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是怎么来的?【三】
userphoto

2013.08.16

关注

 

 

综上所述,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来源于鸟迹,来源于仓颉一人一时所造。有网友会问:今天的五、六万系统汉字,都是仓颉一人所造吗?马氏回答:问这样的问题,就等于问今天的13亿中国人都是炎黄二祖生的吗?一样单纯可笑。

马氏认为:汉字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是拥有大智慧的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创造出来的。他受黄帝之命思记事记言记行之法,从猎人辨认鸟迹,兽迹,而追踪鸟兽去向的过程,受到启发,用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表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鸟迹本身有固定的形,固定的音,固定的义,三固定很重要,是可识可读可解的基础,形音义,缺一不可,这是文字必备的条件。图画为什么没有给仓颉以启示,图画缺少固定的形,大部分图画还缺少固定的音和固定的义,刻划符号缺少固定的音和义,图画和刻划符号都是独立存在的,用处不同,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文字出现之后,仍存在。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绝不是一回事。至于文字是从图画分离出来,刻划符号会演变成文字,更是信口雌黄,无稽之谈。现代学者不愿动脑筋,只会跟着头羊走,让他们说清汉字的来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看一看今日的学界,都认为汉字的起源跟刻划符号有关,有什么关系,说白了就是田野考古队挖出的都是刻划符号,刻划符号是劳动人民——陶工造的,将刻划符号当做原始文字,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就像有人非要说仓颉造字是神话传说一样,连夏朝都是传说时代,黄帝时代能不是神话传说吗。

现在我们回到汉字是发明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经过几千年的漫长时间,演变而来。由于学界怀疑仓颉造字,否定仓颉造字,自己又说不清汉字是怎么来的,就用含糊不清,稀里糊涂的话来解释汉字的来源。汉字就是由刻划符号演变而来。请问,刻划符号是怎么演变成文字的,需要什么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刻划符号变成了甲骨文?谁能说得明白,谁能阐述清楚。有什么理论和文献做根据。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讲清汉字的来历,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其中原委,汉字与刻划符号没有任何关系,是郭沫若生将两者拽在一起,仅此而已。

汉字起源的研究,已研究了一百多年,甲骨文的发现,让汉字起源没了,创立新的学说完全可以,但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在新学说还为成立之前,就急急忙忙否定流行了五千年的汉字起源——仓颉造字,已闹出了大笑话。更大的笑话还在后头,学界主张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他们却提供了3200年的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武丁以前的文字尚未发现。这种自相矛盾,自打嘴巴的事情,在学界经常发生,还美其名曰:科学、严谨。否定仓颉造字本身就不科学,就不严谨。至于劳动人民集体造字,不知是怎么个造法,劳动人民集体造字用的是什么规则,有什么理论支撑,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含含糊糊的说法,模棱两可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科学不是变魔术,学术不是行政报告,就是主流的观点,也可质疑,况且还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仓颉由发现鸟迹,到发明创造象形文字,为汉字的发展及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象形文字都是名词,名词为各种事物命名可以,记录口语句子却遇上了麻烦,缺少动词,无动词就不能组词造句,就不能记录语言。仓颉的当务之急就是还要造出各种各样的动词,用什么方法去造新的动词呢?仓颉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最后他想到把不同的象形文字,组合起来,构成新的意义,以体现造字的主要用意,这就是会意的造字方法,如武与信二字。仓颉由于发明了会意造字法,应该说,这种造字方法很方便,快捷,用此法造出了大量的动词,还有连词、副词,介词,形容词等等,解决了记录口语的问题,使文字可以组词、造句、写文章,运用自如,会意字的出现,突破了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将文字符号与口语中的词汇互相对应起来,会意字的发明创造是为汉字通向记录语言插上了的翅膀,让文字有了一个很大的质的飞跃,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文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大有吃不饱,不够用的现象发生。仓颉为了突破瓶颈的束缚,他研究了更新的造字方法,即采用形声法,依据事物的义类确定字的偏旁,再将与它读音相近的字作声旁组合而成,如江与河二字。形声法的发明,使文字的产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有这个系统和没有这个系统,大不一样。汉字系统出现了,汉字的发明创造,方可说大功告成。仓颉最初由鸟迹受到启发,创造了象形文字,和指事字,当时文字是一个一个造出来的,按当时的情况,一天造两个字,一年就是730个字,用五年的时间,可造3650个字,足够当时的社会用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推算,当仓颉发明了会意造字法时,文字就是一组一组的造出来,造字速度加快,一天造十个八个不成问题,再以后,仓颉发明了形声造字法,只要给原来的字,加个偏旁部首,一下就会造出几十个字,这种造字速度,会大大提高,一天造几十个字,都会不成问题,五年完成整个的汉字系统,不会有问题。当完成造字任务时,还有一个征求意见,逐步完善,修改,充实,提高的过程,最后接下来就是将造出来的文字,交给黄帝审批,然后在朝廷和社会推广,应用,施行。在这里,所谓的约定俗成,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俗成,而是指朝廷下令,告天下人必须遵守执行,这是自上而下的法律约定,当被人理解,执行后,才会出现民间的俗成,接受。就像今日政府公布简化字一样,完全是政府的约定行为,强制执行,无商量余地,这样才能迅速俗成。而不是像专家想象的那样,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运用,在众人手中,自然的就约定和俗成了文字。

总之,一句话,汉字本仓颉所造,仓颉受鸟迹,兽迹的启发,发明创造了象形字{包括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仓颉还发明了黄帝时代的官方文字——仓颉大篆。

学界主流认为: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商晚期武丁时期的甲骨文,距今3200年左右。

马氏认为,仓颉造字不再是神话传说,黄帝时代有文字是客观存在,既有传世文字,又有出土文字,曾力先生收藏的三碑文字,刘汉根先生收藏的玉版文字,黄震先生收藏的黄帝鸟迹甲骨文,唐虞甲骨文,还有广大网友收藏的红山玉版文字,良渚玉版文字,三星堆玉版文字,夏朝玉版文字,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这些十分宝贵的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见证,切不可视为蔽帚及赝品,一个拥有众多精英及优秀人才的民族,是不是也该有海纳百川的精神与慈母般的天地胸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字道 。汉字起源》丨汉字是科学的发明创造
甲骨文并不起源于刻划符号 马贺山
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有了新的学说
汉字起源、传说和最早的汉字
[转载]汉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