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 | 甘肃临洮这位进疆老兵的故事,央视新闻用近 5分钟的时间报道

甘肃临洮这位进疆老兵的故事,

央视《新闻直播间》用近 5 分钟的时间报道了!

5月27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

新疆和田:艰苦奋斗 屯垦戍边 代代相传为题

报道了甘肃临洮进疆这位老兵的故事。

这位沙海老兵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他在当地又干了什么,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呢?

“1949年12月5日,我们奉命去解放和田,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鞋子全部跑烂了,战友们就打着赤脚穿沙漠……”

70年后,在乌鲁木齐市迎宾路莱茵庄园内,90岁的杨世福正在给小重孙讲述当年他们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胜利剿灭和田叛匪的故事。

杨世福

汉族 / 甘肃临洮人 ; 

1928年5月出生

原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

第二军五师十五团战士

1955年随部队集体转业

先后历任四十七团

畜牧科股长、科长

畜牧场场长、畜牧连出纳等职务

1984年1月,在四十七团光荣离休。

沙海老兵

杨世福

我家是甘肃临洮,住在公路旁边,解放军从门口路过的时候,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也不迫害老百姓,因而我的父母亲就同意我去城里报名参军。

1949年11月底,四十七团前身是一支曾在我军编制序列中以能征善战而闻名的英雄部队。解放战争中,是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五师十五团,在西北战场上屡建功勋。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进军新疆。

由于交通不便,部队日夜兼程挺进新疆。部队到达阿克苏时,上级接到王震将军的命令,要求他们火速进军和田,平叛国民党军官的武装叛乱。

“1949年11月底,我们走了一万多里路到了阿克苏。部队休整时,上级发来通报,和田的国民党军官,正策动武装叛乱。王震将军命令我们火速进军和田。”杨世福说,当时进军和田有三条路可以走,但是其他两条路都要走上一个月。为抢时间,我们决定横穿沙漠里直插和田……

“大家热血沸腾、士气高涨,纷纷表示只要能早日解放和田,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也要闯一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世福豪情万丈。 

当时进军和田有三条路可以走,但是其它两条路都要走上一个月。为抢时间,他们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东西长1000多里,南北宽400多里,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西方人叫它“死亡之海”。1949年12月5日,十五团1800名官兵高唱着“敌人不投降,就把他消灭光……”雄赳赳气昂昂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当地各族群众恋恋不舍地欢送亲人解放军。

阿克苏的人民给我们准备了十几碗白面、大米,还准备了100顶帐篷、30峰骆驼、20多匹驴马和马料。

进入沙漠以后,100个帐篷不够分配,有一部分人必须露营,露营还得想办法睡觉,不然会影响第二天的行军。大家想出来两种办法,一种就是架上一堆火,等柴火烧完以后,把火星清扫干净,这样沙子是热的,就睡到沙子里面;另一种办法就是架上一堆火,一部分人在火堆旁边睡,另外一部分人负责加柴,然而烤得着的一半是热的,烤不到的是凉的,但行军的人比较疲劳,虽然凉一点,也能睡着。

比刺骨的寒冷更难熬的是缺水。进入沙漠的第七天,部队从凌晨3时出发,连续走了12个小时也没找到一滴水。

已经两天没有喝到水了。在沙漠里走,感觉喉咙里冒火,眼睛里冒烟,走着走着头晕目眩,赶紧就站上一会。

“我们个个嘴唇干裂,根本不敢张嘴,稍微一使劲就流血。”杨世福回忆说,渴的实在没办法了,就喝马尿、人尿。

部队进入沙漠的第十天上午,遇上了沙尘暴。先是黄沙弥漫,紧接着狂风大作、黄沙滚滚,整个沙丘都在移动。眼睛睁不开、人也站不稳,十分难走,同志们只好背挨着背,扛着风沙继续前行。

“部队接到命令,和田情况十分紧急,要继续前进!”杨世福说,风扬起沙粒打在脸上隐隐作痛,迷得根本睁不开眼睛,但是官兵们手牵手、肩并肩,硬是顶着风沙走了110里。

“叛乱分子准备血洗和田!火速赶到和田支援!”行军第十三天,十五团政委黄诚接到团长蒋玉和的急信。 

“最后,由黄诚政委亲自带领班以上骨干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加强排,飞驰和田增援。”一提起这件事,杨世福说,没能参加先遣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1949年12月22日清晨,十五团1800名战士浩浩荡荡进入和田古城。和田城万民欢腾,各族群众涌上街头,喜气洋洋迎接解放军官兵进城。

毛泽东主席闻听和田解放,欣然命笔填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在部队胜利徒步到达和田、平息叛乱的第三天,收到了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向十五团发来的嘉勉电。杨世福骄傲地说,我们从阿克苏出发,连续跋涉15昼夜,行程达1580里,征服“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没有辜负党中央对我们的期望。

遵照毛主席的命令,为维护和田地区的稳定,十五团留在了和田,留在了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 1955年,杨世福随部队集体转业后,先后历任四十七团畜牧科股长、科长、畜牧场场长、畜牧连出纳等职务,1984年1月,在四十七团光荣离休。

老兵们不怨天不怨地,默默的在心中担任国家赋予的戍边使命。

在兵团精神、老兵精神的感召下,如今,沙海老兵的子孙们仍然坚守在和田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神圣使命,继续谱写着一首首动人的沙海新兵歌。

70年来,杨世福和他们的战友们,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地驻守在祖国边疆。老人说:“军装脱了,可军魂未丢;人走了,但军魂未走!大家把骨头埋在了大漠,把忠诚献给了祖国,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曾经是军人,作为军人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对党绝对忠诚。” 

沙海老兵们合影留念

杨世福工作照

杨世福正在向部队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靳超杰摄

杨世福参加第二届“沙海老兵”节开幕式。靳超杰摄



 沙海老兵合影 

△兵团网专访“沙海老兵”杨世福

铸剑为犁,风餐露宿、

挖渠引水、开荒造田、

架桥修路、植树造林,

一手拿镐,一手拿枪,

屯垦戍边,唤醒了亘古荒原。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建设边疆,

又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留在了这里。

艰苦奋斗、屯垦戍边,

不仅仅流淌在老兵们的血液里,

也已经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家风。

进疆70年 | 凤凰卫视《我们的父亲母亲》临洮儿女:我们当年离开临洮进疆当年才十六七岁

临洮儿女进疆70年 | 原新疆兵团副司令员文克孝:我总是难忘那个年月

临洮儿女进疆70年 | 全县有150多名女青年报名参军,这么多的女兵西出阳关,恐怕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记忆 | 1998年临洮进疆女兵,近半个世纪后的重逢,重温那难忘的岁月

纪念 | 远去新疆的儿子孙恪剑:怀念我的父亲民国临洮“七俊才”之一孙培珍先生

-今日话题-

致敬!我们的爷爷奶奶

西行的临洮儿女,志壮天山!

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区

分(tu)享(cao)

📷 

特此感谢

👨🏻‍💻 编辑:大鹏

看都看完了,好看的朋友都会点这里试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一天走90公里,15天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诡事录(火焰山篇1)
南疆和田迷人的小胡杨(原创)
抗战老兵
这支部队,驻疆五年可内调!
新疆最佳旅游季节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