“附近”没有兴趣。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自己家,一个是全世界。“附近的消失”原因当然有很多,市场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市场让一切平均化,认为“附近”是一个障碍,必须让距离对交易不产生任何影响。

让黑夜消失的也是市场:夜生活、夜市、夜宵等等都是产品概念,名字中的“夜”只表示时间,不代表夜色。相反,夜市经济存在的前提恰恰是黑夜的消失。

按这个思路想下去,我们也可以说,“等待”,作为一种“情感容器”“心情预期”,也正在消失。

想想现在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快递、越快越好、无缝对接、零距离、起跑就是冲刺、开战即是决战……生活越来越变成简单的“两极”,而这两极之间,容不下等待、期盼、煎熬、猜想等等人类原本“标配”的情感。开始,就必须马上结束;决定,必须立刻有结果;出发就是抵达……

连“死亡”,人类也懒得等待了,他们要置“死亡”于死地,渴望尽快进入永生时代。

现在人们不惧怕任何消失。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死亡的消失”。


世上所有的等待或不等待皆因“死亡”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真到了永生时代,人们也许就什么都不必等待了。说起来真是吊诡:当死亡消失,不仅等待可能完全消失,甚至连“消失”都消失了。
写至此,已近于“胡说”,且更加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打住!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们睡着,把贫富、喜忧交给黑夜; 人们老去,把成败、得失交给死亡。
为什么我们不愿长大?——和学教育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童喜喜IBBY世界大会发言:童书孕育未来
一篇旧文:童年——这个时代最奢侈的名词
我们成年人,真的可以替小孩子们说了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