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鲁迅先生与这位临洮教员的精彩对话

今天是鲁迅诞辰135周年纪念日,

今年又是先生离开我们80周年

很多人在纪念鲁迅。

纪念,是因为还需要鲁迅。

除了横眉冷对照,关于鲁迅,我们还会想起的,大概就是中学时代背过的那堆头衔: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前面还要加一个伟大的。

同时,加在老先生身上的符号也太多了,斗士、勇士、先驱、导师……

天,估计压得九泉之下的周树人根本喘不过气来。

正是这位自从八十年前逝去后,就像幽灵一样从未离开我们的老先生。


他的一个早

代领一代代中学生

都在自己课桌上留下一个早字

他是几十年来中国学生最痛恨的历史人物前三,是学校教室墙壁上的刷屏之王,是语文课本里永远的戏霸,是各种书店里的镇店之宝。

同时,他是所有政治领袖各类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之一,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一百多年来的头号扛把子。

他还是中国媒体的话题之王,中国文化影视学术界的超级IP,靠骂他出名的人排成串,而靠研究他吃饭的有2万人之多。

这么说吧,只要是中国人,只要有关读书,你就绕不开这位先生。


《鲁迅日记》中,有一位甘肃临洮师范的教员王熙之与鲁迅书信来往,交往较深。

王熙之雅爱地方文化,1933年曾将自己的诗作以及搜集整理的临洮儿歌,邮寄鲁迅,请为之发表,稿未曾刊用,鲁迅将稿子退回,并回信两封,鼓励王熙之继续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深入研究。1963年其后人将信捐给鲁迅研究室,信收入《鲁迅全集·书信集》中。


《临洮县志》记载的王熙之先生书影

王熙之,(1904年-1960年),甘肃临洮人,1933年前后为甘肃临洮师范学校教员,与鲁迅有几次书信交流,民国期间曾经陪同夏鼐先生在李氏最早祖墓—临洮东乡九孔汉墓、县城城墙、哥舒碑、临洮大寺等地考察。


鲁迅1933年10月21日日记这样记载:"得王熙之信。复王熙之信。"

鲁迅给王的回信如下:"熙之先生:九月十六日惠函收到,今天是十月二十一日,一个多月了,我们住得真远。儿歌当代投杂志,别一册俟寄到时,去问北新或别的书局试试看。《自由谈》并非我所编辑,投稿是有的,诚然是用何家干之名,但现在此名又被压迫,在另用种种假名了。至六月为止的短评,已集成一书,日内当寄奉。"

王熙之的信内容无从得知,但通过鲁迅的回信可知是请求鲁迅将收集的儿歌推荐发表,并征询鲁迅能否在《自由谈》杂志上发表文章。鲁迅表示当尽力帮忙,但也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难处。

随后在10月26日“下午寄王熙之《伪自由书》一本”。


 

当年12月22日,日记写道:"晚得王熙之信并诗稿一本,儿歌一本"。

王熙之寄来了收集的第二本儿歌及自己的诗文,请求鲁迅设法帮忙。

鲁迅在26日将儿歌及诗文交给北新书局的负责人李小峰,并写信:"小峰兄:这是一个不相识者(指王熙之)寄来的,因为来路远,故为介绍,不知北新刊物上,有发表的地方否?倘发表,就请将刊物给我一本,以便转寄。否则,务乞寄还原稿,因为倘一失少,我就不得了了。"

从给李小峰信中看出鲁迅对不相识者王熙之之事甚为热心,"因为来路远",所以请李鼎力帮助。尤其后面强调如果不能发表,"务乞寄还原稿",并在下面加上了着重号,可见鲁迅对此还是极为重视的。


当天也即12月26日,北新书局告知鲁迅王熙之的诗文及儿歌未能发表,鲁迅立刻给王熙之回信,日记写道:"复王熙之信并还诗稿,且赠《伪自由书》一本"。

回信的具体内容则是说明未能发表的缘由。

"熙之先生:惠函收到。儿歌曾绍介给北新书局,但似未发表。此次寄来的较多,也只好仍寄原处,因为我和书店很少往来。大作的诗,有几首是很可诵的,但内容似乎旧一点,此种感兴,在这里是已经过去了。现并我的一本杂感集(《伪自由书》),一并挂号寄上。《自由谈》的编辑者黎烈文先生,我只投稿,但自十一月起,投稿也不能登载了。"

此处鲁迅给王指出儿歌不能发表的原因是”我和书店很少往来",同时,含蓄的指出诗文"内容似乎旧一点",发表已不合时宜,鲁迅又表明即便我的文章,也不能在《自由谈》随意登载,以此证明推荐实在困难。

尤其令人心生敬意的是鲁迅给王熙之又赠了一本《伪自由书》,其中内涵颇堪玩味,大概是未能帮忙成功的歉疚之心。


此后直到1934年1月4日,鲁迅收到了王熙之的信件,日记记载:"得王熙之信"。

但未回复,二人的交往也就画上了句号。

▲漫画鲁迅(“90后”漫画家李滨声老师)

追随鲁迅,可以看出王熙之先生是一位追求进步、思想开明之人,在临洮师范期间,他为学校的发展与地方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抗日战争时期,在王熙之老师的率领下,长途跋涉到甘南的临潭、卓尼去宣传抗日,归来后魏郁写了《临潭记》,以记其事,宣传抗日主张。

临洮师范学校学生王善卿、石凤玉、魏郁、陈仙洲和杨仪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事业。

解放军进军新疆之际,临洮师范就有百余名师生投笔从戎,随大军进入新疆,为边疆的开发和建设贡献了诸多力量。

1946年,临洮教员王熙之先生石印《临洮金石录》。

《临洮金石录》收录明洪武三十一年吴圭撰写、麦观书丹篆额的《重修汉寿亭侯庙碑记》及《汉代尚方仙人镜》(出土于临洮李氏家族最早祖墓东乡九孔汉墓,王熙之与夏鼐先生一并考察过,笔者手上有一本孤本),以弥补张维先生收集陇右金石漏缺,并请临洮名家牟月秋、曹镜堂、王济僧、王鼎铭、穆若、高子明、魏廉卿题字,各体兼备,大家赞誉王熙之先生保护乡邦文献的义举。

牟月秋先生的题字别具一格,用先秦泉文书作“好古敏求”,排在首页,严整精微,端庄匀称,用中锋篆法,显得圆劲隽丽,犀利果断,有金石韵味,结体紧密工稳,风格古朴清雅。

王熙之先生信札

有关鲁迅信件原件的捐献
















生日快乐,鲁迅先生。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编辑:袁鹏

微信:这里是临洮

(zhelishilintao)

微博:这里是临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社那些事:鲁迅与柳亚子
周作人和许广平的恩恩怨怨,纠缠到老,不休不止,谁是谁非?
赵景深与鲁迅先生的交往
《彷徨》
特殊的友谊:鲁迅与郁达夫
苏雪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