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洪侠| “海边的草稿”


1980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还不叫“深圳市人民政府”,而是叫“深圳市革命委员会”。这个月的4日,革委会发了一份242号文件,内容是:

深圳展览馆:报来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联合开办深圳博雅画廊协议书收悉。经审查,同意。

我在深圳档案馆找到了文件中提到的协议书。这已是一份体现当年深圳人敢闯敢试精神的文献了。关于经营范围,相信当时国内没有哪一家企业是这样规定的:经营内容包括国内书画、文物部门可以出口外销的书画、商品文物及其复制品、印刷品;以及香港我出版线出版制作、适宜于内销的录音带、唱片、画片、艺术品、书籍、画册等印刷品。

也就是说,虽然深圳博雅依然算是“文化窗口”,但从这份协议开始,这个“窗口”不仅要展示、销售内陆的书籍与画作,也可以进口境外、海外的包括书籍在内的文化商品。

1981年7月,深圳博雅正式营业。


深圳第一家深港合作的文化企业就这样诞生了。1981年6月6日《深圳特区报》的试刊号上,还专门登过一则“博雅画廊即将开幕”的消息:

深圳博雅画廊,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装修,即将落成开幕。

博雅画廊,是为适应我市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而由香港博雅艺术公司与深圳展览馆合作开办的。画廊位于市区中心,可供举办小型的名家书画原作、商品文物及其复制品,以及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展销使用。

画廊的装修和设备颇有特色。门面采用意大利云石装饰,光彩耀人,雅致大方;室内所有柜台、画架、橱窗及天花板均用铝制件;天花板上装有两行可移动轨道式的射灯,室内有冷空气调节设备。目前,画廊装修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不久即可开幕。


这是1981年的深圳,室内装有空调、店内安装射灯、橱窗用铝合金框,都是值得在报纸上说一说的。

20年之后,深圳博雅庆祝成立20周年时,公司收到一位年已八旬老领导的墨迹,八个大字是“博采翰墨,雅聚群英”,五行小字写的是:“1980年筹建深圳特区同时举办博雅,是时百业待兴,而文化先行,盖有望于未来也。匆匆二十年矣,感创业之艰辛,喜特区之兴盛,因记并以志庆。”

这简直就是极精炼的“博雅小传”。书写者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他是建立深圳博雅的首倡者与拍板者,也是最早预测特区文化必然兴盛的深圳领导人。四十年后获知这些信息,我大为惊讶,也颇多感慨。原来特区起步之初,文化已经在承担“先行”角色了。

雷子源回忆说,1980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深圳闷热异常,他忽然接到通知,说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要在新园招待所约见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他需要陪同前往。雷子源现场听到吴南生对蓝真、黄毅、王桂鸿等人说:“你们相信吧!特区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文化建设的高潮;欢迎你们捷足先登,来深圳投资兴办文化事业。”吴南生又嘱咐雷子源说,你们和香港朋友合计商量一下,可以先搞个画廊,展示中华传统书画和文房四宝等,给特区开一扇文化之窗。

纵跨1980年代博雅繁花似锦的文化大戏,正是始自这个闷热的下午。

雷子源后来回忆说,送走香港朋友后,吴书记拉着他一同乘车来到一个临海的山坡上,一边四处打量一边说:“这里能不能搞个文化村?可以邀请海内外文化名人来这里自己出资建房,作为创作休憩之所。”又指着远处一片海滩说,“等条件成熟时,可以在那里建个码头,连接香港,为这些名人搞中外文化交流提供方便。”雷子源感叹说:“这一席话,该是描绘深圳经济特区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初草稿吧。”

时在1980年夏天,离特区正式成立应该还有些日子,吴南生的这番设想当然是“最初的草稿”,可惜,也果然仅仅是“草稿”。吴南生看好的那块建码头、修文化村的地方,后来由华侨城开发成了旅游景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千亿资产无偿上交,自己没车没房,离时为其扶灵的是李嘉诚
放弃华人首富称号,将2000亿资产捐给国家,儿子开巴士自己无房产
大觀園:【粵園】【廣東067】【深圳旅遊01】
书法家金熙长/军营历练有风骨,风华之后是隐士
工程兵开赴深圳特区援建 引起香港“恐慌”
为什么你几乎不知道汕头是一个经济特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