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简要解读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全文(2楼)+支持汉字数字〇设定的字体下载(1楼)http://yushengbbs.net/bbs/thread-24005-1-1.html

 

    一、《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适用范围

  出版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以纸张、磁带、胶片、光盘等为载体,用来传播各种文化知识的制品的总称。虽然国标的“范围”板块用括号说明“文艺类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但对于大部分文艺作品来说,国标其实给出的已经是最佳使用方法,不会因为破格的使用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刻意破格反而弄巧成拙。“前言”部分的“标准主要起草人”尽管只写了三个人,但标准中所涵盖的内容其实是众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知识的结晶,他们是对汉语言有深入研究的,不是网络上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与语言有关的网络段子。与语言文字之外的国标会设最低标准不同,像《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 325992)、《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 1001-200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28039-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等这样的国标在通常的使用上已是现阶段的最佳方案,对于大部分出版物来说,如何用好数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是不错的选择。

 

    二、公文文号的格式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4.1.2条示例的“公文编号”国标原本是“国办发[1987]9号”,括号改为六角括号〔  〕更严谨,这是该国标的一处瑕疵,因为原文件本来就是“国办发〔19879号”,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的国标还未推出前中央就已将〔  〕作为公文文号的规范括号使用了,只不过不少下级机关图输入省事,直接给打成了[   ]。公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机关、团体等向上呈报、向下布置或对外联系事务的正式文件。因此,公文不是什么机构都可以发,不是不分对象的发,那种物业以公文的形式给业主发通知的可是在闹大笑话。

 

    三、农历日期的书写

  虽然国标中没有详细说明,但就如4.2.1条所举示例“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八月十五中秋”,我国自古以来在农历的书写上普遍是不写“日”字的,也就是“腊月二十九”不写为“腊月二十九日”。

 

    四、文字的“体例一致原则”

  中国的文字是灵活的,但又有着基本的规律,任何文字在使用上肯定要保证基本的严谨性。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作者在其中讲到,中国自古就讲究对称,比如对联,大概的意思是要表达:过于注重对称,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过犹不及。我想说的是,不错,不能只注重对称,但规整的布局难道看上去不舒服吗?更何况对联可不只是要求上下联字数一样,它对声韵等方面都有诸多要求,能否写出好的对联,考验的是人的文化功底,语言文字的对称最终要求的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求表面整齐漂亮用来凑数的所谓对称就没有可说的价值了,文字运用的最高境界在于用的恰到好处,写实时精准,不死板不繁复,写意时精妙,不堆砌词藻。正如产品有高质、一般、差,剑法分上、中、下,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有上中下的区别,“二〇〇八年88日”、“第一章 第二章……第12章”、“一百08”、“4千”固然没有错别字,不算写错,但却很别扭,这是一组数字,你本身在书写的时候没有特殊原因,却有组员不同步。“二〇〇八年”与“88日”、“第一章 第二章”与“第12章”不同于“28日星期一”,星期后面的数字用小写汉字数字书写是早已定型的,不要混淆。

 

    五、年份的书面写法

  如5.1.4条示例3:“1990年”不写为“90年”。“90年”是口语说法,落实到书面语就不能完全跟口语一样随意,且要考虑到文字出版物是有长期保存性的,前面有“1890年”,后面有“2090年”,为后人方便也该写完整的。再比如,“20世纪80年代”就比单纯说“80年代”严谨。但也不要误解这种完整性,对约定俗成的词汇进行多余的补充,现在有将“90后”之类写成“1990年代后”的,这是存在歧义的,本来就是每十年为一个年代,年代后算是哪一代?“90后”也不必写成“1990年后”,“1990年”是具体的一个年份,而“90后”指的是“90年代”。以汉字的最佳书写方式为前提,“90后”有编号的特性,完全转成汉字应写为“九〇后”,不应写为“九零后”,“90年代”无论在含义上还是口头上都有十年的意思,完全转成汉字应写为“九十年代”,不应写为“九零年代”、“九〇年代”。

 

    六、竖排文本中的阿拉伯数字和英文朝向

  跟中文横排、竖排都不会影响一个字的完整性不同,如果将“2016”分成单独的数字竖排,将“numbering”分成单独的字母竖排,就相当于把一个词单元强行拆分,这在任何文字中都是不允许的,可如果一个词单元的阿拉伯数字或英文与中文一样,一个单元占一行,又会显得极不美观,所以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更合适。

 

    七、大小写汉字数字的使用

  汉字数字区分大小写从何而来?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系统的使用大写汉字数字大约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在唐之前零碎有之,而在宋代学者程大昌所著的《演繁露·十数改用多画字》中有写道:“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 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 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 借以为用, 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

 

  大小写汉字数字如何使用,在国标5.2.4条中讲得很明白,国标提供的也是最佳的使用方法。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类法规及标准是引导性,不是强制性的,不按规则做不会有人把你关到牢里去,不同于清朝的文字律法若违背杀头的可能性都有。在200010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最重的处罚也就是“……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本法……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主要针对的是公共领域,非个人。至于咱公民,法律说的是“违反本法……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在文字上,过去存在的用法放到现在用难说妥帖,不值得推崇,就像“参”字,现代汉语中已没有了“三”的意思,拿来用只会让众人迷糊。还比如,古代的假借字,有一种情况,是早期的字只表意,字量有限,人们会延伸某些本字的使用假借作他意,但纯表意的字只能通过语境区别到底是哪一层含义,使用不便,于是在假借了一段时间后另造新字,有意思的是,有的假借字成了正字,新字代替了本字,在文字自然演化的过程中,古人已经消除了不便,今人又何必再找麻烦,不知其源流的过度仿古。还有因为某些原因故意写别字、错字的,有的则是源于方言发音造成的异字,并不是出于艺术表现,这些都是不能完全照搬的。

 

  大小写汉字数字不作为计数字来说时,有自己的多层含义,有作名词的、有作形容词的等等,含义彼此有重叠的地方,部分相通不能作完全的同一认定。也就是说,“一”是“一”,“壹”是“壹”,姓“伍”的不能写成姓“五”的,“一”与“壹”、“伍”与“五”不是异体关系,可以互借,意思有相通之处,但不能完全视作一个字。大写汉字数字从古至今主要还是在财务上使用,起醒目、防改、防错的作用,也有在财务之外使用的。正因为主要用于财务书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如果不是像“放肆”、“陆地”、“拾金不昧”这种并不包含数词含义的固定词,轻易抛弃约定俗成的写法,把小写改成大写,就容易造成歧义,哪怕这种歧义看的人会马上消除,哪怕这种歧义幼稚得不值一提,但毕竟是有歧义存在的,这是写字者以怎样的态度写字的问题,你是写字给众人看,不是只给自己看。有家熟食外卖店,有好几个外卖窗口,第一次瞧到时我就看到了标号为“叁”的窗口,当时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了过来。用大写汉字数字标窗口号无非是为了醒目,可实践证明,窗口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会更明晰。想象一下,一个道路卡口有四条收费通道,这四条通道上分别标着“壹”、“贰”、“叁”、“肆”……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日文中还有汉字数字“”、“”、“参”等这样的异体写法,就认为同样的写法在中文中是恰当的,日文中有一些汉字确实是保留了古汉字义,但很多在日文中产生了新义,有一部分新义也有被国人借入的,但不能因此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在汉语中可以随意用大写汉字数字,与“”(回)、“”(裸)、“”(闲)等仍保留使用的异体字不同,在如今的中文汉字中“”、“”、“参”是早已弃用的异体汉字数字写法。

 

  在文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文字的含义发生了延伸,另一些文字则完全改变了含义,而在文字解读上,出现了很多后人的曲解及牵强附会的解释,现在不少关于文字解读的书,注解时非常不严谨,根本经不起推敲,带有注书者浓烈的主观色彩,缺乏对文字本源的探究,研究文字终究是要把知识传递给他人。拥有数十年现代汉语研究经历,有着不少著作的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先生,就在自己的文章中批评过“实用字义”的强解字理,所谓“实用字义”通俗点讲就是怎么样解释容易怎么来,胡说八道也可以。然而,根据研究,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在50%左右,也就是说,很多汉字是没办法用字理的方式去准确解读的。苏先生还在文章中举例:有人解读“眨”,说是“目”困“乏”了就眨一眨,但眨眼不一定就是困乏,若如此解释,“泛、贬、砭”又该怎么说。这让我想起看到的某一篇文章,其中说到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为学生解读“云”字的演化,演示了一段动画,天上阴云密布,风雨大作,小动物纷纷往家跑,一会儿,画面一角出现了一个“”字,老师解释说:“这就是过去‘云’字的写法。你们看,上面是‘雨’,下面是‘云’。但原来的‘’笔画太多,现在就写成‘云’了。”……而事实上,“云”是“”的本字,“云”要早于“”,“云”的上面两横表示横云,下面的弯钩表示卷云,后来“云”借去表“说”义,就另造了“”字,到了我国文字改革时期,“云”在保留延伸义的同时,又恢复了“云”的本意,其实在历史中,“云”的本意也没完全消失,仍然有些古籍中的“云”表示的是本义。由于不通准确的字理,那些只练字不学字的人闹出“雲雲众生”这样的笑话就不难理解了。严格意义上说,汉字并不能简单以简繁区别,这只是我们的习惯说法,现代繁体字在使用上与古义已有不同。差不多每个汉字在古代都有多种写法,有些写法逐渐被淘汰,而我们如今所使用的简化写法,基本上都能找到古出处,但由于现在普遍能看到的古籍版本都是清本,好些字除了翻阅大型辞书,在古物或古迹上看到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千万别因为古玩上出现了所谓简体字就打眼失了宝贝。说得更具体点,比如,“”与“”,这两字在秦汉有通用,后来已分工明确,现代繁体中还把“日历”的“历”写成“”就是错别字,而汉语言学者也明确的说到故宫所狡辩的集自汉代《史晨碑》中的“”指的是“经历”非“日历”。像“”与“国”、“”与“爱”这样有着明显构件不同的写法也不能单纯以简繁论之。“”和“国”只是古代留存下来的两种写法,关于这个字,个人印象起码有十几种写法。“”和“爱”也是留存下来的两种写法,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爱”是由“”的草书楷化而来,两种写法上面的构件一样,下面“”是由“心”和一个像脚的部件组成,注意最下面不是“友”,可以理解为,“复”与“夏”下面也是这个部件,而“爱”下面是“友”,“友”在古代有朋友、友爱、亲爱、和顺等含义,“友”的早期字形就是两只手靠在一起。

 

  过去的人们有时为了达到醒目的效果,会改变通用写法,有时则是为了防伪,一些古档案的封面上、合同中写有“壹月”、“贰月”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的印刷制版也不如现代这样灵活,但在现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灵活的改变某一个字的字体、大小,对档案有更规范化的管理,用先进的科技防伪。从醒目的角度说,数字写法中阿拉伯数字当位于首,醒目、易辨识性也是阿拉伯数字通行于全球的原因之一。比如一组数字,大多数人一定是对¥99 999 999元这样的书写更敏感,而不是玖仟玖佰玖拾玖万玖仟玖佰玖拾玖元整。不要高估了汉字大写数字,大写、小写只是各司其职,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大写并不比小写更具内含。没有多少人觉得“壹心壹意”的写法比“一心一意”更好,既是“一心一意”何需更多框框,既是“一击必杀”何需划那么多刀,既是“一品”何需纷繁复杂来证明,既是“一周”何需转那么多圈。当然,有商家纯粹是把汉字大写数字误当成繁体字来用,确实,从广义上,笔划繁复的字都算繁体字。一些公司以为写几个繁体字就是有文化的表现,就是美,可他们又不真正了解所使用的繁体字,有诸多错误理解。商家们大小写混用也就罢了,但一些教育机构,甚至包括知名的学校也混用汉字数字大小写,就要不得了,字在于用的恰当,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不遵守汉字的基本规则,这不该是教育者的态度。也有对文字破格使用不错的,比如,“壹基金”;饮食店搞促销,承诺买10件送10元红包,打出宣传语“十全拾美”;一家小面馆1元钱就能买到一份吃的,于是取名叫“壹一面馆”。

 

  说到仿古, 中华书局出版的《诗词格律》、《古代汉语》等著作的作者,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诗人、翻译家王力先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明确表示过非常反感现代人平时讲话文言或半文不白的讲话,不喜欢别人跟他说话本来讲得好好的,却突然冒出一声“吾误矣”之类的,有人曾经为了考王力先生的研究生而写了一篇很不错的文言信,结果先生非常直白的回道“如果你在试卷中写文言文,我就不录取你!”。其实真正的语言大家,平时讲话是很通俗、很和蔼的,干脆、直接,从不半文不白的讲话,只不过有人以为,博古通今的就是满口之乎者也,于是就编出了这样一个心灵鸡汤似的故事:自己是学某某专业的学生,偶遇一位满口古文的老先生,非常有学识,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跟这位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老先生无偿将藏书给他看,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汉语言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去学的,我们可以喜欢写古诗词,但不要只顾着写古诗词,这只是汉学的冰山一角,古诗词今人永远也写不过古人,因为古诗词本来就属于古人,我们只是仿古。

 

  这里还得说明白一个概念,不要简单的将“古字”的定义理解成古代奴隶、封建社会的字,“今字”也不要简单的理解成当今社会的字,一般在学术上,古字指原本兼表意义的字,今字指分化后形成新词的字,原本兼表原义的字与新造字合称“古今字”,比如,“说”是古字,“悦”是今字,这是一对古今字。

 

  在财务票据上分别有用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汉字数字书写的地方,这样有个比对,可以防止错误和修改。在法律文书上涉及金额时,建议阿拉伯数字和大写汉字数字同时书写,示例:¥39,148(叁万玖仟壹佰肆拾捌圆整),因为法律文书上的金额涉及直接的利益,要以最严谨的方式来书写,尽最大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烂用、混用汉字数字大小写对文字的良性发展无益,而现在这种情况恰恰集中在游戏、图书出版、饮食、影视、广告设计等最具传播性的行业中,希望参与其中进行文字制作的人能够担负起准确传播汉字的责任。

 

    八、认识汉字数字“零”和“〇”

  注意这里说的是中文汉字小写数字“〇”,不是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0”,也不是字母“O”,“〇”是实实在在的中文汉字。 “〇”这个形状在古中国很早就存在,最早见于甲骨文。“〇”作记号、韵音符号、汉字、标点符号都有使用,这些用法也并不固定在某一时期某一种用法,而是一直处在延伸、变化、多用途、再使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基本等同于现代“〇”用法的,依现有史料,开始于宋朝,官方记载则是金大定年间(1180年)的《大明历》,但这个时候“〇”的用途仍然不稳定。“〇”和“零”一开始都没有数的概念,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这两个字都不能完全视作同一个字。在古代与“〇”有过用法重叠的有“初”、“本”、“单”、“有”、“又”、“”、“奇”、“零”、“另”等字以及一些异形符号,这是文字史上少有的用得如此混乱,直到现代社会才稳定了的字。根据《通志·六书略》、《通志·六书五·古今殊文图》等记载及古代书籍对“〇”的使用情况,可知“〇”在古代作汉字时曾表示过“星”的含义,“〇”,星音,指小星星,“□”,围音,指大星星。很早以前,语言学界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初汉字“〇”和符号“〇”并不是一路,汉字“〇”其实是“壁”的本字,辟音,然而由于容易与符号“〇”产生混淆以及讹传,才有了“壁”字。虽然罗振玉、马叙伦等学者都表达过“〇”为“壁”本字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还需进一步论证,但“〇”作为汉字流传下来,不管怎么变换用途,确实是唯一一个没有方块化的字形,究其原因,可能就源于它的简单明了,字形已达到最优化,又鉴于“□”的用途,“〇”也不可能转换为“□”。而正是由于“〇”与后来的方块字在字形上格格不入,作字符又作汉字,虽然一看是简单明了,但又显混乱的用途,不好圈定准确范围,很多解字辞书并未作收录,有的古辞书也可能是版本遗失所致。一个汉字从最初到发展变化到最终定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〇”字走得格外长,国标中那么明确化的“零”与“〇”的用途,又何必回到曾经混乱使用的年代。

 

  “零”作数词用时不光有与其他大写汉字数字一样的作用,在数词中,它的主要用途还是作计量性补空,“2012年”这样的年份属编号,在转成完全的汉字书写时,其“0”应采用编号补空的“〇”,像部队、医院名称里出现的数字及书的页码、门牌号都属编号。由于“〇”这个字只用于编号,在计算机字体的设计上有些被怠慢了。说到书的页码,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位网友制作的某古籍电子版,制作者加上了大写汉字数字的页码,有点弄巧成拙,当页码复杂的不便于查看时,页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些有着前后顺序连贯的字并不适合用于页码,但某些办公软件为求内容的所谓“丰富”,一味往页码设置里加。古权威典籍的编号一般采用的是小写汉字数字,一组小写汉字数字编号中出现“零”,不符合“体例一致原则”,看得懂英文的都明白“nuMbering”的意思,但如此别扭的书写方式显然是不推荐的,就像学英文也该弄清楚ZeroNullNilNought四个类似单词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〇”是汉字吗?
“阖家”与“合家”有什么区别?节日祝福错用汉字,容易闹笑话
数字与单位之难堪
“零点15分” 要改成“0点15分”吗
《说文解字》第375课:“古”字,到底是会意字,还是指事字?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却很有意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