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 | 临洮老人岳云生:一团黄土捏出陇原风情,指尖上的乾坤

岳云生,甘肃临洮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

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无论再艰苦的年代,再贫瘠的土地,总有快乐的事情和鲜活的人们,我记得我家村口的那棵树,悬崖下的那个鸟窝,我妈给我做的棉袄多塞了棉花让我手都放不下来,西北人坐在炕上吃着豆豆说着故事过年都是我的回忆。 这些回忆之光支撑着我这么多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乐观应对。”

    ——成片中被删减掉的岳云生口述部分

故事梗概

泥塑是一种我国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民间的手艺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幅幅民俗风情图卷。岳云生就是这样的一位民间艺术家,70岁的他至今依旧坚持创作,并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

岳云生生在甘肃临洮,之后随父母,以及工作变动,一生辗转多个城市。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始终乐观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他临近退休之时,依然心系故土,最终他决定回到家乡,用外公教给自己的泥塑技艺,重新开始了创作。他的作品多以西北农村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充满了他自己儿时的回忆。

注:本文对岳云生过去故事的描写改编自岳云生本人口述及《兰州泥塑》。

“甘肃泥塑”

泥塑艺术是一种我国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甘肃泥塑以当地红胶泥为原料,由民间艺人以手工捏制成形。甘肃泥塑非遗传承人岳云生的泥塑作品,题材多取材于西北农村日常生活,展现的是西北民俗风情的图卷。

我们最早认识岳云生老人是在2015年,当时我们在为兰州市旅游局摄制一系列人文纪录片。在这个契机之下,我们第一次去到了兰州的“金城关非遗博览园”。博览园的一角有间独立的小馆,这个小馆就是“岳云生泥塑传习所”。传习所里层层叠叠,满满一屋子都是岳云生的泥塑作品,此外还随处贴着“我的事情很多,不能陪您聊天,请见谅”、“玻璃很难擦,请看好您的小孩”诸如此类的字样。岳云生先生就坐在他自己的茶几边上喝着茶打量着每一个来访者。当时,这位充满反差、幽默、倔强、言谈“不拘一格”的“顽劣”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映像……

但当年我们因为受到纪录片原定选题的限制,未能细讲岳云生先生的故事。因此,在我们接到凤凰网《晚匠》项目,充分理解到项目的内核思想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位在兰州的岳云生先生。

儿时的岳云生经常坐在临洮乡下家里的院子,看着一旁外公总是做出的动物形状的泥塑。“外公自己用柳条编小背篓、小筐子、小玩具,也搞泥塑”。这些泥塑被放在一个小箱箱里头,岳云生经常要求外公拿出来给他摸一摸玩一玩。后来外公去世,就将这个装满了回忆的小箱子留给了岳云生。

1953年,农村开始土地改革,岳云生家里因为“成分”不好不被允许加入当地的互助组,但是通过读过书的父亲合理的安排土地,独立劳作的岳云生一家却迎来了大丰收,也因此成为了地主,被接二连三的抄家。岳云生说“土改那时候是一个左倾,宁左勿右,骡马牛羊还有一些粮食,全部被没收完了,连麦草都封掉了。父亲提前把一袋子黑豆在场后面一块地里头挖一个深坑,在夜里头埋起来,最后依靠那个黑豆就度过了荒年。

后来岳云生的爸爸通过朋友的帮助来到了兰州城区里工作,因为没办法把5个孩子都带在身边照顾,于是将岳云生和其姐姐留在了乡下。

“那个时候没有教育的升学压力,所以我就痛快地在几平方公里的山沟里头到处玩。”童年的岳云生,经常逃课去掏鸟蛋然后换成纸,自己动手裁纸做成本子涂涂画画。

《童年小诗一则》

上树爬隘无数次,鸟蛋攒了半抽屉

岳云生学着外公的样子,用当地的红胶泥给自己做了第一个泥塑作品。他说:“所以到现在怀念起哪一条小路,哪个沟坎哪一条隘,哪一棵树,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上学路上放学路上,那时候童年很愉快的一个时间。”

《上学路上》

边走边玩上学去,走到学校下课时,

慈善长辈爱娃娃,童年老师常忆起。


后来,岳云生被父母接到了兰州市区里读小学,那时候他依旧经常逃课,走十几里路去民航售票大厅看展览。

 文革时期到来,岳云生父亲认为学生响应号召下乡后最终会大量返城,工作的问题会难以解决,于是要求岳云生兄妹三人都退学。岳云生被安排到了军区,成为了一名木匠。岳云生回忆当时,“那时候我对木匠活入迷了,我的泥塑的基本工就是从木匠开始的,过去的木匠没有文化,不会看图,不识图不会画图,逼出了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离开军区以后,岳云生成了厂里的一名工人。有一年岳先生在天水出差,兰州连着下了几个月的大雨。等他赶回来时,却发现被当作宝贝一样藏在床底下的外公的小箱箱泡在了水里,箱子一打开里面的泥娃娃全都被泡烂了,他说,“我看了很伤心,很惋惜,外公很能干的一个人,他的作品到至今一件都没留下来,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1970年,周总理要求加强港口建设,岳云生被调至天津去修建家属楼,这时他因为读过书会写字成为了工人中的“秀才”,开始帮工友写信、画板报等。因为宣传工作的出彩完成,岳先生被学校邀请成为了美术老师。

在学校的几年,岳云生一边学一边教,常常一整个假期将自己关在房里不停的画画。由他教学的学生,经常在天津市获奖。其中有一副学生的作品被选到11个国家参加展览和文化交流,而岳云生也因此受到领导的重视,他被特批了一级工资,这在当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丈八园”

岳云生在自家屋前开辟了方正一丈八左右的小花园,岳云生把自己曾经的这个住处称作“丈八园”。在这处住所度过的时期,是岳云生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

“在天津的12年我虽然待的很愉快,但是天津大的环境我不喜欢。河北省是个大平原,汽车走上几个小时是高粱包谷,再走几个小时还是高粱包谷。这个村庄像那个村庄的相似,没一点曲折变化,所以我不太喜欢天津。我喜欢甘肃,生我养我的甘肃,虽然是穷山恶水,但每道沟梁都不一样,我觉得还挺有趣味。”

1989年,思乡心切的岳云生,想念甘肃的山河和即将要退休的父亲,他辞掉了稳定的老师工作,一家三口重新回到兰州,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调回了他父亲所在的食品公司,但是在那里工作了几年以后,他不喜欢公司的工作环境,于是开始想办法离开公司。最后,在和自己的领导多次交涉以后,岳云生拿着微薄的300元工资提前退休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岳云生仿佛回到了童年,他带着小狗骑着摩托车在乡下各个山梁上转悠。几年以后,岳云生在当时兰州郊区的桃树坪用所有的积蓄买了一个小院子。

“买下以后我就在小院里开了一个一丈八的花园,我还写过一个《丈八园杂感》,丈八园里种的杏树、草莓、樱桃、西红柿,都是我自己移植来种上的,院子种得满满的。然后我就在房间里自由自在地捏泥人。那一共两三年,在桃树坪捏了《过年系列》、《三十六笑》、还捏了三千个怪脸,那几年时间捏了这么多东西。”

千禧年,岳云生说着自己就是“玩一玩”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一传十十传百,逐渐被很多人知道,直至得到兰州市政府的认可,自此岳云生的作品接连获得官方机构的认可。

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童年掏鸡蛋”,“陪外公去看医生”,“过年听故事”,“棉花塞太多的棉袄”,“村里的老头”,“山里的杏树”都越过时间之河将那些西北的先民生活呈现在现代的人的面前。

兰州市政府筹备金城关非遗博览园的时候,专门为岳云生建立了一个工作室,岳云生将自己的回忆安放在这里,也把自己安放在这里。70岁高龄的他每天都第一个到博览园,他给自己泡一壶茶,就在那里坐一天,他仍然在坚持全年创作,他只需要一双手,三个简单的工具,十分钟就能塑出一个像样的泥人。

不同于一般的泥塑匠人,岳云生的作品映刻着西北人民的记忆,他把他一生最美好的回忆都融汇在这些泥人当中。

岳云生和中国许多老人一样,都经历了大时代背景下非常动荡不安的一生。

正如岳云生所说:“人类的历史多数都是苦难的历史,过去山梁上的老百姓一代一代生活的很苦但是他们很顽强。人活着就不要老是挂着一串钥匙,老进一个门,这样生活太单一,太单调,不要搞成单色的,生活应该丰富、五彩斑斓。”

剧组成员列表

岳云生:

以真我性情  塑百态人生

文/图:王琳

所有值得毕生投入的事,都伴随着磨砺,只有执著和专注,才能将它化解。而最初的喜欢,也会在岁月里,沉淀为心无旁骛的坚守。

——题记

清晨,每当和煦的阳光穿过云层,温柔地照亮这座屹立于黄河两岸的城市时,白塔山下、黄河之滨的金城关,都会迎来一位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

跟随着他的脚步,来到位于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的“岳云生泥塑馆”,踏进房门的一刹那,眼前的场景让人惊叹:数千件形态各异、性格鲜明的泥塑,或站或蹲,或喜或悲,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一般,呼喊着、低吟着、诉说着,在向世人讲述他们的苦难和欢乐、幸福和憧憬……这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便出自这位老人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岳云生之手。

望着连绵不绝的黄河水和日益发展的兰州城,岳云生内心时常会涌现出一种向往,那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怀恋,也是对人生本真的一种追求。

身居城市 心怀故土

在大山的怀抱中,袅袅的炊烟伴着朝阳和晚霞按时升起,岳云生的祖籍就在“中国彩陶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甘肃临洮。

在岳云生的记忆中,童年那段淳朴、平静、淡然的乡村生活,至今都是最真实美好和难以忘怀的。儿时的岳云生和外公一起生活,心灵手巧的外公经常用泥巴给他捏一些小动物,岳云生偶尔也会自己捏一两个小泥塑。就这样,外公成了他从事泥塑艺术的启蒙老师。

岳云生泥塑作品《远山》

后来,岳云生跟随父亲回到了家乡临洮县岳家湾村。在故乡的山野之间,他就像一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小麻雀,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乐趣,爬大树、掏鸟蛋、摘杏子、挖野菜……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份乡土情怀开始在岳云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我一辈子生活在城市,但心一直在农村。对于岳云生来说,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坡一沟,都刻在了他的脑海里。每一个生活场景都有一段真实的乡村故事,每一个乡间习俗都凝聚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常常使他魂牵梦绕,并温暖着他的身心。

岳云生泥塑作品《背草老人》

大凡艺术,总要承载一些东西,比如揭露什么时代,歌颂什么时代,又比如包含了哪些思想内涵或文化内涵等等,但我不想让他们承载什么,只想有一种真实再现,再现一段历史,再现一个时期的民风和个性,再现一段童年的记忆。”谈起泥塑创作缘起,岳云生说,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用自己的泥塑表现自然淳朴的农村生活和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

情牵心间 倾于指尖

喜欢一件事,只是一个开始,热爱和坚持才能将它做到极致。

50岁之前,岳云生做过木工,当过美术老师,在工厂搞过工会宣传,跑过采购,经过商,自己开过印字店,可谓是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泥塑的热爱和一个艺术家的情怀,在历经人生的艰难和饱经世态炎凉后,一直埋藏在岳云生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愈发地强烈:“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岳云生 

2004年,已过天命之年的岳云生提前内退,在朋友的帮助下,低价购买了位于南山脚下桃树坪的一个小院,以一首《丈八园随想》咏志,开始了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在丈八园的两年生活中,童年的记忆、故乡的山水、虽苦犹乐的人生滋味都化作了岳云生的创作。他将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豁达跃然纸上,将对故乡的怀恋和人生的感悟塑于泥中,创作出三千多个不同形象、不同表情的丑脸,并完成了后来被世人称道的《过年系列》《村妇系列》《难民系列》以及《三十六笑》等泥塑作品,其中《三十六笑》更是获得了甘肃省工艺美术家协会特等奖。在迎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后,面对一时间飞来的报道和荣誉,岳云生选择了散淡低调,泰然处之。

岳云生泥塑作品《三十六笑》(局部)

2010年,兰州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岳云生的泥塑被列入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泥塑的重点保护对象,政府专门为他开设了一间岳云生泥塑工作室。从此,他早出晚归,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泥塑创作当中。

岳云生泥塑作品《夜话》

自从工作室开放以来,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经常有人对展柜上的作品爱不释手,愿意出高价购买,但是都被岳云生谢绝了。对于他来说,那一个个泥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从构思、采土到创作、雕琢,直至成型,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体温,也承载着他的记忆和情怀。而这,是任何钱物也无法替代的。

匠人之心 泥塑之魂

这个世界是喧嚣嘈杂的,而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淡然的。

岳云生泥塑作品《背草老人》

寂寞的泥人,因有了观众,才有了交流与共鸣;无言的泥人,因有了丰富的表情,人们看到了它的心灵;无彩的泥人,因为朴素,人们看到它的真实;忧伤的泥人,因为坎坷,人们看到了生存的不易;欢乐的泥人,因为无奈,人们看到了达观的笑脸;遥远的泥人,因为思念而亲近;干枯的泥人,因为沉思而浓绿;无韵的泥人,因为回忆而动听。这是岳云生6年前所作的一段文字,也是当时他对于泥塑馆的些许感想。

岳云生泥塑作品《包年饺》

“这是儿时的我在掏鸟蛋,这是一家人围坐着包年饺,这是以兰州牛肉面为题材的,那边还有《丑脸》系列……”岳云生的每一件泥塑作品,都不是孤独的存在。仔细品味,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包括每一件道具,无不表现得真实妥帖,很难再找到两个一样或雷同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泥塑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平凡的故事,每个故事中都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它体现的是普通百姓在历经生活的磨难和艰辛后,仍然能知足而乐、清贫乐道、通达智慧、憧憬隐忍的那种精神状态,蕴含着的是人性中那种原始、自然、本真、憨厚、淳朴的内在美。

岳云生泥塑作品 《牛肉面》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提炼生活的过程。每一门手工技艺的背后,都闪现着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灵感闪耀的瞬间,都凝聚着岁月与人生的坎坷沧桑。一位音乐人曾经说过: 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随心而为 不亦快哉

美是一种发现,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智慧。

对于岳云生而言,一捧黄土、一团胶泥,是自然的本色,也是生活的本色。这无关金钱财富,也无关名利地位。

岳云生泥塑作品《笑话》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岳云生依然秉承一颗赤子之心,坚持一贯散淡低调、真率质朴的生活,在泥塑作品的创作中自得其乐。不大的工作室,门口是几个小板凳,面前是一张小矮桌,桌上放着三件简单的工具:小竹片、筷子头、塑料瓶盖,泥土采自兰州市区南面的最高峰皋兰山下的红山根,经过砸、筛、泡、和、醒、密封等几道工序后,在制作前取出再进行反复牵拉、揉拽。

岳云生 

泥塑制作时,既没有样画,也没有参照,全凭岳云生手工捏制,细部就用小竹片、半截筷子头和小药瓶盖来进行刻画。在小型泥塑人物的关节转折处,岳云生还会在泥中添上少量棉花以增加韧性。不一会儿,一个貌丑而神似的泥塑就做好了。

岳云生泥塑作品《风雪》

除了泥塑,岳云生还喜爱吟诗作赋,他将所思所想随手记录在册,以写诗托物言志,以作画寓情于景。在感知世界的纷乱和喧嚣中,他却愈发沉静和泰然,或许这源于他一直在光阴的岁月中雕刻,感悟和升华。

心静如水,撇开纷杂的欲求。岳云生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喜欢一件事,就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所有值得毕生投入的事,都伴随着磨砺,只有执著和专注,才能将它化解。而最初的喜欢,也会在岁月里,沉淀为心无旁骛的坚守。

放 羊 娃

熬 年 夜

背 柴

年 钱

拉 二 胡

掏 耳 蜗

岳云生创作的人脸泥塑

《百态》

进疆70年 | 凤凰卫视《我们的父亲母亲》临洮儿女:我们当年离开临洮进疆当年才十六七岁

临洮儿女进疆70年 | 原新疆兵团副司令员文克孝:我总是难忘那个年月

临洮儿女进疆70年 | 全县有150多名女青年报名参军,这么多的女兵西出阳关,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今日话题-

临洮泥塑

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区

分(tu)享(cao)

📷 

特此感谢

👨🏻‍💻 编辑:大鹏

看都看完了,好看的朋友都会点这里试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说说兰州那个“丑相”泥人岳(老菜图文)
惊绝:《泥人岳泥塑》听说过“泥人张”,“泥人岳”你听说过吗?
泥人張泥塑作品欣賞【25P】
泥 塑
泥人张泥塑作品欣赏
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泥人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