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瓜霜霉病的病因及防治,杀菌剂这么用钱才不会白花
  • 霜霉病是黄瓜上最具破坏性的叶面病害之一

  • 霜霉病会对黄瓜田间和保护地种植造成重大损失

  • 霜霉病需要对栽培、抗性和农药进行综合管理

症状

霜霉病会影响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许多种植地区出现于生长季节的后期。感染主要限于叶片,但由此造成的光合面积减少会导致植物发育迟缓,产量降低、果实日灼病和落叶。

最初的症状是叶片上部的黄化斑点,通常在老叶上首先发展(下图)。

叶片上部霜霉病的症状

以叶脉为界,病变处扩大并呈现多角型病斑。被感染的组织最终会坏死,导致叶片死亡和落叶。

叶片背面是灰色到紫色的霉菌(下图)

叶片背面霜霉病的症状

发病原因及规律

黄瓜霜霉病病原体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病原体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寄生在葫芦科植物上,主要靠气流转播。病原体通常不在植物残骸上越冬,而是在冬季气候温和的地区或在保护地的葫芦科植物上越冬。病原体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传播,在48小时即可传播900公里。

在适宜的温度下,霜霉病传染和发病迅速。在15-20℃以及凉爽的夜晚,感染和发病最快。高温(> 35°℃)会延缓病害的发展,而雾、雨和频繁的露水则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原的萌发、侵入。

霜霉病的防治

黄瓜霜霉病需要综合防治。比如降低叶面湿度、苗期病害防治、抗病品种的选用以及杀菌剂的应用。由于病原在许多种植地区不越冬,而是从南部地区经空气传播而来,霜霉病害的发生不受轮作或收获后环境的影响。

加强大棚或温室通风,采用滴灌浇水、地膜覆盖等措施,均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减轻发病。适当降低黄瓜植株的种植密度,及时疏除下部的老叶和病叶,也有利于棚室通风透光,减轻发病。高温闷棚也可减轻发病。

采用抗病品种并结合杀真菌剂防治是最有效的抗病措施。

化学防治。防治霜霉病的杀菌剂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和铲除性杀菌剂,包括百菌清、铜制剂和代森锰锌在内的保护性杀菌剂可在侵染前或孢子囊释放前使用,预防发病,且杀菌谱广不易诱发病菌产生抗药性。发病较重时,就需要具有内吸功能的杀菌剂铲除病菌。

抗性管理

霜霉病菌能很快发展出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很多种植户发现几年前防治效果良好的产品已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效了,比如含有精甲霜灵(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的杀真菌剂,以及QoI类杀菌剂(嘧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和咪唑菌酮)。这些杀菌剂不再推荐用于控制大部分地区的霜霉病。杀菌剂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双炔酰菌胺、霜脲氰、噁唑菌酮+霜脲氰的效果也不如以前,但仍然可以控制病害发展。

截至2016年,最有效的产品是含有氟吡菌胺、噁唑菌酮+霜脲氰、氰霜唑和苯酰菌胺的杀菌剂。

为了防止或延迟新的耐药菌株的发展,建议具有铲除作用的杀真菌剂与保护性杀真菌剂桶混,将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的交替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蔬菜卵菌病害种类多、危害大,如何科学防控是个大问题!
农户种地真菌、细菌、假菌这三大类病害的基本病理及防治
葡萄霜霉病防治药剂
氟吡菌胺:复配登记已达51个,哪些是农药企业布局热点?
内吸传导,即可见效:利民新品“速克优”全程防治作物病害!
黄瓜霜霉病为什么难治?“预防”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