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共识》:糖尿病体重管理≠单纯减重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与世界肥胖联盟(WOF)联合发布了一项政策简报1--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遏制上升的联合方法,简报指出,只有将肥胖也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我们才能遏制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这次联合发声,再次强调了体重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如何合理进行糖尿病体重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2提供了全面参考。

体重管理不止于减重还应注意身体

成分的改变及体重波动情况2

身体成分:人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4种成分构成,可分为去脂体质量(瘦体重,间接反映肌肉的重量)和身体脂肪两种。

与体重相关的衡量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等。


 体重指数BMI: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肥胖程度的测量指标,但无法反映人体脂肪的分布。
 腰围: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也推荐作为评估内脏脂肪和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替代预测指标2,3
 腰臀比:是评价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
 体脂率:可说明身体脂肪的含量,也可间接说明瘦体重和肌肉的含量。

WHO、亚洲、中国对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体脂率指标的诊断标准如下: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满足①+②或①+③者,即诊断为肌少症:

1

双能X线吸收法所测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SMI=四肢骨骼肌肌量(kg)/[身高(m)]2

2

日常步行速度≤0.8m/s

3

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

体重波动尚无确切定义和定量的标准,实际反映的是“反复减重后再增重的过程”。体重波动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身体组分具有记忆效应,体重下降后大脑通过反馈调节增加食欲、促进能量吸收加速了脂肪组织反弹有关。研究显示,体重波动与2型糖尿病的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有关2,4

2型糖尿病的体重管理既包括肥胖

患者的减重又包括消瘦患者的增重

肥胖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2

适当的减重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种类及剂量,还可以改善其他代谢相关指标(血脂血压等)甚至心血管结局等。

 减重目标及原则:无论是否使用了具有减重作用的药物,饮食运动的结合不可或缺。

1

减少体内过量脂肪堆积,降低体脂率,增加骨骼肌质量;体重正常但中心性肥胖患者以减少内脏脂肪的沉积为主,关注腰围的变化

2

循序渐进,长期维持。建议大多数患者在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一些患者可指定更严格的目标(如10%-15%),达到预期目标者应制定长期(≥1年)的减重维持计划

3

使能量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是实现长期、有效减重的关键

 减重策略:

体型消瘦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2

T2DM患者的BMI<18.5kg/m2即定义为体重过低,体重过低会对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如:低BMI是T2DM患者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低BMI患者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风险;低体重影响生殖功能;低体重还可能增高终末期肾病的发病风险等。

体型消瘦T2DM患者如何合理的增加体重呢?

 饮食:根据标准体重及体力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总热量,结合平时实际摄入量进行热量补充。每日增加实际摄入量的5%~10%,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并密切关注血糖变化:若血糖稳定无明显波动,且适应这一营养水平后(5-7天)再进行下一次的热量增加;若血糖明显升高,应对降糖药物进行相应调整,逐步缓慢推进,直到达到参考目标摄入量,在此期间注意微量元素、矿物质的补充。

 运动: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 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应针对相应慢性疾病进行治疗,改善影响体重的因素。

 ★ 肌少症患者:体育锻炼联合营养补充可改善体质和肌肉力量。建议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0.8g/kg增加至1.2g/kg,但合并糖尿病肾病者应限制过量摄入蛋白质。每隔3-4h摄入蛋白质可能有助于肌少症患者增强蛋白质摄入效果。抗阻运动是治疗糖尿病性肌少症最有效的干预手段。建议每周至少150min的中至高强度有氧运动结合2次非连续的阻力训练

 对疾病演变及时判断。研究显示,体重低的T2DM患者血糖变异度大,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这类患者应注意监测胰岛相关自身抗体,及早诊断,对降糖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结语

体重管理是T2DM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中,单纯以体重指数作为肥胖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和客观,还需评估患者身体成分(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改变,以“减脂增肌”为目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减重过程中的体重波动,使体重长期维持在目标水平。

参考文献:

1.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a joint approach to halt the rise. (https://www.idf.org/news/261:idf-and-wof-release-new-policy-brief-to-address-obesity-and-type-2-diabetes.html)

2. 姬秋和,等.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42(1):78-86.

3. Ross R,et al. Nat Rev Endocrinol. 2020 Mar;16(3):177-189.

4. Zou H,et al.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 Nov 8;10:728.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MDE-N-2022-55

精彩预告

诺言糖空腹血糖月系列课程强势来袭,每周一期,聚焦空腹血糖,助力空腹血糖平稳达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不胖不瘦”?快把专家给的这些方法收入囊中!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管理规范
糖尿病不可承受之“重”,怎么破?
胰岛素治疗,如何把好体重“关”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被这两种癌症盯上!2个方法解除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