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


  上篇《中奸计伍尚赴国二人弃市,得贵人伍员过关一夜白头》说到渔丈人已渡伍子胥,又请伍子胥搓了一顿大餐,不受七星龙泉剑。伍子胥别过又复返,回头嘱托了一句万万不可泄露行踪,渔丈人凿船沉江,自溺而亡,意在断绝伍子胥之疑惑。“绝君后虑甘君死,千古传名渔丈人。”。伍子胥噗通跪地,声泪俱下,长跪不起。


(一)八拜之交



  伍子胥一路讨饭,来到吴国都城苏州,破衣烂衫,饥肠辘辘,囊中羞涩,只好在集市上吹箫卖艺。


  伍子胥:小弟父兄惨遭奸人陷害,又逢贼人追杀,落难至贵宝地,三天没吃饭,七天没喝水,一月未洗澡,身无长处,雕虫小技,吹奏一曲,有钱的打赏,没钱的鼓掌。


  伍子胥将自己的遭遇化作箫声,草木含悲,风云变色,鸟兽哀鸣。众人泪流满面,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见一壮汉,宰猪杀狗之徒,城管来收保护费,壮汉不许,欲揍城管,摩拳擦掌,关节咯咯响,屠狗刀一出,吓得城管屁滚尿流、哭爹喊娘、跪地求饶。


  此壮汉有拔山扛鼎之力,饿虎扑食之壮,雷霆万钧之声,伍子胥一打听,壮汉名曰专诸,力大无穷,万夫不当,不畏强权,行侠仗义。上有八十老母,以孝闻于乡里。


  伍子胥觉得专诸是个人才,登门拜访,说明冤情,表明来意。专诸颇为之动容,心生恻隐,义愤填膺,潸然泪下。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相逢恨晚。登堂拜母,歃血为盟,结为八拜之交,刎颈之好,舍命之谊。


  专诸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大餐,香喷喷的狗肉一锅,红高粱二锅头一瓶。


  专诸:穷乡僻壤,不成敬意,聊以果腹。


  伍子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香喷喷的狗肉,倒吸了一下口水,舌头在嘴唇上舔了一圈。


  伍子胥:愚兄不饿,贤弟太破费啦。


  伍子胥顾不上说话,抓起一块最大的滚烫的狗腿,大口撕下一块,狼吞虎咽,烫的挤眉弄眼,嘴里不断喷着热气。不等专诸敬酒,伍子胥满杯二锅头一口而尽。伍子胥酒足饭饱,饱嗝连连,用衣袖擦了擦油汪汪的嘴。


  伍子胥:愚兄想和吴王僚借兵,兵伐楚国,为父兄报仇。


  专诸:吴王僚骄奢好勇,不如公子光礼贤下士。


  伍子胥:多谢贤弟指教,他日有需要帮忙之处,万望兄弟莫要推辞。


  专诸:万死不辞。


  第二天,伍子胥辞别专诸,去投靠了公子光。


(二)血溅王庭



  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公子光带着金银珠宝登门求访,态度甚恭,不说有事请教,尽诉仰慕之情,愿做个朋友。并且以后的日子里公子光每天都命人送来米和肉,衣服和布匹。


  一日,专诸曰:我是乡野小民,每日吃公子的,喝公子的,穿公子的,无功不受禄,您有啥事尽管吩咐。


  公子光屏退左右,曰:我想做掉吴王僚,夺回我的王位。


  专诸:吴王僚的王位是他老爸传给他的,天经地义啊,何出此言?


  公子光:我爷爷曾经有旨,王位在他的儿子中依次相传,我爸挂了二叔做,二叔嗝屁了三叔做,三叔死了后应该由我四叔来继承,可是我四叔不愿意做,于是我三叔有私心,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吴王僚。这不对啊,就算我四叔不愿意继承王位,我老爸是嫡长子,我是嫡长孙,这王位应该是我的才对。


  专诸点头示意,曰:都是堂兄堂弟的,动刀动枪伤感情,您可以和吴王僚据理力争,让他把王位让给你。


  公子光:这不是与虎谋皮?


  专诸:这倒也是,不过我上有老母要尽孝,下有幼子要养育,不敢以命相许。


  公子光拍着胸脯,曰:从今以后,你老母就是我老娘,你幼子就是我儿子,万一你挂了,他们就包在我身上。


  专诸沉思良久,曰:钓鱼要有鱼饵,吴王僚有何嗜好?


  公子光:喜欢吃烤鱼。


  专诸:我要离开一段时间,家里还劳烦公子多多照应。


  公子光:你要去哪?


  专诸:我要去学做烤鱼,这样才能接近吴王僚。


  三个月后,专诸学有所成,藏在了公子光的府邸中。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太子珍继承王位,就是楚昭王。楚昭王的母亲叫孟瀛,原本是许配给楚平王的另一个儿子建为妻的,楚平王好色,掉包了自己的儿媳,纳孟瀛为王后,后来生下了太子珍,也就是楚昭王,上篇已经说过。


  伍子胥听到楚平王死的消息,捶胸大哭,按理说楚平王已死,父兄的仇也算是报了,但是伍子胥并不甘心,恨不能手刃仇人,哭了三天三夜。


  伍子胥:我有一计可杀吴王,可助公子夺回王位。


  公子光:何计?


  伍子胥:吴王僚喜欢吃烤鱼,专诸厨艺已精,可见机杀掉他。


  公子光:吴王僚为人谨慎,很难近身。


  伍子胥:可寻得一把短剑藏于鱼腹中,献鱼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之而后快。


  公子光:昔日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先帝将鱼肠赏赐于我,此乃匕首,削铁如泥,藏于枕头之下,夜夜发光,想必是要饱饮吴王僚的鲜血。


  伍子胥:如此甚好。


  公子光:我这就给吴王僚发邀请帖。


  伍子胥:善,大事必成。


  公子光乃入宫觐见吴王僚,曰:舍下有一厨师,太湖学烤鱼归来,厨艺精湛,希望大王光临寒舍。


  公子光又担心吴王僚不来,第二天又邀请了一次,吴王僚欣然接受。


  公子光暗藏武士于密室之中,又命伍子胥精选一百名死士在外接应,开始大办宴席。


  吴王僚处事谨慎,就把这件事和太后说了一下。


  吴王僚:公子光邀请我去他府上吃烤鱼,应该没有什么阴谋吧?


  太后:公子光平时闷闷不乐,面有愠色,此番邀请必无好意,怎么不推辞呢?


  吴王僚:我是想拉近君臣关系,如果严加提防,不足为惧。


  从王宫一直到公子光王府的道路两侧布满了卫士,围了三层。吴王僚銮驾已至,公子光出门迎驾,入席安坐,公子光侍坐于旁。吴王僚的近身侍卫立于左右,台阶上站满了上百名力士,持枪荷戟,厨师每次上菜都要严加搜身,跪行而前,两侧十几名武士仗剑跟着,服务员撤换盘子不得抬头,跪行而出。


  公子光开始敬酒,忽作痛苦之状,就奏请吴王僚。


  公子光:我脚有旧疾,痛彻骨髓,需要下去包裹一下,大王您稍坐片刻,我一会就来。


  吴王僚:王兄请自便。


  公子光装作一瘸一拐的退了出去,偷偷进了密室。


  过了一会,专诸献上香喷喷的烤鱼,侍卫照例搜了一遍身,专诸跪地膝行而前,侍卫握着剑跟在两旁。专诸用手分鱼,忽然从鱼腹中抽出鱼肠剑,径直往吴王僚胸部刺去,鱼肠剑穿透了三层盔甲,刺穿了后背,吴王僚惨叫一声,顿时毙命,侍卫、力士一拥而上,刀戟飞舞,专诸被剁成肉酱。


  公子光发动暗室中的武士杀出,吴王僚已死,其部下无心恋战,纷纷败逃,伍子胥在外面埋伏的死士也杀了进来,吴王僚党羽被剪灭。公子光带领部下直入宫中,数吴王僚背约不义的罪状,登基为王,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厚葬了专诸,并封其子专毅为上卿大。


(三)掘墓鞭尸



  公元前506年,吴军与楚军五次交战后,楚军溃散,楚昭王败逃,吴军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吴王阖庐率领伍子胥、孙武等进驻郢都。


  吴军进城,好比鬼子进村、野蛮人入了怡红院,全军欣喜若狂,大肆抢掠,见男人就捅死,见女人就扑倒,将这个繁华古都洗劫一空。


  吴王阖庐摆筵席、置酒会、开party、办沙龙,醉生梦死,当晚夜宿楚王后宫,侍卫把楚王的姬妾全都抓来,在寝宫门外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阖庐躺在龙榻之上辗转反侧,小鹿乱撞,欲淫乱后宫,却又意犹未决。


  阖庐一脸坏笑,曰:都说楚女子貌美,果然个个水灵。


  伍子胥满脸陪笑,曰:是啊,是啊。


  阖庐:爱卿知道楚昭王何以做了亡国奴?


  伍子胥义愤填膺,咬牙切齿,曰:小人当道,滥杀功臣。


  阖庐摇着脑袋,指着外面姬妾的队伍,曰:看到没,遍地的鲜花插在楚王这一坨牛粪上,牛粪营养匮乏,犹如国运将至,焉有不亡国之理?


  伍子胥竖起了大拇指,往地上一趴,摆出五体投地的架势,曰:大王就是大王,高见。


  阖庐:寡人宽厚爱仁,怜香惜玉,爱民如子,所以想遣返这些美人各自回乡。


  伍子胥眼睛骨碌碌乱转,早就猜透了阖庐的心思,装作直言不讳的样子,曰:大王不仁。


  阖庐一脸不快,曰:大胆。


  伍子胥继续装作刚正不阿的样子,曰:这些美人犹如惯养在花房的花朵,倘若弃之荒野,焉有不亡的道理?明知要亡,大王不施以援手,这是明君该干的事情嘛?


  阖庐转怒为乐,拍了拍脑袋,曰:哎呀,爱卿的话真是醍醐灌顶,让寡人幡然若悟,险些做了不义之举。


  伍子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依臣之见,恕臣斗胆,请大王务必要收留众位美人,以彰显大王宽厚爱民,恩威四海,皇恩浩荡,如此则四海来朝,五湖来贺,天下归心,万民敬仰,何愁霸业难成?


  阖庐心花怒放,连连称赞,曰:爱卿所言极是,所言极是,爱卿辛苦了,快下去休息吧,寡人现在要体察民情。


  伍子胥趋步而出,阖庐宽衣解带......灯火至天明不熄......


  众人都在花天酒地,沉湎淫逸,夜夜笙歌,唯独伍子胥高兴不起来,坐在宫外的台阶上,一壶酒,一个人,仰望故乡的星空,一口酒浊,一饮而尽,满眼凄楚,泪光在眼眶里打转。


  宗庙祭祀兮,早已久绝。

  父兄枯骨兮,今在何方。

  满头白发兮,一事无成。

  报仇雪恨兮,我心涛涛。

  ......


  又是一口浊酒,一饮而尽,泪千行......


  阖庐:楚平王已死,楚国已亡,爱卿何故如此伤心?


  伍子胥跪地叩首,曰:楚平王夺媳有违人伦,任用奸臣,杀害忠良,灭我宗族,生时不能削其首,死了也要戮其尸,以告父兄天地之灵,泄我心头之恨,恳请大王成全。


  阖庐遂许之。


  伍子胥令人掘开楚平王的棺椁,因为用水印殓过,肤肉一点也没变。


  伍子胥怒气冲天,手持双节棍,对着楚平王的尸身,哼哼哈嘿,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鞭打三百下,血肉模糊。左脚踩在楚平王的肚子上,右手抠出其双眼,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曰:老贼不辨忠奸,听信谗言,杀我父兄,要这眼珠子何用。又拔刀砍掉楚平王的脑袋,捣碎棺材,骸骨弃之荒野,然后仰天大笑。


(四)含恨自裁



  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向夫差称臣,年年纳供。夫差骄傲自大,忘乎所以,自以为是。


  越王勾践是个颇有心计,隐忍之人,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贿赂了夫差的宠臣伯嚭,怂恿夫差攻打齐国,想趁吴国空虚之际端了吴国的老窝。


  伍子胥心知肚明,认为越王勾践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屡次建议夫差应一举消灭越国,夫差根本不听伍子胥“联齐灭越”的主张,反而在越王勾践和伯嚭的蛊惑下,意欲出兵伐齐。


  伍子胥直言劝谏,曰:为了蝇头小利去攻打齐国,难道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吗?越王勾践才是我们吴国的心腹之患。


  夫差拍案怒骂,曰:孤意已决,老贼净说些不吉利的话,扰乱军心,来人,拉出去烹了。


  伯嚭赶紧上前和夫差耳语,曰:此贼乃先王老臣,杀之有损大王您的威名,何不借刀杀人?


  夫差一脸疑惑,曰:何如?


  伯嚭:伐齐在即,微臣愿写一封战书,大王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面呈齐简公,伍子胥定被五马分尸。


  夫差茫然若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采纳了伯嚭的诡计,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出发后,夫差询问伯嚭信中写的内容。


  伯嚭一脸奸笑,曰:大王真想知道?


  夫差:说。


  伯嚭:齐简公黄毛小儿,见信后献城来投,如若不然,XX你的脑袋当夜壶,XX你祖宗十八代,XX你的宗庙,XX你的社稷,XX你的祖坟,XX你的后宫。


  夫差听到后拍着大腿,哈哈大笑,竖起了大拇指。


  伍子胥料到吴国必亡,就带着自己的儿子伍封一同出使齐国,齐简公看到战书后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欲将伍子胥剁成肉酱,伍子胥因为和鲍叔牙的后代鲍牧有交情,鲍牧的儿子鲍息就力劝齐简公。


  鲍息:大王切勿中计,众人皆知伍子胥乃吴国的忠臣,曾经多次规劝吴王不要伐齐,有恩于我们齐国,不如放其归国,吴国主战派和主和派必定内讧。


  齐简公这才幡然悔悟,好好的招待了伍子胥,又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


  伍子胥悄悄的把儿子伍封托付给鲍息照料,自己一个人回了吴国。


  吴国兵伐齐国,大胜而归,夫差得意忘形,便召集群臣,大摆庆功宴。众臣都在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大献殷勤,只有伍子胥这个不识相的家伙低头一言不发,阴沉着脸,被夫差看在眼里,本来就讨厌伍子胥,这次终于找到了奚落伍子胥的机会。


  夫差:寡人出师伐吴,你百般阻挠,阴阳怪气,如今寡人凯旋而归,你害不害臊?


  伍子胥毫不示弱,解下佩剑,捋起袖子,举臂高呼,把夫差数落一番。


  伍子胥:老臣辅佐先王安邦定国,成就霸业,先王赐臣上朝可以不行礼,如今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亲贤远佞,哪一点像你老子?长此以往,吴国将亡,宗庙将化为废墟。


  伍子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吴王夫差骂的狗血喷头,众臣没有一个敢说话,面面相觑,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吴王夫差颜面扫地,威风丧尽,被臣子痛骂的体无完肤,气的浑身发抖。


  夫差暴怒,曰:住口,你这个老匹夫,倚老卖老,寡人忍你很久了,再敢妖言惑众,是要寻死吗?寡人感念你对先王有恩,不忍加害,滚出大殿,再也不要看见你。


  伍子胥依旧喋喋不休,曰:老夫遇见大王犹如龙逢遇到了夏桀,比干遇到了纣王,如果老臣现在死,大王也很快被诛灭,老夫告退,再也不想见到你这个臭小子了。


  夫差气的牙根痒痒,伯嚭开始在一旁煽风点火。


  伯嚭:启奏大王,微臣要参奏伍子胥。


  夫差怒气难平,曰:有屁快放。


  伯嚭:伍子胥叛国通敌。


  夫差:有何证据?


  伯嚭:伍子胥早已把自己的儿子带出吴国,托付给齐臣鲍氏,罪证确凿。


  夫差呵斥一声,曰:来人,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自裁。


  伍子胥仰天大笑,曰:难道是天意吗?先王本不想立你为王,是老臣据理力争,你才能得此王位,老臣为你破楚败越,雄霸一方,你不用老臣之言,反而要赐死我,我今天死,明天越兵就到,屠戮你的祖坟。

  伍子胥自裁,临终之时对家人说:我死后,你们须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亡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再挖掉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姑苏灭掉吴国……


  当最后一滴鲜血从他颈间涌出,他的眼前划过了很多人,眼前一幕幕: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吴王阖闾、专诸,还有自己破郢时的英姿,那时候,他好年轻…… 

  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为一个小人的谗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后,他又因为另一个小人的谗言,身首异处。伍子胥的命运,在人世间奇妙的走了一个轮回。


  作者的话:


  如何来评价伍子胥这个人呢?


  苏轼: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李贽: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


  苏轼和李贽是赞扬伍子胥的孝,为父兄报仇理所应该,百善孝为先,有仇不报枉为男。


  古人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特别是西周时期,制定了礼乐制度,儿子要孝顺父母,臣子要忠于君主。


  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本为孝,但伍子胥身为楚国臣民,引敌人国之兵来灭自己的国家,是不是不忠?

  为报一己之仇兴师动众,生灵涂炭,是不是不仁?

  明知刺杀吴王僚凶多吉少,还要让八拜之交的弟弟去送死,是不是不义?


  再说伍子胥的孝。两军开战,死伤无数,流离失所,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家庭,多少人失去了父亲和兄长。这种孝难道是真的孝吗?还是一己之私呢?


  王若虚评价伍子胥: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


  读者朋友,你如何评价伍子胥?欢迎留言交流。


文/沙丁鱼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开东:不会史无对证
以恐怖活动立国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楚国第一小人与第一叛臣
鱼腹藏剑(2)
聊聊历史典故:伍子胥复仇和他的悲戏人生
大吴春秋21:斩草之后又除根 要离毁家刺庆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