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建筑妹子的暴走游记之京都

供稿 / 图文:Yiwen

本文已获得授权


遇建日本之京都

——时光里的诗意栖居

目录


01 游记

02 番外篇——旅行Tips

03 番外篇——在京都的建筑之旅

04 番外篇——关于京都的书目推荐

01

记忆的开始,源于一杯小而沁香的抹茶。


细雨中的庭院,湿润的空气中氤氲着草木与泥土的芬芳。在穿林打叶中徐徐前行,开阔处已是绿意盎然。极目被各种绿色填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一间古雅而传统的日式木质房屋在一片葱翠中亭亭而立,远看就好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一样。不远处泉水溅落在石头上叮当作响,脚下的涓涓细流,枝叶上晶莹的玉露和远处依稀可见的山峦连绵起伏着。近旁身着和服的老妇人在屋檐下的回廊内缓缓前行,茶屋的木地板上流露出“吱呀”的岁月痕迹,和纸围裱的门窗精致而匠心独具,由它们围合出的空间层次丰富而蕴藏了无限惊喜。屋外,清澈的雨滴从古老的木质屋檐下悄悄滴落。盘踞于和式榻榻米上,仔细品尝那一杯清透的茶饮,从屋檐下望向远处,一瞬间仿佛时间就此凝固,如果有一个地方真的可以还原“生活在别处”的状态,那一定就是这里了。


▲ 檐角清澈的雨滴


从无邻庵出来重回熙熙攘攘的街道已接近暮色,因为那场幸运的雨,整个京都都在薄雾笼罩的水汽之下轻盈而朦胧。远处,岚山若隐若现,为城市勾勒出淡青色的背景;鸭川之水在月色下波光粼粼,静静流淌仿佛在诉说城市的历史;“三年坂二年坂”、“花间”、“清水”、“有禅”,无数光听名字就让人思古心切的街道,转角处不经意间遇到的千年古刹,还有身着和服脚踩木屐、深情回眸的舞姬。这便是平安京,那个最像长安的地方。


建都于公元794年,正值中国唐代的中兴年间。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而迁都平安京,自此开启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平安时代。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后迁都东京,京都一直作为日本的国都存在。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京都在日本众多的城市中独树一帜,极具东方古典的禅意与韵味。她也幸运的因此躲避了二战中战火的洗劫而尽可能多的保留了一座传统东方古都的原汁原味。如今,这里依然是无数日本人的精神故园,尽管现在的都城已变成了东京,但为了表达对京都的敬意,在为东京命名时,日本人将它的发音与京都颠倒。“Kotyo”与“Tokyo”,一个古典,一个现代。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始走向全面向中国唐代的学习之路,从经济制度到政治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派出了大量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代先进的科技、文化。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等人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将这些先进的文化理念带回日本并付诸实践,对日本此后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平安京的选址与建都正是仿照了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长安的格局。打开一张京都地图,鸭川与桂川贯通了整座城的南北东西,将京都分成了上下、左右及中五京;效仿唐长安城,皇居位于都城的正北,并以朱雀大街为中心,百官朝见或有外国使臣前来都会通过这条最宽广的道路;三条通、四条通等小的巷划分出了街与坊,如此交错形成的“井”字型布局构成了与唐长安城相似的里坊结构;各种庙宇、神社星罗棋布,更为这座古城平添了浓浓禅意,并一直延续至今。时光流转,历经了千年繁华,如今的长安在现代化的城市兴建中不复唐朝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和中国的其它任何一座城市相同,但幸运的是平安京却基本保留了下来。那些悠长而起伏错落的小街巷,花木葱茏而古色古香的房子,唐时的那份缱绻与风流在这里依然生生不息。


▲ 京都御所 从前的皇居


于是走在京都的街巷中,一切都仿佛置身于一场梦境。不同年代里岁月的凝集使人不论走到东西南北哪一条街道,都能发现许多极致美感的地方。到处都有一种非关繁华或热闹,却是安定而扎实的存在感。细细长长的街道,樱花摇曳的影,角落里的小鸟居诉说着那些时光里的故事;“樱花何烂漫,大佛身后开。”不经意间,转角处出现的正是某个时代里最大的古刹,微风拂过,那绰约的影正与金顶交相辉映,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蔚然灿烂。街边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和式小屋,每一间都有自己独有的格调,淡青色的竹帘、精致的木围栏、昏黄月光下散发出暖意的和纸灯笼,一阵风过,风铃沙沙作响,边角被磨损过的暖帘被吹起,不知有多少风情掩映其中。那份对过去的敬意与对待现代文明绝不盲从的态度使得栖居在这里的人们至今依旧带着唐人的浪漫,诗意中一切都平和得动人。


▲ 京都街巷


▲ 金阁寺 金顶


在京都,大大小小的神社数不胜数。传统的日式房间中,也一定会专门设置壁翕来供奉他们心目中的神明。在传统的日本人看来,“细微处有神灵”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由此而引发的“微”这一最重要的日本审美意识也在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空间。比如说日本有一句成语:“一期一会”。阐述的是:现在能够与这个人交流的瞬间不会再重来。所以要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个时间,这个人和这个地方。他们不会考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与这个人的相见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对未来的自己是否有利,也不会觉得,反正以后还会再见,今天差不多就得了。这个理念的精髓就是:眼前这个瞬间,重视每一个瞬间。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珍惜一辈子。


在花间小路上有一家怀石料理餐厅,由一家三口共同经营。传统的日式房间、并不是很大的店面却令人感到精致而温馨。那女儿大约和我一样年龄,交谈中时时露出羞涩的微笑。许久之后她的模样我已经渐渐想不起来,但唯有一个细节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用完晚餐走出门时已是暮色时分,女儿和父亲一并站在店门口挥手向我们道别,目送着我们离开,走过一段转过身去,女儿便微笑着再次鞠躬,如此,直到离开整个小巷。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只当作是日本人对职业恭敬的态度和待人时谦逊的礼节。现在回想起才恍然大悟,在女孩身上体现出的对我们的尊重不正是对眼前,对每个人、每个瞬间的珍视么?在京都去往大阪的电铁上,列车长在每节车厢之间巡查,每每来到一节新的车厢都会鞠躬致意;公交车司机在每个乘客下车时都会微笑着说上一声“谢谢”;街头熟识的人们相遇也会纷纷向对方微微鞠躬、面带微笑而点头。而这些的背后,蕴藏着的正是这种“微”的意识和从而形成的一种饱含敬意的亲密感。也正是这份亲密感让日本人认为房屋只是宇宙、自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个空间却能将世界纳入到自己的视线中。然后将取景入室的世界经过象征化再处理,演绎到室内的移门上,并尝试着“从这里”看世界。从一个微小的位置来看整个世界,也就意味着“这里”可以象征成为被凝缩后的宇宙,也就是枯山水的由来。也许这就是传统空间中所蕴含的现代感,原来在我们的过去,早就蕴藏着未来的至美。正如同千年繁华的京都。


▲ 龙安寺 传统日本空间


▲ 金阁寺 传统日本空间


▲ 大德寺内 “一期一会”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的一首《少年行》,描写的正是盛唐时的长安城,繁荣而风雅。而此时身在这里的日本高僧阿倍仲麻吕却生出“心驰千万里,身在异国边。今日长安月,犹如三笠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而今天,当长安再不复往日,想要追寻过去时光的影子,只有来到平安京,唯有在这里思念着长安。它恰似一场无尽的梦,让人多少次沉醉其中,并无限向远处延伸。


但愿长醉不愿醒。


02

番外篇——旅行Tips


1、签证:

 一般的国内旅行社都可以代办日本签证,但是要提前订好机票和酒店。约15个工作日出签,单次个人自由行签证最长停留时间为15天。(也可在淘宝上办理) 


2、交通:

到达——京都没有机场,一般的入境方式有从东京方向和大阪方向进入。入境东京可从成田空港或者羽田空港,然后从东京驿或品川转乘JR新干线抵达京都驿,大约2.5小时抵达,价格较高大约12000日元;入境大阪可从关西国际空港或伊丹空港,然后从大阪驿转乘JR新干线抵达京都驿,还有较为快捷与经济的方式是阪急电铁,约半小时左右抵达,但是到达车站不是京都驿而是位于四条通的阪急车站,价格约为1000日元。


市内——在京都地铁只有两条,因此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在这里最为经济的方式是购买巴士一日券,500日元可在指定的区间内无限乘车。(除了修学院离宫需要补差价,其余地方都可以抵达)乘车从后门上,前门下。在下车站的前一区间按下停车按钮,到站时司机就会停车了,第一次使用会有日期,在同一天里再次乘坐只要向司机出示车票即可。同样Goole走遍京都。


3、酒店:

国内的网站如携程就可以订到日本的酒店。其他网站如Booking,Agoda则会有更多的选择。来到京都一定要体验日式酒店,传统的和纸门窗、榻榻米、日式澡堂等等都会是新奇的体验。但日式酒店的价格一般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提前至少2个月,多人间有时是经济的选择,大家在一起也会很有乐趣。我们在携程上定的位于三条附近的日式酒店人均200元每晚,距车站也比较近,值得推荐。


4、美食:

京都也有许多特色美食值得推荐,而且有些只在京都有,所以千万不要错过。下面推荐三种值得体验的:中村藤吉家抹茶;(就在京都驿里面,可以说是全日本最好的一家抹茶店)豆雅腐汤豆腐;(特色料理)怀石料理;(最具有禅意的食物,一般价钱比较高,至少人均6000日元以上,并且需要提前预定)


03

番外篇——在京都的建筑之旅


再没有哪座城市能像京都这样将如此众多的优秀建筑如此集中、完好的保存下来。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如同一场视觉盛宴让人留恋忘返。与此同时许多优秀的现代主义作品也深深在这里扎根,并与传统的古建交相辉映,为古城增添了新的活力。由于时间紧迫,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有选择性的去到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另附上一个链接是我整理过的京都著名建筑的照片集:Archi-Kotyo 链接地址

(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23291443/)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寺庙还是博物馆在去之前都一定要查询好开放时间,另外带好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还有特别注意的是,在京都有四处需要提前凭护照预约的古建,分别是:京都御所、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和桂离宫。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均可,现场预约需提前一天,预约地点为京都御所的接待处。


 #现代建筑#(排名不分先后)

 NO.1 京都国立博物馆 [日] 谷口吉生

一个满足了我对博物馆所有想象的作品。无论是展品的质量还是建筑的外观、内部空间都堪称精妙绝伦。没有过多装饰,只是清水混凝土的墙面与舒服的木制地板就足以将那种日式的宁静与温馨、关怀与细致传达。它的展览空间也完全颠覆了我对博物馆的认识,每个展厅都有足够的领域感但彼此之间又互相连通,在任何一个展厅都可以感知到其他展厅内的活动,巧妙的流线将“看与被看”的关系诠释到了极致,人仿佛是在画中前行。在楼梯阶梯处俯瞰佛像层的景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个能够激发“乐观、好奇和慷慨的人文精神”的建筑,巨大的休息兼冥想空间面对着巨大的落地窗,而窗外就是湖面与绚烂的晚霞。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让人联想到日本美术所蕴含的纤细、清洁。这真的是一个足以让建筑师兴奋的地方。


▲ 京都国立博物馆 借以日式传统房屋元素的水廊


▲ 京都国立博物馆 休息区


▲ 京都国立博物馆 展厅外 观景区


NO.2 龙谷大学博物馆 日建设计

这也是老师推荐我们必去的一家博物馆,就在西本愿寺对面。展品大多为和佛教文化所相关的,还包括丝绸之路的壁画等等。这个博物馆的亮点在于入口空间和对于街区关系的处理,同时内部的开窗也表达了对伊东忠太和西本愿寺的敬意。但更为感动我的是龙谷大学为保护世界珍贵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将西本愿寺殿内墙上的壁画全部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数据全部留给后人;跨越国界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修复被我们忽视、遗忘的新疆火焰山脚下的壁画,因为他们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在这里早已没有了国界的区分。


▲ 龙谷博物馆 入口


▲ 龙谷博物馆 与历史建筑的对话


▲ 龙谷博物馆 休息区


▲ 龙谷博物馆 放映厅帘幕拉起时看到的西本愿寺


NO.3 JR京都车站 [日] 原广司

是来京都的必经之处,也是京都最现代化与繁华的集中地。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个人的感觉是流线有一些小混乱,因为作为建筑生的我们在第一次到达的时候也是在里面被迷得晕头转向。不过后来又去了一次流线就清楚多了,内部也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美。我还很喜欢顶层的一个瞭望台,可以看到火车川流不息的样子很棒啊。


▲ JR京都车站 外观


▲ JR京都车站 内部


 #古代建筑#(排名不分先后)

值得说明的是京都经典的传统建筑实在是太多没办法一次去完,我在下面推荐的都是这次去过的,没有提到的并不是不经典,只是我们当时也没有时间去了。以后有机会还要继续补上。


NO.1 桂离宫

是日本最为著名的庭院式建筑,但不得不说以我现在的认知还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娴静中充满了自然之趣的小庭院。树木、花草特意的摆放位置使得人在庭院中穿行时的视线一直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中,房屋时隐时现。以湖面为中心而布置的各种小路也总给人“曲径通幽”之感。在室内透过推拉门向外看去,园内之景又丰富而有层次地展现在眼前,仿佛定格了一张张美丽的风景画。


▲ 桂离宫 自然之趣


▲ 桂离宫 湖心庭院


▲ 桂离宫 红梅


▲ 桂离宫 传统日式空间


NO.2 修学院离宫

与桂离宫不同的是这里给我的感觉完全是“世外桃源”和“白云生处有人家”般的空远。它坐落在群山之中且分为上中下三个庭院,规模非常之大,每个庭院之间都由丰富的自然景观连接。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小雨,整个修学院离宫都在一片朦胧之中,给人的感觉也更加寂静,让我觉得这里更像是一座少有人造访的秘境和群山环绕下的别有洞天。


▲ 修学院离宫 群山


▲ 修学院离宫 庭院


▲ 修学院离宫 京都全景


NO.3 京都御所

这里就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场所,日本的皇宫,也是来到京都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并没有想象中规模宏大,相比起故宫小很多很多。难得的是出现了一路上都不曾有的正红色,看起来极为庄严肃穆,不知怎么总是有一种威慑力的感觉。另外,碎石铺地蔓延了整个地面,有些地方还特意做出波浪的形状,不知道算不算是对枯山水的一种致敬呢。


▲ 京都御所 正殿


▲ 京都御所 碎石铺地


▲ 京都御所 碎石铺地


NO.4 西本愿寺

日本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主体的部分依然和日本传统建筑结构相一致:庭院,木质回廊和里面的榻榻米。但西本愿寺巨大的规模和形制让人在进入其中时不得不产生一种对神明的敬畏感,我当时去的时候刚好有僧人为一家人祈福,在偏殿中待了许久看他们,师傅在前面讲经,一家人跪在身后默默祈福。当时的气氛特别肃穆,梵曲充满了整个房间,巨大的榻榻米地面上跪坐着很多信徒。配合着昏暗的光线,大而高的空间,让人不由自主只想匍匐跪拜了。


▲ 西本愿寺 外景


▲ 西本愿寺 回廊


▲ 西本愿寺 大殿


NO.5 无邻庵

这就是正文一开始提到的庭院,是明治时期稍稍带有西洋庭院风格的日本庭园,其中还有一座西式小洋楼,院中自带绿意、清新与自然之气。说起京都的庭院,可能一般都会联想到通过在建筑物内欣赏来感受“侘寂”的禅寺的枯山水庭院等使人精神产生紧张感的庭院,作为一种典型的日本文化给外国人带来感动。不同的是,无邻庵是能够进入并且散步其中,简单的回游式庭院让人真正近距离体验到了日本的自然之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枯山水,却用一些草坪、灌木、石子也营造出森林、草原的感受,好像人真的缩小了之后就能进入另一个优雅、美丽而自成一格的世界里,独具匠心。


▲ 无邻庵 入口


▲ 无邻庵 茶室


▲ 无邻庵 茶室


NO.6 大德寺

这里是洛北最大的寺院、禅宗文化的中心,著名的一休法师在80岁时就重回这里当住持,重修大德寺。它由寺庙群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几乎各种类型的日本传统庭院、枯山水庭院。其中的本馆、大仙院和芳春院都是枯山水的精品代表,每一个都值得从早上一直待到午后细细品鉴其中的含义,感受那种侘寂与浓浓的禅意。另外由于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来的游客不多基本上都是当地人,可以更好地在没有人干扰的情况下感受日本的枯山水之美,对于建筑旅行而言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 大德寺 芳春院


▲ 大德寺 步道


▲ 大德寺 传统日本建筑


NO.7 龙安寺

日本庭院抽象美的代表,也是著名的枯山水方丈庭院的所在地。平安时代成书的《造庭记》给“枯山水”下的定义是,完全用石头石子摆放出村庄、山峦和河流的模样。而在我看来枯山水最大的魅力就是给予每个人充分的想象,造园人穷尽毕生所历将精华全部浓缩至一个小小的庭院中,一千个人就会由此编出一千个故事,可以想象这些石块是任何山川江河,在一方小小的庭院中就勾勒出沧海桑田。这也反映出日本人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和前面提到的“从这里”看世界的“微”的审美意识。


在方丈庭院,整片白砂地上,散置着五群岩石,可以看作是禅宗五山,说成中流砥柱的岩头,也可以说是浮于大海的孤岛,或者是冒出云海的高峰。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枯山水这种独特形式美学的魅力所在。而日本之所以保存、发展了枯山水庭园,就是因为日本人生活在四周被海包围的岛屿上。大海养育着日本民族,因此人们总想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发明创造出寓海于石、砂,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之感,用以满足精神上的寄托。


▲ 龙安寺 清泉


▲ 龙安寺 石庭模型


▲ 龙安寺 枯山水庭院


▲ 龙安寺 庭院


NO.8 鹿苑寺金阁

终于写到这里,其实金阁是我自己非常钟爱的地方。因为三岛由纪夫的书知道这里,从此在心里面就一直将这里作为最美的存在,我已经无法将书里面的金阁和现实中的金阁完全分开,就是一直想象也想象不出它有多美。在我心里面这种美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无法形容,是在精神上更深一层的东西。不是作为实体存在的美,而是一种信念和寄托,是在梦想中孕育出来的东西,完全不必要经过现实的纠正。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它完全被旅行团包场了,所以提醒要去的同学选择在清早刚刚开门或者下午将要闭园的时候去,会有难得的清静。


▲ 鹿苑寺 镜湖与金阁


▲ 鹿苑寺 金阁前


04

番外篇——关于京都的书目推荐


京都是东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许多文学作品都与这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一些书特别适合在这样的地方,寻一间茶室边品茶边去细细品味。这类的书籍对于了解古代、近代日本文化会很有帮助,读完也会加深对京都的了解。而且大多思想性、文学性均好,下面就我所知所读的推荐给大家:(排名不分先后)


NO.1 古都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29071/)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故事的背景即是在京都,一开篇就是著名的清水寺。主要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姐妹透过古都对人生的一些感悟与思考,引人深思。书中有大量关于京都街巷人生的描写,川端的文字一直平和隽永,展现出京都的温柔而娴静,正和遇见的京都一样。


NO.2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423785/)

一位在京都生活了多年的老者娓娓道来的心目中关于家乡的种种和由此引发的感悟,温暖感人,文字深沉质朴。书内还有泽田重隆专门为本书配的画,白描下也透露出对这座古城的喜爱。另外还有两本《喜乐京都》、《京都思路》和本书一起构成了“千年繁华”三部曲,是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珍贵的素材。


NO.3 金阁寺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94374/)

三岛由纪夫美学思想成熟的代表作品,也是建筑文学的极品之作。以京都的著名古刹金阁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和尚因为金阁寺的美而疯狂最终防火烧毁金阁的故事,发人深省。历史上的金阁寺的确也是因火灾被毁,现在看到的是重建后的金阁寺。不知金阁寺是否就是因为这部小说而名气大振,从此游客络绎不绝。


NO.4 和风景的对话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94358/)

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一本散文集,我自己特别喜欢他的画作,淡雅的和风中,朦胧含蓄而隽永。而他的文字也正如他的画风,这本书里,东山魁夷像我们阐释了他所认为的自然之美,从对自然的体验、观察中对哲学人生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文字非常优美,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从前我还不太明白,来过日本,看到京都这样美丽的风景之后终于能理解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画作了。


NO.5 日本俳句史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59844/)

俳句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也是世界文学中最短的格律诗之一。曾对东西方文坛都造成过一定影响。它短小而隽永,简练而含蓄,看到它,自然会联想到京都的那些街巷与古刹。


NO.6 源氏物语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714015/)

一直想在去日本之前读完,结果到现在第一本都没有看完,也算是挺大的遗憾。素有日本《红楼梦》之称,是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代表,故事背景就是平安时期的京都,发生地就在京都御所,主要讲述了平安时期日本皇族和贵族阶级的生活状况。


NO.7 《枕草子

链接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036906/)

与《源氏物语》合成为日本文学双璧,女作家清少纳言所著,也被称作日本的纳兰词。以散文的方式记录了生活的点滴,类似于笔记小札,我觉得可以算是日本版的《浮生六记》或者是类似李渔《闲情偶记》的文字。寥寥数语,写景抒情,一生的情怀尽在其中。


关于京都,真的写了很久很久。总是想把它写得更好一点,可总是不够好。其实写这些文章不仅仅是想让去日本建筑旅行的同学有一个还算不错的参考,更多的是想让对日本文化还有一点点兴趣的人知道的更多一点,或者说有兴趣去看一些书继续探索下去,对于我自己也是一样,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发现。如果这里的哪个建筑有打动到你,或者你对哪本书有一点点兴趣而去找到它并开始阅读,又或者你在旅行途中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点开看到,我都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还是要感谢所有看到这里的读者,再次谢谢你们的耐心。




作者:Yiw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的二十个日本庭院
为什么置身日本庭园会感觉被治愈?走近值得一观的日本庭院TOP 10
日本最美的15个庭院
日式庭院:庭院深深,禅意盎然
建筑中的禅学思想
日本20个最美庭院集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